张亮
- 作品数:10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法超滑导丝与普通J型导丝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中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改良法超滑导丝与普通J型导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法超滑导丝组(n=153)和普通J型导丝组(n=154)。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导丝的血管通过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X线显露时间。结果改良法超滑导丝组152例(99.3%)、普通J型导丝组144例(93.5%)患者导丝成功通过头臂干到达主动脉根部,改良法超滑导丝组的造影导丝的血管通过性优于普通J型导丝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前臂血肿、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普通J型导丝组有6例发生桡动脉痉挛,改良法超滑导丝组未发生,两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X线显露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中使用改良法超滑导丝更为安全、有效。
- 裴宜斌黄文胜冷利华张亮周函晏晶晶何小伍朱高
-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 阿托伐他汀负荷量加高维持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负荷量加高维持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118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依据患者PCI围术期用药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阿托伐他汀剂量用药,对比2组治疗后生化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等心肌酶学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4±6)ng/L比(67±7)ng/L、(92±8)%比(106±10)%、(78±8)μmol/L比(67±7)μmol/L](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收缩、舒张指数及心肌做功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3±8)%比(58±7)%、(1.28±0.21)比(1.04±0.17)、(0.22±0.03)比(0.28±0.05)、(0.24±0.04)比(0.31±0.06)、(0.41±0.07)比(0.53±0.08)](均P<0.05)。结论ACS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负荷量加高维持量治疗,可改善患者PCI治疗效果,降低心肌受损程度,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促进心功能改善。
- 张亮黄文胜冷利华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管内皮功能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左卡尼汀(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CHF患者92例行前瞻、双盲、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开展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做常规抗心衰干预;观察组46例,常规抗心衰用药基础合用LC,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经抗心衰干预后,心脏指数(CI)、每分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舒张晚期速度峰值(VA)及VE/VA比值均明显改善,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CO、SV、LVEF心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治疗有效率(84.78%)显著低于对照组(63.04%)(P<0.05);观察组用药后口干1例,轻度胃肠不适1例,未停药自行缓解。结论老年CHF患者给予LC用药疗效确切,增强心肌细胞能量供给,改善心功能状态,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 张亮黄文胜冷利华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左卡尼汀
- 床旁心包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诊治心包积液9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床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按Seldinger方法,在心彩超定位下,于心尖部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局部治疗。同时对于抽取的心包积液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待结果阳性后,给予心包腔注射抗肿瘤药物。结果9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1~2h后症状明显缓解,留置导管3~35d。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心率下降显著(P〈0.01),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注药,具有安全、方便,减少患者痛苦,利于诊断、治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黄文胜冷利华张亮裴宜斌
- 关键词:心包穿刺术心包积液
- 180例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张亮
- 关键词:心悸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钙干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钙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33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167例)和瑞舒伐他汀钙组(168例)。术后第1、6、12月检测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1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比较2组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支架血管狭窄状况。结果用药1年后,2组患者血管狭窄比例均低于25%,均在正常值范围。血管狭窄比例瑞舒伐他汀钙组比例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术后第1月患者血清HDL-C、LDL-C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降血脂药物第1、6、12月后,2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月(P<0.05),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第1月(P<0.05);瑞舒伐他汀钙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LDL-C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均可有效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能够显著降低LDL-C及hs-CRP表达水平,并可有效预防PCI后血管再狭窄,尤以瑞舒伐他汀钙效果更好。
- 黄文胜杜礼兵冷利华裴宜斌张亮周函晏晶晶何小伍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
- 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62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134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12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8%和1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0%和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穿刺点血肿、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 冷利华黄文胜汪念东裴宜斌张亮周函晏晶晶何小伍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股动脉
- 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分析并探讨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研究该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本院从2013年10月18日至2015年1月18日期间选取的疑似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1...
- 张亮黄文胜冷利华裴宜斌周函何小伍
-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造影动态心电图老年患者
- 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影响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符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除冠心病规范用药外,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2次/d,20 mg/次,治疗3周;对照组53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24 h内无症状的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3.4%;治疗组治疗后ST段压低次数及压低持续总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ST段压低次数及压低持续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减轻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缺血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辅助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冷利华黄文胜裴宜斌张亮晏晶晶
-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CTA改变的关系。方法:利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筛选出S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同时对无SMI但存在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作为对照组,对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心肌缺血负荷值的增加,冠状动脉CTA改变程度加重,无SMI患者冠状动脉CTA阳性率较SMI患者明显较低。结论:SMI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CTA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
- 冷利华黄文胜汪念东裴宜斌张亮周函晏晶晶何小伍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CT血管造影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