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霖
- 作品数:57 被引量:48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震旦博物院哺乳动物头骨标本收藏目录(英文)被引量:1
- 2001年
- 天主教传教士PierreMarieHeude(1836 190 2 ) 1867年自法国来到中国 ,他特别钟情于自然历史研究 ,把几乎所有的精力倾注于他在东亚地区的标本收藏上。 1868年 ,他在现上海市郊的徐家汇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并收藏大量的动物标本。 1933年徐家汇博物馆被震旦大学 (现复旦大学 )接管 ,并建立了一座新馆 ,更名为震旦博物院 (欧洲称为Mus埁eHeude)。在Heude收藏的标本中 ,一部分是他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及中国等地区探险时采集的 ,而绝大多数标本则是他通过各种方法联络各国同僚收集而来。在他死后 ,由他的接班人Courtois和Sowerby等继承了他的研究。 195 2年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接收了原震旦博物院 ,195 8年原震旦博物院的标本被送至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收藏。源自原震旦博物院的哺乳动物头骨标本可能是目前仍保存在国内有关亚洲地区收藏数量最大的一部分 ,然而 ,由于历史久远和中国近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Heude当时收藏的原始记录资料和标本标签大多遗失或破损 ,使这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头骨标本一直在标本馆中沉睡了一百多年。2 0 0 0年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 ,作者将存放在上海和北京的所有兽类头骨标本进行了整理 ,重新进行标识和编目。经整理 ,共清理出兽类头骨
- 杨奇森夏霖Anja BRAUNColin P.GROVESPeter GRUBB
- 关键词:收藏博物馆
- 安氏白腹鼠的形态分化与分布范围修订被引量:4
- 2020年
- 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Thomas, 1911)是中国特有种,也是白腹鼠属体型最大的种类。这一物种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形态分化也缺乏系统分析。化石记录显示这一物种在第四纪晚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川黔地区中低海拔环境,然而国内外主要的数据库和专著均显示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分布区较为狭窄,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本文通过检视国内外主要动物博物馆馆藏标本,结合课题组近十年来的野外采集,对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分化进行研究,综合利用采集记录和博物馆馆藏数据对这一物种的分布范围进行修订。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一物种具有3个遗传支系。安氏白腹鼠指名亚种分布于四川盆地周边山脉与华中、华南地区,安氏白腹鼠哀牢山亚种分布于云南西南及藏东南地区。基于头骨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已产生显著的分化。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从中国西藏东南地区到秦岭,甚至武陵山地区中高海拔森林环境均有分布,但与第四纪晚期这一物种的化石分布记录相比,现生种群分布海拔已明显上升。
- 李飞虹杨奇森温知新夏霖张锋Abramov Alexei葛德燕
- 关键词:武陵山形态分化系统发育
- 跃动的荒漠精灵——跳鼠
- 2014年
- 荒漠或许意味着浩瀚、荒芜和死亡,但绝不等同于生命的禁区,其中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鲜活生命,更让我感叹生命的坚强与美丽。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我有幸走遍中国七大沙漠,有机会接触到荒漠中特有的、遍布北半球荒漠的庞大家族—跳鼠。荒漠或许意味着浩瀚、荒芜和死亡,但绝不等同于生命的禁区,其中丰富多彩的鲜活生命更让我感叹生命的坚强与美丽。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我有幸走遍中国七大沙漠,有机会接触到荒漠中特有的、遍布北半球荒漠的庞大家族——跳鼠。顾名思义,"跳鼠"最主要的特质在于跳跃能力。
- 夏霖
- 关键词:跳鼠科荒漠草原
- 野捕和圈养繁殖雄性马麝行为格局的比较被引量:16
- 2006年
- 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sifanicus)进行行为取样,比较野捕和圈养繁殖雄性马麝的行为差异,并对雄麝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和管理模式相同,野捕和圈养繁殖马麝的总体行为格局类似,其时间和能量分配格局无本质差异,但由于幼年期的抓捕、人工哺乳及圈养方式等对其行为发育的影响,野捕雄麝的冲突行为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驯产雄麝(P<0·05).和非交配季节相比,雄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行为持续时间较少(P<0·05),运动性增加(P<0·05),摄食(P<0·05)和反刍减少(P<0·05),蹭尾标记及粪尿标记行为持续时间较长,增加了信息标记强度,且对相关的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等信息收集行为相应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 孟秀祥冯金朝周宜君杨奇森冯祚建夏霖孟智斌华星
- 关键词:圈养马麝繁殖季节
-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Ⅱ:奇蹄目、偶蹄目、食肉目被引量:17
- 2005年
- 介绍了奇蹄目(Perissodactyla)、偶蹄目(Artiodactyla)和食肉目(Carnivor)各类群特有的量度及测量方法。
- 夏霖杨奇森冯祚建全国强马勇
- 关键词:兽类头骨
- 藏羚被引量:1
- 2015年
- 雌性藏羚具有长距离生殖迁移的习性,季节性往返于冬季栖息地与夏季产羔地之间。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保护区内的卓乃湖和太阳湖是已知藏羚最重要的产羔地之一,每年聚集了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不同地理种群的藏羚。
- 夏霖
- 关键词:藏羚地理种群长距离栖息地季节性
- 中国“草兔”头骨的形态计量学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对我国俗称"草兔"的147号标本,基于其头骨64个性状的线性量度数据,运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草兔"多数性状显著区别于非洲的草兔(Lepus capensis),因此,将其归为L.capensis尚不能得到形态学方面的支持。罗泽珣(1981)所划分的原草兔西域亚种(L.capensislehmanni)实际可能包含2个形态各异的种,但因本文研究材料限制无法与蒙古兔、藏兔模式产地标本进行比较,暂且保留Hoffmann和Smith(2005)的观点将其中天山以北的种群归入蒙古兔(L.tolai),而天山以南的新疆西南部种群归入藏兔(L.tibetanus)。此外,原草兔湟水河谷亚种(L.c.huangshuiensis)和中亚亚种(L.c.centrasiaticus)对应的种群与划为内蒙古亚种(L.c.tolai)的种群之间分化不明显,支持将这2个"亚种"并入蒙古兔的观点。而吉林延边种群的头骨形态与蒙古兔也很相似,基于本文的形态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其归入高丽兔(L.coreanus)的观点。
- 程承葛德燕夏霖周材权杨奇森
- 关键词:草兔头骨形态分析
- 藏羚的迁移与保护被引量:2
- 2015年
- 藏羚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曾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盗猎是导致其种群濒危最主要的原因。目前,藏羚种群总数量约为7.527-10万只,是20世纪初种群数量的1/10。已被列为世界濒危保护物种。近年人类活动及开发造成的环境质量退化和栖息地退缩,明显地威胁着该物种的繁衍生息.青藏高原上的交通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影响沿线野生动物的活动,对藏羚迁移的保护刻不容缓。
- 夏霖杨奇森
- 关键词:藏羚迁移
- 交通设施对可可西里藏羚季节性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5年
- 本文基于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藏羚跨越青藏公路及青藏铁路的监测结果,初步探讨了公路及铁路对藏羚季节性迁移的影响。观测结果显示,目前对藏羚迁移的主要干扰因素为:交通设施自身的屏障作用、人为活动、公路交通流量、未清理施工现场及未恢复植被等。本文通过对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情况监测和对不同通道形式的使用评价,为未来铁路建设和野生动物通道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 夏霖杨奇森李增超武永华梁孟元
- 关键词:交通设施藏羚
-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Ⅴ:食虫目、翼手目被引量:123
- 2007年
- 本文为《兽类头骨测量标准》第五部分,在第一部分基本量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食虫目和翼手目各类群特有的量度及测量方法。
- 杨奇森夏霖冯祚建马勇全国强吴毅
- 关键词:兽类头骨食虫目翼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