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章钜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牛顿迭代法优于预测式迭代法被引量:1
- 1999年
- 从两个方面说明牛顿迭代法优于预测式迭代法:1牛顿迭代法的收敛阶数高于预测式迭代法的收敛阶数.2从算法复杂性出发,采用 Ostrow ski给出的“迭代过程有效性指标的概念,得到牛顿迭代法的有效性指标是 213 ,预测式迭代法的有效性指标是 315 .
- 廖章钜
- 关键词:收敛阶牛顿迭代法迭代过程阶数有效性
- 某些平面近似三角剖分图的带宽问题
- 1997年
- R.Hochberg等给出了一种技巧去求任意平面图带宽的一个下界,并使用这种技巧证明了具有边长l的三角剖分三角形Tl有带宽l+1,在此基础上做了以下工作:1)外界面为正六边形,其边长为l的平面近似三角剖分图(记为l)的带宽为2l+1;2)Tl的符合某种条件的子图(记为T(s)l)的带宽界为m+1≤B(T(s)l)≤m+2(其中m为子图的最大层宽);3)外界面为正方形,其边长为l的平面近似三角剖分图(记为□l)的带宽为l+1;4)满足某种条件,外界面为五边形的平面近似三角剖分图(记为l,l1———其中l为最大层宽,l-l1为底宽,l1≤l)的带宽为l+1。
- 廖章钜
- 关键词:带宽三角剖分图平面图图论
- 牛顿迭代与预测式迭代的算法复杂性
- 1996年
- 从算法复杂性出发,采用Ostrowski给出的“迭代过程有效性指标”的概念,讨论了具有二阶收敛速度的牛顿迭代法和具有三阶收敛速度的预测式迭代法的有效性问题,给出牛顿迭代法的有效性指标为.预测式迭代法的有效性指标为,由此得到牛顿迭代法比预测式迭代法具有更高的有效性。
- 王文娟廖章钜
- 关键词:牛顿迭代法迭代法
- 牛顿迭代法与剖分相结合的一种多项式求根算法被引量:1
- 1998年
- 牛顿迭代法是多项式求根的一种效率很高的算法,但是它有两个缺点:第一每次只能求出一个ε-根,求其它根时若采用降次处理又会产生精度降低的问题。第二有时会遇到由于初始点选择不当而使算法失效。如果将牛顿迭代法与剖分相结合,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多项式求根算法。经过对110个10次到20次多项式的求根检验发现:1)一次求根率(求出根数与应有根数之比)达到88%以上;2)已经求出的每一个根的平均迭代次数K(d)=c(d)·d,其中d为多项式的次数,c(d)<14;3)在复数域内求一个根的计算量为O(d3)次实数乘法。
- 廖章钜
- 关键词:牛顿迭代法多项式
- 牛顿迭代法关于多项式求根的数字现象被引量:3
- 1997年
- 使用实验数学方法去研究牛顿迭代法在求多项式的一个ε-根时,其迭代次数K所显示出来的数字现象,通过对10余万个5次到20次多项式的求根运算,选取了10个不同的初始点,发现在所研究的那些多项式中,除了复平面的原点,50%以上的多项式可以在不超过14次的迭代中求得一个ε=00001的ε-根,在此范围内的平均迭代次数不超过9,并且在计算10次到20次多项式时,初始点离原点越远,一般显示出越好的求根性态。这些数字现象可能可以为未来的某种理论研究或为寻找新的求根算法提供一种形象基础。
- 廖章钜林建民
- 关键词:牛顿迭代法迭代次数多项式根
- 关于(3,8,28)—图的计算机算法
- 1991年
- C·M·Grinstead和S·M·Roberts在文献[2]中介绍了用于(3,7,22,59)一图的计算机算法,我们在本文中将此算法进行推广,用于构造(3,8,28)一图。
- 廖章钜
- 关键词:独立集计算机
- 关于(3,8,28)—图的结构探讨被引量:3
- 1991年
- C·M·Grinstead和S·M·Roberts在文献[1]中证明了Ramsey数R(3,8)的界:28≤R(3,8)≤29。澳大利亚的Brendan D.Mckay教授和南京大学的张克民教授于1990年借助计算机证明了R(3,8)=28。在Mckay和张克民做这项工作的同时,我们独立地对(3,8,28)一图的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为下一篇文章:关于(3,8,28)一图的计算机算法,准备了理论基础。
- 廖章钜
- 关键词:RAMSEY数
- 微型机在“4800b/s数传机数字形成的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 1989年
- 本文讨论4800b/s数传机采用横切滤波器实现低通数字建成时的能量损失和微型机应用问题。
- 廖章钜
- 关键词:数传机能量损失
- 与剖分相结合的牛顿迭代法
- 1999年
- 使牛顿迭代法与剖分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算法显示出: l.几乎可以求出一元复n次多项式的所有根。2.可以求出二元n次多项式的等位线。
- 廖章钜
- 关键词:多项式牛顿迭代法剖分
- 一种用于求图的带宽上界的标号方法被引量:2
- 1996年
- 在图的水平构形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求最短路的Dijkstra方法,提出一种用于求图的带宽上界的标号方法,其主要内容为:1)用Dijkstra方法求出关于每一个顶点的水平构形;2)将选用的水平构形的每一个水平集Li(i表示水平集所在的层次)分成互不相交的两个子集和,先对标号,再对标号。
- 廖章钜
- 关键词:带宽上界最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