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芹
- 作品数:25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妇产科临床输液支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妇产科临床输液支架,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三个竖直向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间位置水平向固定有承托孕妇肚子的承载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柱上设置承载板、U型板以及U型板上的把手,来承托...
- 肖雪莲严婷姚雪芹
- 文献传递
- 经阴道B超对宫颈浸润癌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评估经阴道B超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12年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的浸润性宫颈癌病例148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经阴道B超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假阳性率、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阴道B超的肿瘤检出率达88.24%,Kappa为0.50;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小于或等于1/3、累及间质深度大于2/3、是否有子宫旁组织浸润方面经阴道B超敏感性高,分别为71.43%、92.50%、70.59%,假阳性率低(7.55%、12.04%、7.63%)、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分别为0.53,0.75,0.56),而对于判断阴道浸润、淋巴结累及阴道B超敏感性较低(22.22%、14.29%),与病理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3、0.18)。结论 B超对于宫颈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将其纳入宫颈癌诊治评估体系。
- 姚雪芹谢平
- 关键词:宫颈肿瘤经阴道B超
- 介入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是常见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犯生殖器官及其血管,发生远处转移,尤其以肺部好发.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疾病的新方法,我院采用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即介入治疗)治疗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尤其合并有肺部等转移病灶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患者各1例的介入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 姚雪芹张红云
- 关键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介入治疗侵蚀性葡萄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转移病灶绒癌
- 孕妇过度肥胖对围产期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8年
- 观察孕妇过度肥胖对围产期的影响,用体重指数(BWI)对孕妇作筛选,BWI>24者判为过度肥胖。将其与正常体重者对比分析,结果示过度肥胖发生率38.49%。其妊高征、剖宫产、产钳使用率、活跃期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5.98%,低体重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中孕期体重增加过快者(≥15kg),剖宫产率高达48.93%。
- 金世宗姚雪芹刘媛彦
- 关键词:围产保健妊娠高血压剖宫产率
- 超选择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诊治子宫动静脉瘘的分析
- 2008年
- 姚雪芹
- 关键词: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动静脉瘘临床诊治子宫动脉造影超选择介入放射学技术
- 流产中米非司酮的使用与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流产中米非司酮的使用与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1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对象家族史、生育年龄、流产史、清宫术中米非司酮使用情况,对子宫肌瘤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育年龄、家族史、人流史、清宫术中使用米非司酮、清宫术中使用米非司酮次数与子宫肌瘤发病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高龄(OR=1.619,95%CI:1.427—2.702)、子宫肌瘤家族史(OR=2.158,95%CI:1.637~5.875)、人流史(OR=2.379,95%CI:2.237~5.381)、药流史(OR=1.372,95%CI:1.179~3.912)、清官术中使用米非司酮(OR=1.297,95%CI:1.319~4.358)、清宫术中使用米非司酮次数(OR:1.382,95%CI:1.375—3.535)等因素为子宫肌瘤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生育年龄、家族史、人流史、清宫术中使用米非司酮、清宫术中使用米非司酮次数与子宫肌瘤发病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宜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以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 袁泉姚雪芹
- 关键词:子宫肌瘤流产米非司酮
- 一种便于使用的检查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检查器,包括:扩张器;扩张器手柄,扩张器手柄位于扩张器一侧,用于使用者手握的部位;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位于扩张器手柄内部,支撑机构能够防止扩张器在使用时被阻挡检查视野,...
- 严婷姚雪芹肖雪莲
- 输卵管妊娠急诊手术中吻合的浅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姚雪芹
-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急诊手术
- SDC2表达调控铁死亡参与宫颈癌发生的作用及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究黏结蛋白聚糖2(SDC2)是否可通过调控铁死亡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宫颈鳞状癌细胞C33A,分为H8组与C33A组。培养C33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表达SDC2组、低表达SDC2+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on-1)组与低表达SDC2+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DC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蛋白。RT-qPCR检测C33A细胞中SDC2 mRNA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C33A细胞中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亚铁离子(Fe^(2+))水平。平板克隆检测C33A细胞克隆能力。划痕实验检测C33A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C33A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H8组比较,C33A组细胞中SDC2、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表达SDC2组C33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P<0.05),C33A细胞中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0.05),GSH水平减少,ROS及Fe^(2+)水平增加(P<0.05)。与低表达SDC2组比较,低表达SDC2+ferrostation-1组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GSH水平增加,ROS及Fe^(2+)水平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表达SDC2+erastin组C33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P<0.05)。结论SDC2在C33A宫颈癌细胞中表达增加,低表达SDC2可激活SLC7A11/GPX4通路介导的铁死亡,从而降低C33A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 姚雪芹肖雪莲罗其英常德萍高燕
- 关键词:宫颈癌增殖迁移
- TCT联合p16^(INK4a)蛋白检测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募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3986例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行TCT和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任一结果为阳性均召回行阴道镜检查。结果(1)3986例女性中,TCT阳性[≥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27例(15.73%),p16^(INK4a)蛋白阳性642例(16.11%),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共发现249例(6.25%)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2+患者、105例(2.63%)CIN3+患者。(2)p16^(INK4a)蛋白检测作为CIN2+初筛方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6%(95%CI:84.91%~92.94%)、88.79%(95%CI:87.72%~89.77%)、34.74%(95%CI:31.08%~38.58%)和99.22%(95%CI:98.84%~99.48%),其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TCT(P<0.05)。(3)将p16^(INK4a)作为ASCUS分流方案,对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8%(95%CI:91.52%~97.37%)、88.04%(95%CI:86.94%~89.05%)、34.65%(95%CI:31.11%~38.37%)和99.64%(95%CI:99.35%~99.80%);对CIN3+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10%(95%CI:92.62%~99.67%)、85.03%(95%CI:83.86%~86.13%)、15.06%(95%CI:12.51%~18.01%)和99.94%(95%CI:99.76%~99.99%)。结论p16^(INK4a)蛋白作为初筛方案或者作为ASCUS分流方案,对于CIN2+的筛查效果均优于TCT初筛方案,且该技术操作简单、容易判读,可在宫颈癌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肖雪莲訾聃江恩利姚雪芹高燕张志军
- 关键词:子宫颈癌薄层液基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