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陈荣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城地区儿童流感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盐城地区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住于本院确诊为流感的7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68例患儿中,<1岁50例(6.51%),1~3岁134例(17.45%),4~6岁306例(39.84%),>6岁278例(36.20%);有暴露史的占19.3%;高热、鼻塞、咳嗽症状多见;秋季流感占33.6%,冬季流感占37.7%;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占43.2%;甲型、乙型和混合型流感在四个年龄组中分布均有差异(P<0.05).【结论】盐城地区秋冬季为流感发病高峰期;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且发病儿童年龄偏大;流感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为主,且肺炎支原体感染趋于小龄化.
- 蔡旭龙徐巧岚李志勇陈坚周陈荣周力徐荣妹
- 关键词:流感儿童
- 儿童EB病毒感染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淋巴结肿大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儿童EB病毒感染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淋巴结肿大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80例EB病毒患儿急性期、66例治疗1月、60例治疗3月、52例治疗6月,43例治疗1年,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同时结合B超测量肿大的淋巴结的大小,比较二者之间有无关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CD3+和CD8+细胞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和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D4+/CD8+细胞比值明显倒置。治疗1月及治疗后3月:CD3+和CD8+细胞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和CD4+/CD8+细胞比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细胞比值倒置已不明显。治疗6月:CD3+细胞轻度增高,差异缩小,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细胞轻度降低,差异缩小,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细胞比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细胞比值倒置不明显。治疗1年:CD3+、CD4+、CD8+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淋巴结仍肿大的7例患儿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的恢复亦不明显。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的T细胞亚群随病情的恢复发生明显变化,而少数肿大的淋巴结恢复不明显的其T细胞亚群的恢复亦不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检测二者可能对EB病毒感染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周力徐巧岚韩艳周陈荣唐芹芳
- 关键词:EB病毒T细胞亚群淋巴结肿大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1次/d,联合盐酸氨溴索15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加用病毒唑静滴1次/d,联合盐酸氨溴索15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7d。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憋、紫绀改善及肺部啰音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
- 周陈荣徐巧岚
-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 小儿EB病毒感染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EB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B病毒VCAIg M抗体诊断EB病毒感染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亦可出现皮疹、眼睑水肿、咳嗽、黄疸、乏力、面色苍白、腹痛、抽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增高,部分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早期EB病毒VCA-Ig M抗体阳性。本组误诊17例,误诊原因主要为早期症状隐匿,体征少,以其他系统感染为主要表现。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并且容易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容易误诊,EB病毒VCA-Ig M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避免误诊。
- 周陈荣周力周力穆青徐巧岚
- 关键词:小儿EB病毒误诊
- 不完全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完全川崎病32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但按川崎病进行治疗均可达临床治愈。讨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少,早期不容易确诊,可引起冠脉损伤,需提高警惕,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 刘立铭周陈荣周力
-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热淋巴结肿大儿童
- 桔贝合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桔贝合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桔贝合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及肺部湿性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及肺部湿性啰音等)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FEV 1、FVC及FEV 1%水平于治疗后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IL-4水平于治疗后明显降低,血清IL-10水平于治疗后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RP、IL-4水平明显更低,血清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4%(6/58)、6.90%(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桔贝合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 周力蔡旭龙徐巧岚周陈荣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桔贝合剂布地奈德疗效
- 经细导管注入固尔苏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细导管注入固尔苏联合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寻加快患儿康复及预后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NCPAP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细导管注入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氧合功能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胸部X射线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0,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6,t=17.367,t=3.864,t=7.395;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PaO_2及O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8,t=3.528;P<0.05),而PaCO_2及A-aD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6,t=5.148;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部X射线片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61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7%,低于对照组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4,P<0.05)。结论:细导管注入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RDS疗效明显,可较好改善患儿血气指标、肺氧合功能及胸部X射线片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周陈荣徐巧岚刘立铭葛丽丽
- 关键词:细导管固尔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意义
- 2015年
-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抽取川畸病患儿36例纳入实验组,分为冠状损害(NCAL)组和非冠状损害(CAL)组,选取同期就诊确诊为无发热症状的患儿3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血常规、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检测,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NCAL组和CAL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L组和CAL组与无发热对照组血清VEGF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畸病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为(1354.23±376.48)pg/m 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5.24±0.62)×10~9/L,CPR含量为(82.14±12.34)mg/L,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PR与血清VEGF变化呈正相关(r=0.47,r=0.59,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川畸病的病理过程,在发病初期可能是川畸病冠状动脉的一种损害机制.
- 徐巧岚周力周陈荣徐敏
- 关键词:川畸病儿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用和疗效观察。方法: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症状、体症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利于提高疗效。
- 周陈荣刘立铭周力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氯雷他定阿奇霉素
- 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NSE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103例,随机分为GM1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1静脉滴注治疗,1次/d,20mg/次,14天为一疗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生后3天)和治疗后(生后14天)血清NSE的含量;以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近期疗效;随访至1岁,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最终评估,以精神运动发良商(DQ)比较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GM1治疗组血清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M1治疗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1岁时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对HIE新生儿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 周陈荣刘立铭徐巧岚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