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花蕾

作品数:16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染色
  • 7篇染色体
  • 5篇胎儿
  • 5篇核型
  • 5篇核型分析
  • 5篇产前
  • 4篇染色体畸变
  • 4篇产前诊断
  • 3篇细胞
  • 3篇光谱核型分析
  • 3篇妇产科
  • 3篇产科
  • 2篇循证
  • 2篇循证医学
  • 2篇孕妇
  • 2篇教学
  • 2篇PBL
  • 2篇标记染色体
  • 1篇带教
  • 1篇电纺

机构

  • 13篇滨州医学院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宋花蕾
  • 5篇陈宝江
  • 5篇方群
  • 3篇罗艳敏
  • 3篇魏学功
  • 2篇陈涌珍
  • 2篇陈筠虹
  • 2篇黄俊芝
  • 2篇刘玉芳
  • 2篇张风琴
  • 1篇张云涛
  • 1篇牛淑芳
  • 1篇董艳
  • 1篇卢克新
  • 1篇何志明
  • 1篇侯红瑛
  • 1篇吴坚柱
  • 1篇张文晓
  • 1篇熊世江
  • 1篇孔会芳

传媒

  • 3篇滨州医学院学...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第八届全国优...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CMA和核型分析研究NT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
2020年
目的:应用C M A(染色体微阵列)和核型分析,研究N T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2019年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40例N T增厚胎儿行羊水穿刺,进行C M A和核型检测,本研究分四组,I组NT 2.5~3.0m m;II组NT 3.1~4.0mm;III组NT 4.1~5.0mm,IV组>5mm。结果:40例NT增厚胎儿中,21例CMA异常,15例核型异常,终止妊娠者15例,在NT增厚胎儿中,(1)随着NT的增加,CMA及核型异常发生率均增加,I组+II组与III组+I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7.0、4.1,均P<0.05);(2)NT越厚,胎儿发生结构异常的概率增加,I组+II组与III组+I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P<0.05);(3)单纯NT增厚胎儿与合并其他结构畸形NT增厚胎儿比较,妊娠不良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结论:在NT增厚胎儿中,联合CMA和核型分析,对产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张风琴张文晓孙建董艳宋花蕾
关键词:核型分析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132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与CMA技术对所有病例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例染色体不平衡变异与13例胎儿非整倍体,CMA检测结果与之相同,但CMA可更精确地给出染色体不平衡变异的异常位点。此外,在3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亦检出致病性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从而对疾病的诊断率提高2.27%。在4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拷贝数变异(CNV),检出率为3.03%;但CMA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倒位、多态性及平衡易位。结论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染色体变异的检出率,CMA与核型分析相同,但CMA的敏感性和分辨率更高,同时亦可检出其他有临床意义的基因拷贝数。但因CMA技术自身亦有局限性,尚不可完全替代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宋花蕾魏学功牛淑芳刘国樊芮绮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产前诊断
循证医学与PBL在口腔专硕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评价循证医学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口腔专硕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科室40名轮转规培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文献检索获取能力、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循证思维提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专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实施循证医学和PBL教学法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李友瑞张云涛高晓丽于焕英宋花蕾
关键词:循证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口腔医学
妊娠期糖尿病中自我管理教育与早期干预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自我管理教育与早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选取医院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0例分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干预,观察组加用自我管理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行为、妊娠结局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较低,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循医嘱、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自我管理总分均较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率、羊水过多率、剖宫产率、巨大儿率、新生儿低血糖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联合早期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的促进改善血糖指标,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自我管理行为,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孔会芳宋花蕾张静陈泓颖
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早期干预妊娠期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指标
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MSC)具有免疫抑制性,可通过调节各类免疫细胞反应,达到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T细胞可识别多种病原体、肿瘤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并维持机体的免疫记忆和自我耐受。同时,T细胞也是多种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亚群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MSC通过表面分子以及分泌可溶性因子与T细胞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相互作用后产生抑制或促进效应。一方面,MSC介导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效应,以达到免疫抑制作用。另一方面,MSC通过调节各类T细胞亚群分化纠正促炎因子(如IFN-γ、TNF-α)与抑炎因子(如IL-10)之间的失衡。文章就MSC调节各类T细胞亚群分化的机制展开综述。
赵楠楠王暖尹丽宋花蕾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细胞因子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是细胞遗传工作中的常规显带技术。然而其不能发现小的或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而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则使人类24种染色体同时染色,仅通过1次实验就可直观、快速地观察所有染色体。其能够发现隐匿性及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能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及其他不明来源的衍生染色体,因而成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有益补充。近年结合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已应用于诊断复杂性染色体异常以及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亦可用于检测未受精卵细胞非整倍体。综述该技术在细胞遗传工作中的应用。
宋花蕾陈宝江方群
关键词:光谱核型分析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显带非整倍体
双胎及出生体质量不同一性双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特点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双胎及出生体质量不同一性双胎(不同一性双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双胎孕妇1010例及其2020个胎儿,以双胎胎儿间出生体质量差异≥25%为不同一性双胎的标准诊断,不同一性双胎孕妇共119例及其238个胎儿为不同一性双胎组;双胎间出生体质量差异〈25%的891例孕妇及其1782个胎儿为出生体质量同一性双胎(同一性双胎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单胎孕妇4042例及其4042个胎儿作为单胎对照组。结果(1)两组双胎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一性双胎组的大胎出生体质量、小胎出生体质量及双胎胎儿间出生体质量差异分别为(2090±827)g、(1392±592)g及(33.9±9.3)%,同一性双胎组分别为(2408±543)g、(2191±505)g及(8.9±6.5)%,两组各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一性双胎发生率为11.78%(119/1010)。与同一性双胎组相比,不同一性双胎组晚期流产率、单绒毛膜双胎所占比例较高(P〈0.05),其脐带附着异常、双胎输血综合征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一性双胎组(P〈0.05)。(2)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分布特点:①双胎妊娠的2020个胎儿中,80.05%(1617/2020)的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小于单胎对照组同孕周胎儿的第50百分位数,而23.71%(479/2020)的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小于单胎对照组同孕周胎儿的第10百分位数。②从孕19周开始,总体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第50、90百分位数均低于单胎对照组同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应百分位数;孕38周之后,单胎对照组胎儿出生体质量仍继续增长,并在孕41周时达到出生体质量中位数的最大值;而双胎胎儿出生体
韩振艳方群罗艳敏侯红瑛陈敏玲何志明宋花蕾
关键词:双生出生体重胎儿发育胎儿生长迟缓
七例产前诊断的标记染色体及复杂染色体畸变的光谱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光谱核型分析技术(spectral karyotyping,SKY)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传统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标记染色体及...
宋花蕾陈宝江方群谢英俊林少宾吴坚柱
关键词:产前诊断标记染色体光谱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文献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112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染色体分析技术,能够检测出大于100 Kb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微缺失/微重复,故而被称为分子核型[1]。相比传统核型分析,CMA具有更好的分辨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更快的检测周期,弥补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不足,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产前诊断领域[1]。该项技术已被推荐为一线产前诊断技术应用于存在超声结构异常的胎儿中[2-3]。
宋花蕾魏学功张风琴刘玉芳黄俊芝李友瑞
关键词:血清学筛查染色体畸变
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静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理化表征、生物学性能及成骨活性。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测量其理化表征。以MC3T3-E1细胞为模型初步评估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与成骨活性,为骨组织再生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静电纺丝是一种无序三维交错网状结构,具有较小的拉伸强度及良好的润湿性。在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生长良好,有伪足伸出,促进碱性磷酸酶及Runx2基因的表达。结论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静电纺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理化表征、生物学性能与成骨特性,是一种潜在可用于种植骨再生的材料。
李友瑞张子晗熊世江宋花蕾
关键词: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MC3T3-E1细胞生物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