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力艳

作品数:23 被引量:28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6篇矿业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地质
  • 7篇斑岩
  • 6篇铅锌矿
  • 6篇锌矿
  • 6篇冷水坑
  • 6篇矿床
  • 6篇成矿
  • 5篇银铅锌
  • 5篇银铅锌矿
  • 5篇银铅锌矿床
  • 5篇铅锌矿床
  • 5篇锌矿床
  • 5篇斑岩型
  • 4篇勘查
  • 4篇矿产
  • 3篇地质调查
  • 3篇流体
  • 3篇矿产勘查
  • 3篇斑岩型矿床
  • 2篇地球化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23篇左力艳
  • 11篇杨建锋
  • 8篇张翠光
  • 7篇姚晓峰
  • 5篇孟祥金
  • 4篇马腾
  • 4篇杨竹森
  • 4篇侯增谦
  • 2篇张婷婷
  • 2篇张万益
  • 2篇宋玉财
  • 1篇李建康
  • 1篇张德会
  • 1篇刘树文
  • 1篇李政
  • 1篇屈文俊
  • 1篇陕亮
  • 1篇张文淮
  • 1篇杨志明
  • 1篇聂凤军

传媒

  • 5篇中国矿业
  • 3篇地质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矿床地质
  • 2篇矿产勘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产保护与利...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第八届全国矿...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星边界框架下水资源治理理念与转型方向
2024年
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已从起初的局部水资源供给的局域性问题,扩展到目前保护生态系统、应对全球变化、维持地球系统稳定等区域性和全球性问题。水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等经济活动与气候变化通过水流再分配、远程耦合和虚拟水流动等机制作用于水循环过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作用已经超出了流域尺度,成为区域尺度、大陆尺度和全球尺度水循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行星边界方法评估结果表明,全球蓝水和绿水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水行星边界,其引发的地球系统风险正在上升。但是,现行的水资源治理仍停留在以流域为单元、以水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水问题的复杂性,水资源治理理念与方式亟需根本性转变。水资源治理既要考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用水需要,又要考虑水循环在维持生物圈和地球系统稳定运行中的作用和功能,还要顾及不同国家或地区能够公平地分享由水循环所提供或维持的公共服务。水循环系统韧性以及共有水资源经济学等理念突破了对水循环的传统认识,揭示了水循环在地球系统中的功能性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跨尺度性的内在特征,正在成为引导水资源治理转型的思维方法。未来水资源治理可能会向着3个方向转型:从蓝水管理转向蓝水绿水管理,从水资源综合管理转向水土资源与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从流域综合管理转向多空间尺度综合管理。不同领域学者合作加强水循环基础理论、管控政策和管理机制研究,对于促进水资源治理转型至关重要。
杨建锋左力艳余韵张翠光徐犇研
关键词:地球系统水循环
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4年
本文基于“全国地质勘查成果直报系统”数据,汇总统计了2006—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变化情况,分析了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的主要特点,展望了2024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200.72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专业结构持续调整,地质勘查投入重心向西部地区转移,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占比持续增加。2023年,全球大宗金属矿产品价格高位震荡下行,全球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同比减少2.5%,而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逆势同比增长18.5%,主要原因是受我国矿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和登记探矿权数量、面积增加等积极因素影响。展望2024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预计同比增长10%左右。
马腾杨建锋张翠光左力艳
关键词:地质勘查矿产勘查勘查投入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含矿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被引量:42
2010年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典型斑岩型银铅锌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斑岩(花岗斑岩)样品中的锆石11个测试点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2.0±2)Ma(MSWD=1.4),因此,认为冷水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代为(162.0±2)Ma。冷水坑含矿斑岩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高度一致,成岩年龄与成矿作用开始时间差异不明显。此外,由冷水坑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数据推断出矿化持续时间约27Ma。
左力艳侯增谦孟祥金杨志明宋玉财李政
关键词: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AR-AR年代学
地表基质的内涵辨析与调查思路被引量:17
2022年
地表基质是近年来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当前关于地表基质概念的内涵、全国地表基质调查如何开展还存有一定争议。通过辨析概念原义认为,地表基质垂向下限应为潜水层底板,是地球关键带中地表以下物质和功能的载体。地表基质分类中的岩石、砾质、土质、泥质与地质学中的岩石、第四纪沉积物存在“同物异名”情况,2套分类系统具备相互转化的条件。地表基质调查应采用“综合研究为主、补充调查为辅”的总路线,可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普查等调查的成果获取物质属性数据,需针对潜水层以上的数据空白区和未测数据项补充数据采集工作,关键要加强地表基质对自然资源的孕育、支撑等功能属性的研究工作。全国地表基质调查应按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体系部署,建议按3个层次展开,一是优先围绕生态功能区,聚焦草地退化、森林衰减、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开展中比例尺(125万)调查,为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修复治理提供依据;二是稳步推进全国Ⅱ级综合自然区划单元代表性区域的中比例尺调查,支撑“以点带面”,编制所在Ⅱ级单元的小比例尺图件(150万—1100万);三是适时启动编制区域性、全国性地表基质小比例尺图件(1100万—1250万),服务于不同级别国土空间规划。
姚晓峰杨建锋左力艳张婷婷陈骥张翠光
关键词:第四纪沉积物土壤
浅谈斑岩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以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及冷水坑斑岩银铅锌矿床为例
本文以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及冷水坑斑岩银铅锌矿床为例,对斑岩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论述,并揭示由于矿床成因的多样性及其成矿过程的复杂性,对成矿物质来源问题的判断不能一概而论,要利用合适而精细的各种地质手段和研究方法进...
左力艳
关键词:铜矿银铅锌矿
文献传递
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是国内外少见的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银铅锌矿床。与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国外并不存在公认的斑岩型铅锌矿床。目前,斑岩型铜(钼)矿床的研究程度已经很高,而对于斑岩型银铅锌矿床而言还比较低,至今仍没有开展过...
左力艳
关键词:冷水坑斑岩型矿床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文献传递
2024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5年
在国内经济发展对地质勘查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克服全球地勘行业调整下行的不利因素,实现投入连续四年增长。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然成形。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增长,市场主体投资意愿明显增强。地质勘查投入专业结构持续调整,支撑资源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地勘投入空间东西并重格局进一步稳固,矿产勘查西移趋势明显。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驱动下,矿产勘查投入实现持续增长。在矿产品供需平衡趋向宽松、采矿业利润继续回调的背景下,2024年矿产勘查投入139.17亿元,同比增长18.4%;企业投入矿产勘查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矿产勘查矿种结构持续调整,贵金属与三稀金属更受青睐,能源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快速增长。钻探工作量持续增长,勘查成效缓慢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地质勘查投入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地质勘查结构将持续调整,新动能继续成长,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
陈骥余韵张翠光左力艳徐犇研杨建锋
也门Dhi Samir铜镍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C-H-O-S-Pb同位素特征的制约
2025年
也门DhiSamir铜镍矿床拥有独特的赋矿岩石类型和成矿模式,煌斑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也门Dhi Samir铜镍矿区含矿岩体为暗色岩石钠质-弱钾质钙碱性煌斑岩。文章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期及成矿期后的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镜下及测温实验观察,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纯液相、气液两相、纯气相、含CO_(2)相、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5种类型。综合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及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和部分变质水,成矿温度在200~400℃之间,为中高温热液体系;成矿流体盐度w(NaCl_(eq))在2%~10%之间,具有富集CO_(2)、低盐度的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于前寒武纪造山带结晶基底,部分来源于下地壳。
左力艳
关键词:煌斑岩流体包裹体
全球尺度地下水作用与地球系统模式地下水过程建模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受含水层分布空间局限,地下水流不存在全球性循环,但是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和虚拟水贸易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退化、含水层疏干等问题已经超出流域尺度,成为世界所关注的区域性、全球性问题。近年研究表明,地下水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圈完整性、调节海洋水盐均衡、影响地球关键带与深部地层各种地质过程等大陆与全球尺度地球系统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尺度地下水作用研究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前沿领域。地球系统模式地下水过程建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立了多个全球水文地质模型、地下水观测监测网和地下水流模型。但是由于涉及水文地质、陆地水文、地表过程、大气过程等多个方面,全球地下水过程建模仍存在着很大挑战,需要不同领域的学者组成学术共同体,共同推进全球地下水过程建模并与地球系统模式进行耦合。根据中国地球系统模式建设需要,应加快国家尺度地下水过程建模研究,包括建立近地表全国水文地质模型;推进地下水过程模型与陆面过程模型实现无缝耦合;积极参与国际地下水观测监测网建设和地下水过程模型比较研究。
杨建锋左力艳张翠光姚晓峰
关键词:地下水
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热液蚀变与成矿时限被引量:59
2009年
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位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月凤山火山盆地边缘,含矿斑岩为燕山中期碱性花岗斑岩,侵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内,斑岩体边部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矿化与层状改造型矿化,此两种均与碱性花岗斑岩有关。矿化以Pb、Zn、Ag为主,伴生少量的Cu、Au。斑岩型的铅锌银矿化发生在斑岩体内以及接触带中,具有面型矿化特点并显示出明显的矿化分带性。层状改造型以铁锰银铅锌矿化为主,矿体均为隐伏状分布于碱性花岗斑岩附近的火山岩含铁锰地层中,产状与火山岩地层一致。铁锰碳酸盐铅锌银矿体在靠近斑岩体时,银铅锌矿化相应逐渐增强,而远离花岗斑岩体,矿化明显较弱。围岩蚀变作用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蚀变特征、蚀变类型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缺少斑岩铜(钼)矿床早期蚀变的钾交代作用(黑云母化与钾长石化),发育大量铁锰碳酸盐蚀变。矿田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由岩体内向外蚀变可以分为三个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和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斑岩型矿床的铅锌银矿化与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定,获得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化年龄为162.8±1.6Ma,与含矿斑岩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中期陆内环境。
孟祥金侯增谦董光裕刘建光左力艳杨竹森肖茂章
关键词:蚀变分带40AR/39AR年龄冷水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