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义存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治疗
  • 2篇临床回顾性分...
  • 2篇回顾性分析
  • 2篇病死率
  • 1篇动脉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衰竭
  • 1篇综合征
  • 1篇急性冠状动脉
  • 1篇急性冠状动脉...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 1篇冠状动脉综合...
  • 1篇充血性
  • 1篇充血性心力衰...

机构

  • 2篇天津市第三医...
  • 2篇天津市老年病...

作者

  • 2篇郑刚
  • 2篇刘兆昶
  • 2篇张德铭
  • 2篇姜义存
  • 2篇杨顺来
  • 2篇黄自平

传媒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0年间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在ACS治疗指南公布前后再灌注和药物治疗10年间的差异及对AC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冠心病病房收治的950例ACS患者,分成指南公布前组(1995~1999年、A组)和指南公布后组(2000-2005年、B组)。分别对两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共有95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9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4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47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6.4±10.3)岁和(67.2±10.5)岁。B组较A组住院时间(12.8±4.6)d比(20.5±8.5)d缩短(P均〈0.001)。②近年来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P均〈0.001);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临床使用率较高且无明显变化(P均〉0.05)。③ACS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方式发生改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P〉0.05),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明显升高(P〈0.001)。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ACS治疗指南公布后,住院的ACS患者肝素、B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而PCI明显升高。住院病死率有降低趋势(P〉0.05),但距指南仍有较大差距。
郑刚刘兆昶姜义存杨顺来黄自平张德铭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病死率
充血性心力衰竭10年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病因、药物治疗、转归及死亡等 10年间变化。方法 :将入选的 6 4 5例CHF患者 ,分成 1988~ 1990年段组 (A组 )和 2 0 0 0~ 2 0 0 2年段组 (B组 )。分别对两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 :①入选的 6 4 5例患者中 ,男 371例、女 2 74例 ,平均年龄 (6 5 .4± 18.3)岁~ (6 7.2± 12 .5 )岁 ;B组较A组病程 [(5 8.3± 6 3.2 )∶(95 .6± 77.3)个月 ,P <0 .0 1]和住院时间 [(2 0 .8± 2 4 .6 )∶(30 .5±32 .5 )d ,P <0 .0 1]缩短。②心力衰竭 (心衰 )病种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及原发性高血压 (EH) ,10年间冠心病已从 34.5 %上升到 5 6 .0 % (P <0 .0 1) ,EH从 10 .3%升至 15 .1% (P >0 .0 5 ) ,风湿性瓣膜病由 30 .6 %下降到16 .2 % (P <0 .0 1)。③住院期间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制剂为主 ,洋地黄类制剂的使用有下降的趋势 (4 3.4 %∶39.0 % ,P >0 .0 5 ) ,β受体阻滞剂 (8.8%∶2 1.1% ,P <0 .0 1)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 4 .1%∶6 0 .9% ,P <0 .0 1)的应用明显上升。④住院期间症状明显改善率升高 (19.9%∶2 3.3%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 (12 .4 %∶6 .3% ,P <0 .0 5 )。结论 :10年间 。
郑刚刘兆昶姜义存杨顺来黄自平张德铭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药物治疗病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