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学
- 作品数:57 被引量:671H指数:18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西安市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67
- 2017年
- 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城市空间格局调控、健康稳定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西安市3期(1999、2006和2015年)TM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理论,分析了城市化影响下西安市景观格局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了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建设用地和园地景观不断增加,耕地、林地、水域景观减少;研究区景观呈现出愈加破碎化、多样化和不规则化的趋势.1999—2015年,西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19.03亿元.耕地、林地和水域景观生态服务价值下降,园地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气候调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贡献率最大,气体调节的价值减少量最大,水源涵养的价值减少率最大.西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心城区低、南部山区高;1999—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下降趋势,低值区的范围由中心城区逐渐向周边区县扩展.景观格局变化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建筑景观的扩张与蔓延、交通道路网的延伸与交织使各景观类型被严重分割,破碎化增强;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较大的林地、耕地、水域等生态型景观类型减少,最终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
- 邹月周忠学
- 关键词: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山区贫困文化的形成机理及反贫对策被引量:7
- 2004年
- 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贫困文化特征产生、形成的土壤 ,贫困文化阻碍了山区资源的市场化高效流动和配置 ,抑制和阻断了产业演进的固有机制 ,同时阻断了外部力量的介入 ,使贫困山区难以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结构变革。本文试图通过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入手 ,揭示山区贫困文化的特点及形成机理 。
- 周忠学仇立慧
- 关键词:贫困文化扶贫措施社会环境市场经济
- 人文地理学开放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基于对人文地理学课程在本科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及其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应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人文地理开放型教学系统,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 周忠学
-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开放型教学教学探索
- 农业结构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影响——以西安都市圈两种农业类型为例被引量:19
- 2019年
- 研究城市化地区农业类型转变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影响,对调控都市农业发展、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提升农户福祉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都市圈两个农业类型转变的村庄为案例,通过入户调查对村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人类福祉进行测算,分析农业转型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以粮食耕种为主的马家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141.88×10~4元减少至2017年117.58×10~4元(降幅为17.13%);而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火箭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727.23×10~4元增长至1753.23×10~4元(增幅达141.08%),其变化主要源于农业劳动力、农户行为及农业类型的影响。(2)不同农业类型下人类福祉差异明显,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火箭村人类福祉比以粮食种植为主的马家村高出89%;表明由传统粮食种植转向现代都市农业可以提高人类福祉,在各福祉指标中农业纯收入对农户福祉影响最为显著。(3)不同农业类型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相关程度不同,但都与农产品供给呈正相关,与农业纯收入呈负相关。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马家村村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较低,而转向蔬菜种植的火箭村对水质等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开始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农户福祉的提升与农业类型显著相关,因此,可通过政府引导农户规划农业用地类型以优化景观格局,从而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 任婷婷周忠学
- 关键词:农业转型生态系统服务西安都市圈
- 一种土地生态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地生态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进行数据预处理,其中所述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生态调查要素和土地生态评估要素;步骤二,进行数据标准化;步骤三,建立土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步骤四,采...
- 周忠学
- 文献传递
- 中心村选择中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为迁村并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村庄发展的机制选择经济建设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社会建设指标3大模块,对涉及村庄发展潜力的18项综合评价项目的数据建立子集,并进行量化处理,运用客观赋值法构建各个指标权重值,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以河南北阳镇为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技术验证。[结果]建立了3级指标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其中包括5个2级指标(村庄规模、村庄区位、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村庄文化),下分18项3级量化考评指标;又可归类为经济建设12项指标、生态建设3项指标和社会建设3项指标模块,并对每一项指标的选取理由作了充分说明。同时运用该体系对河南省北阳镇33个自然村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有7个自然村综合评分在0.20以上。这一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每一项指标数据的选取和量化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加入了生态环境与民俗民风元素,使考评体系更贴近民众,更加大众化,从而使迁村并点的选址更具科学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 陈山山周忠学
- 关键词:可行性
- 汉江上游与渭河流域特大洪水发生规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汉江上游安康水库和渭河流域临潼站1960—2000年发生的特大洪水资料为依据,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大流域特大年径流量年份,完全与华西秋雨多雨年份相对应,但特大洪水并不都是发生在华西秋雨异常多雨年份,而是错前错后发生。受到季风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汉江上游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初夏和秋季,渭河流域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盛夏和秋季;一年中汉江上游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渭河流域;渭河流域秋季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汉江上游特大洪水。
- 仇立慧黄春长周忠学殷淑燕
- 关键词:汉江上游渭河流域特大洪水
-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南郊为例被引量:24
- 2011年
- 城市化空间格局控制着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以西安市南郊为样区,应用GIS和RS技术方法,通过对城市化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得出:①西安市南郊城市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圈层空间格局,即离城市建成区越远,城市化水平越低;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离城市核心区越远,生态服务功能就越强,建成区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密度的低值区;③综合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值之间存在比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城市化必然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总功能的下降,但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不同,对废物处理功能、食物生产功能、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等具有比较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原材料生产功能和娱乐文化功能等的影响不显著。
- 周忠学仇立慧
-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系统
-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多功能协调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都市农业多元功能之间的协调性对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构建都市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及生态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都市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功能指数上升,生态功能指数下降,都市农业多种功能之间的强弱关系表现为此消彼长的状态,说明西安都市圈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是以牺牲都市农业生态功能为代价;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以充分发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社会功能水平滞后,生态功能已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快速提高的瓶颈,2013年的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相比2000年仅增加0.178 6;都市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指数从西安和咸阳市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大再减少,表现出中心—外围型的圈层结构,说明城市化高水平区域可以促使郊区都市农业多功能的发挥但不利于本区都市农业多功能的协调发展;西安都市圈各地区的都市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均低于0.445 2,都市农业功能内部要素之间的发展不均衡。
- 王明周忠学冯海建
-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西安都市圈
- 西安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及空间分异被引量:5
- 2016年
-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人类行为和管理决策干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以西安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农产品供给、固碳、水源涵养、净化环境及文化娱乐5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空间差异,并根据景观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探索不同分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西安市的生态系统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提供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90×10^8元.从生态系统服务大分类来看,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各区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差别较大.1999—2013年,西安市供给服务上升,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下降.西安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大致呈现由市中心向边缘区逐渐加强的趋势.在不同的农业区域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内部各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在耕区、园区、林区生态系统中,农产品提供与固碳、水源涵养、净化环境、文化休闲服务之间的相关性差异大,而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以及调节服务各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为了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应该调整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构建“绿色斑块、绿色廊道、湿地、农田”镶嵌共存的绿地生态系统;在发展农区、园区生态产业过程中,应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作物品种和植被类型.
- 韩晔周忠学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