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权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颈椎脱位早期前路手术复位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早期治疗选择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前路切开颅骨牵引下旋转撬拨复位,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1例。结果一期复位成功36例,失败5例,成功率87.8%。33例获6~24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滑脱。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优于手法复位及颅骨牵引复位,手术可早期进行,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良好,并可减轻护理难度。
- 闫占明周权杨物鹏付万有王新亮杨永晨白锋杜宝在
- 关键词:颈椎脱位脊柱融合术
- 高位颈椎损伤不同术式治疗6例报告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高位颈椎损伤临床疗效。方法:经前路中空螺钉治疗浅Ⅲ型齿状突骨折2例。改良Magerl方法治疗C1,2不稳1例。前路C2-3椎体间融合,钢板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ⅡA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2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5个月~2年3个月,平均13个月。本组5例是通过高位前入路显露完成内固定置入,无1例舌下神经、颈动脉分支、颈动脉鞘和喉上神经损伤以及咽后壁损伤。另外1例是后路CⅢ关节螺钉固定,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病例无内固定移位、断裂。植骨全部融合、骨折愈合。结论:选择高位前入路中空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以及C2,3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不影响C1,2活动,固定可靠,骨折及植骨愈合满意。改良Magerl方法:提供较为稳定内固定,植骨融合率高,疗效满意。
- 白锋付万有闫占明杨物鹏杜宝在王新亮周权
- 关键词:高位颈椎关节不稳定内固定
-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26例采用后路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2~4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复位椎管内减压及植骨。结果经6~72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ASIA分级中A级7例中有3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B~D级19例中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 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杨永晨白锋王新亮周权
- 关键词:胸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 颈段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时间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回顾分析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外科手术时间对预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急性颈段脊髓损伤89例,根据手术时间、术后2年随访、Frankel分级及感觉和运动评分(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定)。结果2年后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其感觉和运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Frankel分级亦显著提高。结论急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最佳手术时间应该在72h之内,否则应在7d以后进行。
- 杨物鹏马庆军付万有闫占明白锋王新亮周权
- 关键词:颈椎颈脊髓损伤手术时间神经功能预后
-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手术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恢复颈椎的序列,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入,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结果42例完全复位,3例完全减压。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融合,均未发生钛板及螺钉松动与断裂等并发症,且颈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颈椎序列的良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及即刻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 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白锋周权王新亮杨永晨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多由机体长期维持不良姿态导致腰椎结构应力分布紊乱,引起脊柱主被动稳定系统失衡,最终造成椎旁肌及周围骨组织退变所致。本文介绍了DLS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的关系、DLSS与椎旁肌退变的关系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与椎旁肌退变的关系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LSS的治疗与康复提供借鉴。
- 赵苛宇包天链杨物鹏王永江高峰张沁昕刘昊陶晓阳张廷鑫高岗周权
-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椎旁肌
- 三维矫正治疗脊柱侧弯畸形三例报告
- 2005年
- 目的:探讨后路三维矫正治疗脊柱侧弯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12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TSRH系统后路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本组共3例,均为女性.最小14岁,最大19岁,平均16岁.术前侧凸cobb角40~100°,平均70°.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侧凸矫正率45%~98%,平均85%,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矫正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冠状面与矢状面两畸形和轴向旋转畸形理想矫正,同时提供了一个较坚强内固定,植骨愈合率高,术后早期配合带支具下地活动.
- 白锋付万有闫占明杨物鹏周权王新亮杜宝在
- 关键词:脊柱侧凸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