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肉瘤
  • 2篇病理
  • 2篇病理特征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增殖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镇痛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根治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MCF...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肉瘤
  • 1篇色谱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孙海燕
  • 6篇谢广茹
  • 3篇邢艳敏
  • 3篇潘战宇
  • 2篇吴雄志
  • 2篇闫祝辰
  • 2篇刘东颖
  • 1篇王言青
  • 1篇刘忠源
  • 1篇姜战胜
  • 1篇王毓敏
  • 1篇李燕巍
  • 1篇岳振松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温化胶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温化胶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温化胶囊进行指纹图谱分析, 并以乌头碱标准品为对照定量分析温化胶囊所含乌头碱,第二阶段,对MC...
闫祝辰吴雄志孙海燕谢广茹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细胞周期5-氟脲嘧啶
文献传递
左小腿肿物伴肺脑转移被引量:2
2008年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组织起源尚未定论,往往伴有不平衡染色体易位t(X;17)(p11.2;q25)并导致产生融合基因ASPL-TFE3。发生部位主要位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深部软组织。组织学可见瘤细胞呈特征性的腺泡或巢团样排列,胞质内可见嗜伊红颗粒及结晶体。好发于年轻女性,虽然临床生长缓慢,但易血行转移,预后差,主要转移部位为肺、骨、肝、脑。广泛切除是治疗的关键,辅助放、化疗效果差。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报道1例37岁女性患者,左小腿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伴肺、脑转移,病程18年,先后给予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介入治疗,由于肺转移灶再次进展,给予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治疗方法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刘东颖吴雄志王毓敏谢广茹闫祝辰岳振松刘忠源潘战宇孙海燕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病理特征
青年胃癌53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行胃癌手术治疗的年龄≤35岁的青年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不适最常见,占77.4%,男女之比为1:1.65,肿瘤部位以胃窦部常见。病理分类弥漫型癌占81.1%,TNM分期Ⅲ~Ⅳ期病例占83%;84.9%原发灶穿透浆膜(T_(3-4));77.4%患者伴淋巴结转移(N_(1-3));32.1%伴有远处转移(M_1)。全组根治手术率64.2%。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7%、22.6%和18.3%。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手术性质、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青年胃癌以女性和弥漫型癌所占比例较高,临床分期晚,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TNM分期、手术性质及术后辅助化疗是评价其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邢艳敏谢广茹潘战宇孙海燕刘东颖
关键词:胃肿瘤青年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控释羟可酮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奥施康定是羟可酮的即释型与控释型的结合制剂,是阿片类长效止痛药。临床应用于中、重度癌痛与非癌痛,疗效相当于吗啡控释剂,等效止痛剂量约为吗啡的一半,不良反应较少。
孙海燕谢广茹
关键词:疼痛镇痛
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与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提高有利证据预测及预防肝转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95年收治的143例直肠癌患者,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间隔时间与肝转移方式的危险因素。结果原发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合并肝外转移情况与间隔时间有独立相关性。而肿瘤侵犯深度则是肝转移方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们可以用原发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合并肝外转移情况估计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间隔时间,而肿瘤侵犯深度可用来估计肝转移方式。
孙海燕王言青邢艳敏谢广茹
关键词:直肠癌肝转移
上皮样肉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特点、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ES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随访情况。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1.5岁。肿瘤发生于上肢6例,下肢4例,腰背部3例。全组除1例患者因远处血行转移行姑息化疗外,其余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单纯放疗4例,单纯化疗5例,放疗+化疗1例。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3例ES患者中,12例为单发肿物,肿物平均直径为(6.07±1.34)cm;有6例(46.2%)患者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随访患者中,5例(50.0%)出现肿瘤局部复发,3例(30.0%)出现远处转移,其中以肺转移最常见;4例患者于术后2年内死亡。全组患者术后1、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7%、54.5%、27.3%和9.1%,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结论ES临床罕见,易发生局部复发、淋巴结扩散和(或)远处转移,患者预后不佳。明确诊断需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ES的主要治疗方式。
邢艳敏潘战宇李燕巍孙海燕姜战胜谢广茹
关键词:肉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