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对数生长的HepG2细胞,MTT试验分析槲皮素对HepG2生长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加入槲皮素前、后HepG2迁徙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中细胞迁移黏附因子(IQGAP1)表达的变化。结果加入槲皮素后,HepG2细胞逐渐变圆、脱落,增殖变慢;MTT实验显示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与槲皮素有浓度、时间依存关系;Western blot显示加入槲皮素后HepG2细胞中IQGAP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生长增殖,减弱其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抑制恶性细胞增殖转移的作用,这种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IQGAP1表达实现的。
- 周进方丽姚文秀熊竹娟周详周行谢华
- 关键词:槲皮素人肝癌细胞细胞运动
-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血清b-F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后血清b-FGF水平的影响,并分析血清b-FGF变化与疗效和皮肤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口服治疗8周。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b-FGF水平,并与索拉非尼疗效及皮肤不良反应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既定8周治疗。其中CR 0例,PR 14例,SD 17例,PD 25例,总有效率55.4%。全组患者平均b-FGF检测值为46.2pg/m L,治疗前为57.2 pg/m L,治疗后均值为37.9 pg/m L。亚组分析血清b-FGF水平与索拉非尼疗效有负相关(P<0.05)。而皮肤毒性与血清b-FGF水平未观察到明显相关性。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耐受,且疗效与血清b-FGF水平有一定相关性,b-FGF可能是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潜在的预后预测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 周进方丽谢华熊竹娟周详魏阳
- 关键词:索拉非尼肝癌B-FGF
- 特比奥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比较特比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与巨和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 IL-11)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76例恶性实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特比奥皮下注射治疗。另外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巨和粒皮下注射治疗,动态监测注射特比奥或巨和粒后患者血小板增长情况,c2检测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注射特比澳与巨和粒后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其中特比澳组血小板计数普遍高于巨和粒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特比澳组高于巨和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在巨和粒治疗后需要输注血小板,而特比澳组只4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毒副反应,其中特比奥组(13.2%)低于巨和粒组(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应均比较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结论特比澳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 魏阳周行周进谢华王理阳赵新姚文秀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恶性实体瘤
- 细胞培养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质谱技术测定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热休克蛋白(HSP)发达的影响,为其抗肿瘤活性探寻可能的靶点。方法经过连续传代,充分氚化HepG2细胞中的亮氨酸,并鉴定其标记率。采用四早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槲皮素对HepG2细胞中的亮氨酸,并鉴定其标记率。采用四早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槲素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及有效浓度。以50μmol/L槲皮素作用氚化HepG2细胞45h后,与正常HepG2细胞按1:1等量混合电泳,提肽后时行质谱鉴定,将获得的肽片段数据进行Mascot检索。结论SILAC-MS成熟可靠,能全面定量分析外因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全系列蛋白谱的变化,槲皮素对HepG2细胞中HSP表现出强烈的抑制能力,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其发挥肿瘤活性的途径之一。
- 周进方丽姚文秀赵新魏阳周行谢华王理扬陈俐娟
- 关键词:槲皮素HEPG2细胞热休克蛋白
- 热休克蛋白70与肝细胞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目前的临床治疗难点.肝癌化疗有效率低,缓解期短,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有直接联系.既往的研究基础显示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肝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并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本研究拟考察HSP70与人...
- 周进方丽姚文秀谢华赵新魏阳唐建宁朱亚杰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肝癌化疗耐药
- rhEPO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贫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0例合并轻中度贫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按既定方案继续进行肺癌化疗,试验组同时予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而对照组不予rhEPO治疗。两组均每周记录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水平,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评价两组一般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 w后,试验组Hb水平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Hb水平则无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一般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者构成比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肿瘤治疗效果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rhEPO能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贫血情况,改善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 余微程幼夫周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 免疫原发耐药的复杂难治性肺癌应对策略
- 2023年
- 复杂难治性肺癌包含了一大类各种原因引起的诊断治疗困难、生物学背景复杂的肺癌类型。在肺癌免疫治疗中,原发性耐药缺乏预测性、疗效差、进展快,是临床关注的难点问题之一。从耐药机制上分析,原发性耐药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和宿主因素,并根据机制原因不同,分别有相应的耐药应对策略指导临床。本文阐述了复杂难治性肺癌原发耐药的定义,总结了耐药的发生机制,随后重点对耐药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提出未来可能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为更好地理解免疫原发耐药、研究耐药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王柯刘洋贾蓉王绎谢华周进
- 关键词:肺恶性肿瘤
- 西沙比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方丽周进
- 关键词:食管炎
- 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共识解读被引量:45
- 2015年
-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或情绪的体验,慢性疼痛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全球成人中约20%(1.2亿)患有慢性疼痛。并且,每年约有10%(6000万)的新增病例。其中,1/3的老年人因慢性疼痛而不能独立生活。慢性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对慢性疼痛的处理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
- 周进卢俊石莉姚文秀
- 关键词:癌性疼痛慢性疼痛阿片类药物阿片药物疼痛评估神经性疼痛
-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病区收治的21例初治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间变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患者与阴性患者经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类方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0RR)及总生存(0s)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Ann-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ECOG评分O~1分为18例(85.7%),≥2分为3例(14.3%);AnnArbor分期Ⅰ~Ⅱ期为5例(23.8%),nI~Ⅳ期为16例(76.2%);IPI评分0~1分为9例(42.9%),2~3分为12例(57.1%)。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100.0%),其中8例合并结外受侵(38.1%);伴有B症状为10例(47.6%);伴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为10例(47.6%)。ALK^+。ALCL患者为13例(61.9%),ALK-ALCL为8例(38.1%),二者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接受CHOP类方案化疗后,ORR为71.4%。ALK^+ALCL患者ORR为92.3%;ALK-ALCL患者ORR为37.5%;二者ORR及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4;x^2=4.064,P=0.0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K-和LDH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ECOG评分、AnnArbor分期、IPI评分、结外受侵、B症状对患者的ORR及OS率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系统型ALCL诊断时分期晚,B症状及结外受侵常见;ALK^+ALCL患者接受CHOP类方案化疗后,ORR和OS率高,ALK^-和LDH水平升高是原发系统型ALCL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熊竹娟周祥吴萍魏雯敬小梅任苑蓉李力周进张智慧
- 关键词:淋巴瘤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