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君
- 作品数:51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儿童电影思维建立与视觉媒介的童年记忆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视频在儿童①视觉生活中广泛普及,叙事性绘本同样成为儿童养育和教育中普遍使用、研究关注度逐渐提高的领域。每一代儿童在认知成长过程中都有担任重要角色的媒介——独特的童年认知媒介。如果说当下儿童具有"绘本一代"的特征,那么视觉经验的建立却不仅仅是绘本式的,更是电影式的。电影思维的视觉性、蒙太奇特征、隐喻与象征以及特有的视觉叙事性在儿童绘本中多有体现,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及对象。
- 庄君孙晨曦
- 关键词:电影思维儿童绘本
- 由戏入影·类型桥梁·新主流书写——新势力导演饶晓志创作路径谈被引量:1
- 2024年
- 作为中国电影新势力导演,饶晓志的电影作品展现出戏剧化叙事、类型化策略以及“共同体”意识的典型特征。他既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潮流中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路径,且拓开创作领域,也在新主流书写中呈现出新势力导演的时代机遇与时代责任。文章聚焦饶晓志导演的创作路径和影像文本,从戏剧性特征、现代性图景、类型化命运以及新主流创作转型,探讨饶晓志导演电影创作的时代性。
- 庄君许萌
- 关键词:戏剧化类型电影
- 从《饮食男女》看李安电影的“家文化”表达
- 2021年
- "家"是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化伦理中独具符号意义的存在,它以血缘为纽带,姻亲关系为连接,以宗族传承为根基。"家文化"既包括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又饱含民间多元文化的情感诉求,在发展中对中国传统家庭影响深远。本文以华人导演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收官之作《饮食男女》为阐释文本,通过作品对中国传统"家文化"思想的传达及其独具作者性的镜语手法,尝试探究李安电影的"家文化"表达特色。
- 张翼庄君
- 关键词:李安电影《饮食男女》
- 现代伦理与想象怀旧——兼谈“父母爱情”类电视剧被引量:1
- 2014年
- 《父母爱情》是一部家庭情感剧,但是该剧的名字却生动而切帖地概括出家庭情感剧的一个亚类型“父母爱情剧”:通过跨越年代的时间架构,讲述父母一辈从年轻时期开始的爱情故事,以颇具现代性的价值视角回照传统的爱情理想与婚姻观念;审美上体现出一种怀旧式的想象.把到了观众想象怀旧的脉搏,拨动了人们以现代审美价值重塑美好旧时光的心弦,参与到当下年轻人爱情想象的互动中.家庭情感剧在中国受众广泛,市场稳定,有很多变形和亚类型.“父母爱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论小说、戏剧、电影还是电视剧,不论街谈巷议还是网络论坛,大众通过话题性的关注,进行着对美好旧时代的向往与重塑.
- 庄君
- 关键词:现代伦理爱情剧电视剧父母怀旧家庭情感
-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微纪录片叙事模式的公益价值探究
- 2020年
-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媒介传播语境下,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纷纷以崭新的姿态呈现于受众面前。传统形态的纪录片,依托新的媒介土壤,适应、变化,迅速再获新生,形成纪录片的一种新型样式--“微纪录片”。本文以新媒体传播语境为研究背景,以微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对微纪录片叙事模式的分析,探求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传播的公益价值。
- 庄君杨尚仙
- 关键词:新媒体叙事公益价值
- 从延安到东影:“白毛仙姑”的文本迁移与媒介转换
- 2021年
- 电影《白毛女》是新中国建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农村生活”片,有完整的音乐歌唱段落。“白毛仙姑”的故事和形象经历了一个由民间传说到歌剧,再到电影的多类型文本迁移路径。本文以电影历史研究为基础,聚焦《白毛女》如何从口传故事,经由多种不同媒介文本到大众媒介的文本转化实践,将其看作新中国形象及新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一次跨媒介检验。以此尝试探索该过程中多种媒介叙事参与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和机制。
- 庄君
- 关键词:《白毛女》文本媒介
- 微博平台与电影营销互动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微博的诞生,既与全球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同频,也正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速上升期;尽管近三年,电影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甚或下降,但影业复苏景象已显而易见。自始至终,微博一直是电影营销的中坚力量。但随着视频媒体的兴起,微博备受挑战。本文溯源微博与电影营销联动历程,分析微博电影营销的核心价值,考察利用微博进行电影宣发的主要手段、策略、内容和形式,思考微博口碑营销和狂欢广场特性以及电影资本与媒介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
- 庄君杨海飞
- 关键词:电影营销中国电影产业
- 身份的找寻——关锦鹏电影研究
- 本文对关锦鹏电影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两部分,上篇从性别角度出发,通过其影片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蕴,男性人物、男性叙述者,同性恋身份认同等几个部分。对女性的表达,并不是简单地认同阴性气质;男性叙述者的设置也并非简单地确认自我...
- 庄君
- 关键词:电影艺术电影导演文化建构
- 文献传递
- 表征反对真实:Sora技术的媒介属性与伦理困境
- 2025年
- 2024年2月15日,Open AI(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演示了技术如何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来模拟人类的认知与创造力。Sora通过输入文字语言生成高度仿真的意向图像与视频,是对Chat Gpt技术的进一步衍生,因此,Sora又被定义为“世界模拟器”。这一定义暗含着一种技术伦理倾向,即承认柏拉图的“洞喻”假说或者认为人的自主意识仅为“缸中之脑”。该技术不仅面临着现代技术过量增殖的反思批判,还触及到了关于人类的主体地位在数字世界的重新评估。未来Sora的广泛应用也可能导致传统媒介属性的变化,使媒介更加倾向于表征而非真实反映现实。
- 庄君邱紫东
- 关键词:SORA人工智能
- “知常明变,守正出新”——谈精准扶贫题材影视作品的多元创新与发展
- 2021年
-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精准扶贫"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成为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在相关政策扶持下,2020年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和成长。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一年以来代表性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分析,探讨该题材影视作品在人物塑造、影像及叙事风格、选材立意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 张雨铭庄君
- 关键词:喜剧化叙事风格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