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亚强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伺服
  • 5篇伺服系统
  • 3篇电机
  • 3篇永磁
  • 3篇永磁同步
  • 3篇永磁同步电机
  • 3篇随动
  • 3篇随动系统
  • 3篇同步电机
  • 2篇数字伺服
  • 2篇数字伺服系统
  • 2篇控制器
  • 2篇控制器设计
  • 2篇火炮
  • 2篇火炮随动系统
  • 1篇电机伺服
  • 1篇调速
  • 1篇调速系统
  • 1篇调速系统设计
  • 1篇信息处理

机构

  • 6篇西北机电工程...
  • 2篇机电部
  • 1篇中国兵器工业...

作者

  • 9篇巫亚强
  • 3篇李红丽
  • 2篇周杨
  • 2篇陈明俊
  • 2篇李喆
  • 1篇史国清
  • 1篇刘芳
  • 1篇刘兴松
  • 1篇韩耀鹏
  • 1篇顾震宇
  • 1篇贺永利
  • 1篇忽麦玲
  • 1篇舒立鹏
  • 1篇雷昱
  • 1篇陈阳
  • 1篇刘芳
  • 1篇孔祥宣
  • 1篇周扬
  • 1篇周杨

传媒

  • 4篇火炮发射与控...
  • 1篇自动化学报
  • 1篇微电机
  • 1篇四川兵工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自动化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1993
  • 1篇199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火炮随动系统解耦控制的应用研究
2010年
采用捷联惯导系统做为火炮的姿态测量元件,能够有效提高调炮精度。针对火炮随动系统存在的方位和高低控制通道之间的耦合问题,采用了四元数解耦控制算法,使方位和高低通道独立不相干扰。在解决方位轴实时计算时分别采用俯仰轴叉乘法和高低量解算法,达到解耦控制效果。仿真和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周杨巫亚强韩耀鹏刘芳
关键词:捷联惯导随动系统四元数法
ITAE最优Ⅲ型数字伺服系统
陈明俊巫亚强江启达
关键词:伺服系统数字控制计算机控制最佳控制微处理机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实验平台设计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工程设计研发需求,设计了一台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借助实验平台,可以研发设计宽范围功率的电机驱动控制器,可以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编写先进控制算法程序,通过给电机加不同负载,对电机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等。该实验平台为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预先研究项目和研究生课题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李喆李红丽贺永利巫亚强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现代控制理论
基于H_∞方法的伺服系统二自由度鲁棒控制
2009年
针对高炮伺服系统存在模型摄动和强外力干扰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二自由度结构强鲁棒性的位置控制器。采用频域方法,通过对转动惯量摄动和高频未建模动态的结构分析,描述了影响伺服系统稳定性的两类主要的不确定性;基于鲁棒控制原理,将位置控制器的设计转化为标准的H∞控制器问题,并通过LMI凸优化方法得到输出反馈次优H∞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伺服控制系统能实现精确的稳态跟踪,且对模型摄动和外力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刘芳巫亚强周扬陈阳
关键词:伺服系统二自由度控制
基于FlexRay总线的火炮随动节点设计被引量:2
2012年
传统的总线技术传输速率低、可靠性差和布线结构复杂,不适用于复杂火炮系统。因此,选择通信速率快、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FlexRay总线技术构建火炮通信节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lexRay的火炮随动系统通信接口卡以MC9S12XF512单片机为处理核心,通过节点软硬件设计,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传递。实验证明,FlexRay技术可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实时反应能力。
顾震宇巫亚强李红丽周杨
关键词:信息处理技术FLEXRAY总线火炮随动系统
基于TMS320F28335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F28335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策略,通过采集电动机电流和旋转变压器的位置信息,实现速度和电流双闭环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稳定精度和强抗负载扰动能力,已成功应用于某全数字大功率高精度交流伺服系统。
李红丽李喆孔祥宣巫亚强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伺服系统
ITAE最优Ⅲ型数字伺服系统被引量:16
1993年
ITAE最优Ⅲ型伺服系统具有较为理想的动、静态性能指标,但其工程实现的先例未见于国内外的报道。本文介绍作者开发的这类数字伺服系统的设计技术、通用数字控制器以及在工程样机上的成功应用。
陈明俊巫亚强江启达
关键词:最优控制伺服系统数字化
随动系统的参考模型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2017年
常规模糊控制器对系统的控制方式完全基于启发式的控制,对超调量的回调速度较慢。以武器随动系统和模糊控制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以改善其控制性能。利用参考模型与系统过程的递归方程式的关系,确定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单点输出值,从而克服启发式控制方式在小误差范围内灵敏度差的缺点,达到加快系统的过渡时间和增强系统的速度跟踪性能的目的,最终使设计的控制器对武器随动系统的控制效果达到其技术指标的要求。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雷昱巫亚强周杨舒立鹏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控制器参考模型自适应算法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二次型最优控制器设计被引量:1
2007年
传统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复杂,响应速度慢,而外部干扰对系统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降低系统的跟踪精度。通过分析伺服系统结构,根据最优控制理论,利用最小值原理设计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最优控制器,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优,且提高系统快速响应性,实现在最短时间内跟踪目标的目的;同时,针对外部干扰的影响,应用干扰观测原理设计干扰观测器,以减小或消除外部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既满足伺服系统的跟随特性,又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刘兴松巫亚强史国清忽麦玲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干扰观测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