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
- 作品数:36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霍奇金淋巴瘤 (HL)的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5 6例HL患者瘤细胞及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 ,根据WHO 2 0 0 0淋巴瘤新分类重新评价。结果 HL患者 47例 ,其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LPHL) 2例 ,经典型HL(CHL) 4 3例 ,未分类 2例 ;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 (TCRBCL) 6例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 2例以及转移性肿瘤 1例。NLPHL中L&H细胞呈CD2 0 (+) ,CD1 5(- ) ,CD3 0 (- )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稀少 ,CD57阳性细胞多见。CHL中诊断性R S细胞及变异型R S细胞呈CD1 5(+) (81% ) ,CD3 0 (+) (10 0 % ) ,其中 3例共同表达CD2 0 呈弱阳性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多见 ,而CD57阳性细胞稀少。TCRBCL中瘤细胞呈CD2 0(+) ,CD1 5(- ) ,CD3 0 (- )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增多 ,CD57阳性细胞少见。ALCL中瘤细胞呈CD3(+) ,CD3 0 (+) ,ALK 1(+) ,CD1 5(- ) ,CD2 0 (- ) ,背景细胞中TIA 1阳性细胞多见 ,CD57阳性细胞少见。结论 石蜡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CD2 0 、CD3 、CD1 5、CD3 0 以及背景细胞TIA 1、CD57、CD2 0 和CD45RO 的表达 。
- 刘艳辉庄恒国廖新波骆新兰罗东兰蔡秀玲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WHO分类免疫表型分型
- Epstein-Barr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 2001年
- 目的 :构建高效表达 EBVTK的重组克隆体系。方法 :以 p UC8X为模板 ,5’- CTGAATTCATG-GCTGGATTTCC- 3’及 5’CAACTGCAGCCTAGTCCCGATT- 3’为引物 ,用 PCR技术扩增出 EBV tk基因的 DNA片段。Eco R I/ Pst I双酶切 PCR产物和载体 p BV2 2 0 ,T4连接酶使目的基因 tk定向克隆至选定质粒 p BV2 2 0中。结果 :重组质粒 p BV2 2 0 - tk经 Eco R I/ Pst I双酶切后得两条电泳带分别位于 1.8kb、3.6 kb处 ;以 p BV2 2 0 - tk为模板 ,两引物同上进行 PCR扩增 ,产物电泳带于 1.8kb处。结论 :目的基因 tk已定向克隆至质粒 p BV2 2 0中。
- 陈燕孙宁陈小毅廖新波CHEN YanSUN NingChen Xiaoyi
- 关键词:EB病毒胸苷激酶鼻咽肿瘤
-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1996年
-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区别开来.本法能显示呈褐色的毛细淋巴管,特别是呈实性条索状的毛细淋巴管,因而双重染色比HE染色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
- 廖新波唐慰萍赵颖海李飞虹
- 关键词:裸鼠皮肤人胃癌组织毛细淋巴管
- 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应用5’-Nase-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呈5’-Nase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和血管呈ALP显示强阳性反应,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与血管毛细血管区别开来。实验结果表明:裸鼠皮肤真皮内有较多的毛细淋巴管,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可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裸鼠皮下移植后自发性淋巴道转移机理,以及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细微分布提供可靠的方法。
- 廖新波唐慰萍李飞虹莫梅英
- 关键词:裸鼠皮肤淋巴管
- 鼻咽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成丽兰章诗富廖新波陈向阳
- 关键词:鼻咽癌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时心理障碍及并发症防治
- 1993年
- 对3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拨牙手术,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疾病性质,除经内科治疗控制临床症状外,还注意术前给病人详细解释,以消除其矛盾、焦虑和恐惧心理;术中给子有效麻醉,注重轻、稳、准、快拨牙方法,减少手术刺激,采用有效的止血方法及术后严密观察等处理,本组30例患者经上述处理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王宇明张家胜廖新波
- 关键词:拔牙术心理障碍并发症
- 胃癌组织内淋巴管形态学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学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32例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在胃癌组织内以条索状毛细淋巴管为多,而在癌旁组织内则以开放的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为主;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有显著差异(P<0.05);未转移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癌旁组织内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最大腔面积、周径和管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旁组织间质水肿导致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扩张,有助于癌细胞的转移,癌细胞转移是通过浸润癌周围成熟的毛细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的。
- 李志伟梁志鹏高焱明廖新波张卓军
- 关键词:淋巴管肿瘤转移
- 5’一 Nase、Fit— 4、FIk— 1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内淋巴管形成
- 廖新波唐慰萍蔡琼珍李飞虹
- 关键词:肿瘤组织淋巴管形成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
- 文献传递
- 鼻咽癌细胞对HA的粘附作用及微丝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被引量:6
- 1997年
- 本文研究了人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对透明质酸(HA)的粘附作用及其粘附后微丝的改变,结果表明,鼻咽癌细胞粘附的OD值随H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300μg/ml、1250μg/m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癌细胞粘附的OD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240min组及120min组与60min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LSM观察HA浓度为300μg/ml时培养4h和24h的癌细胞微丝的分布明显不同,培养4h的癌细胞呈圆形,微丝均匀地分布于胞浆内;培养24h的癌细胞呈不规则形,微丝主要分布于与HA的粘附面上。上述结果提示HA可促进鼻咽癌细胞粘附。
- 张钦明廖新波唐慰萍孙宁
- 关键词:鼻咽癌粘附微丝共聚焦显微镜
- 《病理学学习园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辅导作用
- 2001年
- 熊晖廖新波孙宁唐慰萍陈小毅
-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教学辅导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