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芳

作品数:31 被引量:371H指数:10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土地利用
  • 6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植被
  • 5篇生态
  • 5篇气候
  • 4篇情景
  • 3篇遥感
  • 3篇农田
  • 3篇曲面
  • 3篇曲面建模
  • 3篇降尺度
  • 2篇植被指数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量
  • 2篇碳储量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旅游
  • 2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2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1篇孙晓芳
  • 14篇岳天祥
  • 10篇范泽孟
  • 5篇赵娜
  • 4篇陈传法
  • 4篇王军邦
  • 3篇史文娇
  • 3篇赵明伟
  • 2篇杜正平
  • 2篇王晨亮
  • 2篇王春雨
  • 2篇王慧
  • 2篇张昊
  • 2篇王晓青
  • 2篇魏宁宁
  • 2篇王情
  • 1篇刘纪远
  • 1篇韩兴国
  • 1篇匡文慧
  • 1篇孙小银

传媒

  • 4篇地球信息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山东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理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孟印缅地区农田生产力脆弱性变化及气候影响机制——基于1982—2015年GIMMS3g植被指数被引量:9
2019年
农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决定了其脆弱性,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频发将严重影响农业粮食生产,进而将可能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科学评估农田生产力脆弱性并分析其气候影响机制有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科学意义。以“一带一路”区域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基于1982—2015年卫星遥感数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根据IPCC脆弱性定义,采用年际变率及其变化趋势计算农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和脆弱性指数,分时段分析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格局变化及气候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较之1982—2000年,2000—2015年期间研究区农田脆弱性程度略有提升,高度和极度脆弱面积略有增加(分别增加0.42%和1.12%),但其分布格局发生北移。(2)年降水、年平均气温和年辐射与年累积NDVI间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孟加拉和缅甸地区与气候因素显著相关的区域面积在本国农田面积中的比例分别增加21.3%和16.7%,而印度地区减少10.5%,全区减少8.1%;(3)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表征气候变化的解释能力,整个研究区增加12%,其中印度气候解释能力从48%提升至64%,增加16%。(4)农田生产力脆弱性受气候影响的范围略有减小,但影响程度增大,且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高温和降水季节不均引发的旱涝灾害是农田高脆弱度形成的两个关键气候因素。为该地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措施的提出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其他地区应用卫星遥感开展脆弱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为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提供重要知识参考。
王春雨王军邦王军邦孙晓芳王绍强王绍强
关键词:NDVI脆弱性气候影响
利用三元组稀疏矩阵技术改进HASM算法——以全球平均气温模拟为例
2012年
采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进行求解的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算法的计算过程需要大量矩阵计算,采用稀疏矩阵方式可以压缩存储空间。三元组稀疏矩阵存储是较为传统的稀疏矩阵存储结构,这种存储结构的稀疏矩阵技术已被广泛使用。根据HASM-PCG的特点,本文通过改进三元组稀疏矩阵的部分计算方式,调整HASM-PCG算法中的部分计算顺序,从而舍弃部分不需要存储的非零元素,提高了计算效率。根据全球1998-2008年的近3000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气温观测数据,以及全球DEM数据,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11年来5、6、7、8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进行数字模拟。数值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三元组稀疏矩阵技术有效地提高了HASM方法的模拟效率。
张昊岳天祥李昌华杜正平范泽孟孙晓芳赵娜
关键词:三元组多元线性回归
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的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28
2019年
通过大量文献梳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与现状、建设适宜性评价、效益评价、影响因素解析4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当前研究中评价指标的设置方向以及研究方法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最后进行整体总结与展望。结果表明,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在项目建设前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中,评价指标的设置更侧重于区域耕地的自然禀赋条件;在项目建设后的效益评价研究中,从早期注重经济效益评价逐渐发展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并重;在影响因素解析研究中,当前研究仍较为薄弱,对不同建设区域效益提升水平存在差异的解释仍较少。针对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综合考量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本研究能为科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王晓青史文娇史文娇孙晓芳王猛孙晓芳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影响因素
中国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对植被生物量产生很大影响.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模拟了沿历史趋势情景(未来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由1988—2005年的历史趋势推衍而来)和规划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基于国家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规划来制定)中国至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基于此格局并结合密度法估算了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沿历史趋势情景下,森林面积将减少,但随着林龄的增长,森林生物量密度增加,至2030年中国植被生物量为14619Tg,比2005年增加了251.19Tg;规划情景下,森林面积将增加,至2030年中国植被生物量为15468Tg,比2005年增加了1100Tg.在规划情景下,由于人工林面积较大,林龄普遍较低,导致至2030年植被生物量密度低于沿历史趋势情景,因此规划情景下中国植被作为碳汇的潜力更大.
孙晓芳岳天祥
关键词:情景土地利用变化景观
肥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在分析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以肥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4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肥城市2000—2013年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肥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处于波动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安全面临着诸多压力。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的对策建议。
魏宁宁李文海孙晓芳
关键词: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评价
京津冀地区三生用地时空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1
2023年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加速,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协调利用产生较大影响。基于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地学信息图谱、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8年三生用地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2000—2018年期间,研究区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呈增加趋势,生产用地呈减少趋势。三生用地空间变化以生产用地转变为生活用地为主,同时存在生产用地转变为生态用地;(2)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及北部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西南部状况较差,从数量上看总体呈现转好态势;(3)在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区,生活用地的增加比率相对较高、生态用地减少;相反,在生态环境质量变优区,生活用地的增加比率相对较低、生态用地面积增加。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李凯迪袁琳胡晓孙晓芳
印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1983-2008年间印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基于遥感数据和GLOPEM-CEVSA模型估算区域植被NPP,利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了过去26年印度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26年间印度植被年均NPP为414.29 g C·m-2·a-1,森林、农田和草地的NPP平均值分别为1002.32、485.98和631.39 g C·m-2·a-1。(2)分段线性回归结果显示,1983-2008年间,印度植被总平均NP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趋势转折点在1996年。占印度面积比例最大的农田植被类型的平均NPP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趋势转折点在1996年,与总平均NPP的趋势转折点一致。(3)在空间上,印度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趋势转折,趋势转折点集中在1991-2000年间,大部分地区NPP在趋势转折点前呈上升趋势,其后呈下降趋势,与区域平均NPP的变化趋势一致。(4)印度西北部干旱地区植被NPP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喜马拉雅山南部森林NPP则与温度呈正相关。降雨量较大的印度南部地区NPP与降水呈负相关。
王猛李贵才王军邦孙晓芳郭兆迪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图谱特征被引量:65
2016年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方法,运用Arc GIS 10.0软件,以江苏省1990、2000和2010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为空间数据源合成江苏省1990—2000和2000—2010年两个10年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以及耕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据此揭示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990—200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与城乡建设用地、耕地与水域以及耕地与林草地的图谱单元互换为主要特征,尤其是以"耕地→城乡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最为显著,耕地数量减少、空间分布集中.2000—201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仍是"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图谱单元;同时,"草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水域"图谱类型分布集中且扩大趋势明显;与1990—2000年相比,空间图谱变化总面积和空间分离度均有所增大.江苏省耕地利用变化模式以后期变化型为主,前期变化型次之,反复和持续变化型耕地所占比例较小.
吕晓史洋洋黄贤金孙晓芳苗志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中国降水未来情景的降尺度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长时间序列(1964~2007年)的全国降水观测数据,结合经纬度数据以及DEM、坡向、坡度等系列地形特征数据,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在构建年平均降水降尺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对经过降尺度分析的HadCM3的A1Fi、A2a和B2a三种情景T1~T4时段的全国未来平均降水进行高精度曲面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T1~T4时段内,A1Fi、A2a和B2a三种情景的全国平均降水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其中,平均降水在A1Fi情景中增加速度最快,B2a情景中增加速度最慢;A1Fi和A2a两种情景的平均降水均呈加速增加趋势,而B2a情景的平均降水则呈减速增加趋势。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降尺度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IPCC GCM的低分辨率的降水情景数据降尺度转换成高分辨率的降水数据。
范泽孟岳天祥陈传法孙晓芳
关键词:降水情景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高寒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适宜性是生态学基础问题。基于2000—2018年三江源区气象数据和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数据,拟合了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参数,以探讨气候适宜性指数的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结果表明:气候适宜性参数中,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6.69℃和12.55℃,水汽压亏缺值限制生长的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0.50 kPa和0.13 kPa,四个参数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植被温度适宜性指数尽管以每10年1.4%的速率增加,但水分适宜性指数和辐射适宜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导致综合气候适宜性指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总体朝不利于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方向发展。本研究不仅为研究植被生长模拟提供本地化模型参数,也为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基于气候适宜性开展生态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刘佩霞王军邦孙晓芳王猛李英年
关键词:适宜温度遥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