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楠 作品数:21 被引量:128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乌司他丁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27只,体重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和吸入组大鼠建立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乌司他丁组大鼠于模型制备成功后经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104 U/kg,对照组和吸入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乌司他丁。24 h后取血和肺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含量;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蛋白提取物中IL-6、cleaved-caspase-3、TNF-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肺泡腔清晰、完整,间质无炎细胞浸润、肿胀,吸入组肺泡水肿、充血,炎细胞浸润,乌司他丁组较吸入组炎症明显减轻。吸入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较吸入组凋亡指数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在吸入组表达较多,在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表达相对较少;抑凋亡蛋白Bcl-2在吸入组表达较少,在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表达较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吸入组肺组织IL-6、TNF-α、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的IL-6、cleaved-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明显少于吸入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烟雾吸入导致的肺组织细胞的凋亡及炎症反应。 刘欣健 崔正军 张树堂 王常印 郭鹏飞 孟庆楠 周健 邹仕波 王旭 余祖改关键词:乌司他丁 肺损伤 吸入性 细胞凋亡 炎症 眼睑整形手术并发症的治疗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眼睑整形手术并发症的手术修复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修复眼睑整形手术并发症96例(135眼),测量术前、术后双眼眼裂宽度差、高度差、眼睑外翻的程度。观察手术修复后效果。结果眼睑整形手术并发症有上下睑外翻、上下睑瘢痕显露、两侧不对称、眼周瘢痕挛缩导致内外眦方向的改变、上睑下垂、血肿、复视、感染和眼裂缩小等。主要原因为:上下睑缘无可靠牵引,一旦出现纵行张力,容易形成睑球分离或眼睑外翻。经手术整复后的双眼眼形恢复正常,双侧眼裂宽度及长度的差距缩小或完全对称,眼睑外翻全部纠正。结论减少纵行张力及给予眼睑边缘支撑等方法,可有效纠正眼睑整形术的并发症。 史迅 崔正军 高娅 郭鹏飞 邹仕波 王常印 孟庆楠关键词:并发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83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患足95只,创面95个。按是否行PTA治疗将患者分为未接受PTA治疗的常规治疗组43例(创面51个)和接受PTA治疗的PTA组40例(创面44个)。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清创,PTA组患者清创术前另行1次PTA治疗。2组患者均由清创后开始,计算治疗第3、6、9、12天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统计2组患者Ⅱ期术前创面准备时间。按Wagner分级,统计2组患者创面植皮成活与缝合口愈合情况。统计2组患者随访半年内,每个月复查时的踝肱指数(ABI),以及溃疡复发情况。对数据行∥检验、t检验。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上升趋势较缓慢,治疗第12天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仍小于40%;PTA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从治疗第9天起明显上升,治疗第12天全部生长良好。治疗第9、12天,PTA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x^2值分别为30.008、47.810,P值均小于0.01)。常规治疗组患者Ⅱ期术前创面准备时间为(24±10)d,明显长于PTA组的(15±3)d,t=5.709,P〈0.01。PTA组患者植皮成活、缝合口愈合的Wagner2、3、4级创面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值为6.741~24.498,P值均小于0.01)。PTA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内每个月ABI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值为5.411—9.583,P值均小于0.01)。常规治疗组患者随访4个月内溃疡无复发,随访第5、6个月分别有1、2例复发;PTA组患者随访半年内溃疡无复发。结论PTA在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中效果肯定,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高娅 崔正军 史迅 郭鹏飞 孟庆楠 杨高远 杨荣强关键词:糖尿病足 血管成形术 皮肤移植 伤口愈合 术前康复锻炼对膝关节瘢痕挛缩松解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锻炼对膝关节瘢痕挛缩松解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笔者科室诊治的73例下肢烧伤后采取保守治疗导致膝关节腘窝处瘢痕挛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41膝)和对照组36例(41膝)。观察组术前进行为期2周的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康复锻炼。术后两组康复锻炼相同。分别于入院当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返院填写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法评定肌力,最后比较3个时间点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ROM、下肢肌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的比较,在入院时及术后1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康复锻炼有助于膝关节瘢痕挛缩松解术后早期关节功能的恢复。 孟庆楠 胡晓静 夏斯曼 崔正军关键词:术前 康复锻炼 瘢痕挛缩 膝关节 活动度 ^(32)P同位素敷贴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32) P同位素敷贴应用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12某医院采用^(32) P同位素敷贴治疗的95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标准评价瘢痕形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疗效进行分析,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SS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8%。结论32 P同位素敷贴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具有无痛、无创、患者易配合,以及不易复发等优点;而且治疗过程简便、无需住院、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儿童、疼痛耐受性差和配合困难患者。 王旭 王慧 孟庆楠 夏斯曼 余祖改 崔正军关键词:烧伤 增生性瘢痕 臀上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骶尾部4期压疮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4~79岁,创面面积5 cm×4 cm^12 cm×10 cm。彻底清创并行负压封闭引流后,设计臀上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主瓣修复压疮,副瓣覆盖主瓣供区,主副瓣之间的连接瓣覆盖副瓣供区,其中主瓣面积7.0 cm×5.0 cm^18.0 cm×12.0 cm、副瓣面积5.0 cm×3.0 cm^11.0 cm×7.0 cm。皮瓣未覆盖的剩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情况,随访皮瓣外观、功能及压疮复发情况。结果12例患者皮瓣术后成活,未出现感染、脂肪液化、皮瓣存活不良等并发症。1例皮瓣远端有小面积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术区外观自然饱满、耐压耐磨,均未见压疮复发。结论采用臀上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可通过一次手术实现压疮与主要供瓣区无张力修复的效果,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有一定临床价值。 孙佳琳 郭鹏飞 崔正军 孟庆楠 魏爱周 周健关键词:压力性溃疡 骶尾部 皮肤移植 Stallard法“Z”形皮瓣联合两种不同重睑术式矫正内眦赘皮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研究睑缘切口和传统切口两种重睑成形术同期行Stallard法"Z"形皮瓣修复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受两种重睑成形术并同期行Stallard法"Z"形皮瓣矫正内眦赘皮就医者各50例,观察两组就医者术后恢复时间、重睑线自然程度、瘢痕遗留情况及内眦赘皮矫正效果。结果:睑缘切口重睑术操作较复杂,时间较长,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肿胀消退快,切口瘢痕不明显。传统切口重睑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是术后早期肿胀严重,恢复时间较长,闭眼时可以看到重睑线瘢痕。两者分别联合Stallard法"Z"形皮瓣矫正内眦赘皮,行睑缘切口重睑术者满意率为95%,传统切口重睑术者满意率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虽然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但是术后肿胀轻,恢复时间短,瘢痕隐蔽。Stallard法"Z"形皮瓣联合两种重睑术均可矫正内眦赘皮,但睑缘切口重睑术效果更佳。 崔正军 孔宇 贺洁 王常印 孟庆楠 郭鹏飞 邹仕波 高娅 刘建红关键词:内眦赘皮 睑缘切口 重睑成形术 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7(39±13)岁,全身多处伴深Ⅱ~Ⅳ度电烧伤,烧伤总面积为5%~14%体表总面积。患者头皮烧伤受损部位中,后枕部1例、顶枕部2例、颞顶部4例、额颞部1例;扩创后缺损面积为10 cm×9 cm~16 cm×14 cm,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22 cm×6 cm~30 cm×9 cm。皮瓣的动静脉与受区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皮瓣另一条静脉与受区浅表静脉吻合。皮瓣供区间断分层减张缝合。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供瓣区愈合质量、是否有远期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区愈合良好,未见骨筋膜隔室综合征发生。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1例失访。随访患者头部皮瓣外形良好,但存在秃发;供区可见线性瘢痕,位置隐蔽,感觉及运动功能与对侧无明显差异,未见肌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对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供区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大大减少了对供区的损伤。 郭鹏飞 王旭 魏爱周 孟庆楠 周健 高娅 崔正军关键词: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2013—2015年河南地区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河南地区烧伤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5年河南地区住院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河南地区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致伤原因、烧伤面积、住院天数、是否经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本调查共包括17 817名烧伤住院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0∶1.0,其中烧伤患者年龄分布以0~7岁儿童居多,占住院总人数的43.5%,3 a烧伤住院人数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2,P<0.01)。致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占住院总人数的89.3%,3 a的致伤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烧伤面积10%~30%的住院患者人数最多,约占住院总人数的44.2%,3 a住院总人数的烧伤面积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P<0.01)。住院天数0~14 d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2.8%,3 a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P<0.01)。3 a住院患者中MODS、吸入性损伤、休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P>0.05)。3 a住院总人数中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约占总人数的78.9%,死亡率为0.3%。结论河南地区的住院烧伤患者致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且大面积烧伤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产安全措施依然是降低烧伤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王晓博 崔正军 郭鹏飞 杨荣强 王常印 孟庆楠 高娅 孙佳琳关键词:烧伤 流行病学 住院天数 烧伤面积 致伤原因 不同扩张器置入术对颈胸部瘢痕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扩张器置入术对颈胸部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入院选择扩张器置入手术治疗的23例颈胸部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20个扩张器)、微创组(20个扩张器)、长切口组(20个扩张器),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注水量和术后首次注水量时间。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微创组和长切口组;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微创组与长切口组;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微创组及长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扩张器外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微创组术中注水量多于长切口组,腔镜组术中注水量多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微创组术后首次注水时间短于长切口组,腔镜组术后首次注水时间短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腔镜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组织损伤小,止血充分,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同时腔镜下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可实现术中大量注水及术后及早注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杨荣强 王常印 张豫峰 孟庆楠 高娅 王晓博 Imran Khan 刘建红 崔正军关键词:皮肤扩张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