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后凤
- 作品数:48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加强药事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实践探索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 总结医院创新精细化药事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成效.方法 分析主要原因,多部门协助,制订监管措施,采用药物经济学等方法,导入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精细化监管,对干预前后的全院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017年与2016年比较,遴选药物不适宜比例降低23.3% ,药占比降低16.1%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低8.7%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低20.8%;住院患者例均药费和门诊患者例均药费降幅为17.6%和9.4%;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使用金额分别降低31.3% 、84.6%和84.7% .结论 精细化药事管理促进全院药品合理使用,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一定程度上节省医保基金.
- 干小红周后凤郭远新陈佳任常谕张梨
- 关键词:合理用药
- 医院基本药物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 评价医院基本药物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医院-药剂科-临床科室三级联动体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医院基本药物开展管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基本药物数据,统计基本药物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前(2019年)和构建后(2020年至2023年)的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医院配备使用金额及占比、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及占比、出院患者基本药物总费用及次均费用、门诊和急诊患者基本药物次均费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2019年至2023年,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医院配备使用金额及占比、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及占比、出院患者基本药物总费用及次均费用分别为31.64%,63.26%,67.10%,68.89%,69.25%;96.65%,98.82%,96.79%,96.81%,97.59%;1.24亿元、1.32亿元、1.47亿元、1.56亿元、1.62亿元;31.61%,35.75%,35.76%,35.07%,35.97%;364种、429种、456种、461种、453种;33.89%,36.20%,38.06%,38.24%,38.59%;6 742.13万元、7 137.08万元、8 341.59万元、8 418.86万元、8 330.65万元;790.00元、876.67元、927.08元、881.00元、772.46元。构建后,以上指标均提升,且门诊和急诊患者基本药物次均费用逐年增加(H=37.443,P=0.000)。结论 与常规基本药物管理模式相比,基本药物网格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基本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减少医保开支。
- 范玉婷冯滔周后凤郭远新
-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基本药物医院药学药事管理
- 吡非尼酮与仑伐替尼联合应用对人胆管癌细胞系HuCCT1的增殖克隆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仑伐替尼(Len)对人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人胆管癌HuCCT1细胞经PFD、Len或PFD联合Len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自噬体数目,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MPK、mTOR、S6蛋白磷酸化水平及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蛋白水平。结果与PFD单药组和Len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数目、LC3-Ⅱ表达水平及自噬体形成数目都显著降低,P均<0.05;与PFD单药组和Len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mTOR、S6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PFD联合Len可抑制HuCCT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机制可能是其通过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
- 李丽萍蒲诗云任常谕周永杰周后凤
- 关键词:吡非尼酮胆管癌细胞增殖细胞自噬
- FAERS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数据挖掘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挖掘并分析5种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收集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自美国上市至2022年第4季度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事件(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5 726份,其中纳武利尤单抗3 037份、帕博利珠单抗1 465份、度伐利尤单抗130份、阿替利珠单抗429份、伊匹木单抗665份。5种ICIs均生成了阳性信号,其关联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5种ICIs均有报告史-约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生,关联度均以帕博利珠单抗最强。结论 5种ICIs均有导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尤其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应特别谨慎;同时,应尽量避免ICIs之间的联用。
- 龙霞黄孟文蒲诗云王利辰唐梦蛟周后凤
- 关键词: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检测
- 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IL-4含量和鼻黏膜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研究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和鼻黏膜组织中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鼻炎通窍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10%toluene-2,4-diisocyanate,TDI)橄榄油溶液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豚鼠血清中IL-4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豚鼠血清的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实验组豚鼠鼻黏膜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炎细胞凋亡有关。
- 马藏李涓干小红周后凤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4BAX
- 低分子肝素防治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出血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关出血风险,为个体化评估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静脉血栓疾病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其中年龄≥18岁并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VTE的患者731例,按照临床结局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观察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分类、体质量等对出血风险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体质量低于未出血组(P=0.009);出血组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低分子肝素日剂量高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未出血组(P=0.011);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未出血组(P=0.006);两组患者Padua评分和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类、低分子肝素用药持续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基础疾病状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 4个变量被纳入模型,模型整体评价采用Omnibus检验,χ^(2)=48.124,P<0.01。PLT与出血事件存在非线性关系,故未被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ROC曲线评估纳入模型的4个变量预测相关出血事件能力并不理想,ROC-AUC均<0.850。结论:体质量、非甾体类抗炎药、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Ccr、血小板计数、Padua评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可能是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VTE的出血危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可能是预测相关患者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预测能力并不�
- 张子雨周后凤张惠玲任常谕廖兰凯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低分子肝素肿瘤出血风险
- 1例尿毒清颗粒致肝功能损伤的病例分析
- 2024年
-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等按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管理的药品,以及中药材、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或其代谢产物乃至其辅料、污染物、杂质等所导致的肝损伤[1]。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2]。随着中药、中成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相关报道呈升高趋势并越来越受到关注[3]。本文对1例尿毒清颗粒导致肝损伤的病例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梅玲周后凤
-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肝功能损伤病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
-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使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32.42%,其中主要以β-内酰胺类药物占优势,占整个抗菌药物总金额的82.04%,其次为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药物(如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占总金额的10.61%,其余依次为氨基糖苷类(4.45%)、喹诺酮类药物(1.98%)、大环内酯类(0.09%)。用药金额排第1位的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用药频度最高的是头孢硫脒。结论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采取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措施,有效调整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比例,最终达到合理、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 周后凤涂正涛张波
-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 洛拉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洛拉替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简称“MHRA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关于洛拉替尼的数据进行药物不良事件(ADEs)信号检测。结果与结论3种方法检出重叠的关于洛拉替尼的ADEs信号114个,其中说明书未提及的新的可疑ADEs信号73个。临床在使用洛拉替尼时,应特别关注发生例数和信号数均较多的ADEs,如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等,临床表现包括脑水肿、大脑梗死、肺动脉高压、缄默症、性欲降低、胸腔积液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放射性坏死、缄默症、膀胱输尿管反流在特异度高的BCPNN法检测中信号强度均为较强,也应引起临床重视。
- 龙霞黄孟文蒲诗云王利辰唐梦蛟周后凤
- 关键词:药物不良事件
- 达格列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肾血管功能、主动脉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血管功能、主动脉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于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T2DM患者2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n=139)与对照组(n=139)。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1次0.5 g, 1日2次;达格列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片口服治疗,1次10 mg, 1日1次,早晨服用。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达格列净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尿液指标、血压和血管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t=2.815,P=0.005),24 h尿量(t=5.166,P<0.001)、尿钠(t=2.021,P=0.044)、自由水清除率(t=21.971,P<0.001)和血清镁(t=6.863,P<0.001)水平较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t=6.27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收缩压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t=3.426,P=0.001),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同期显著减慢(t=4.790,P<0.001),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t=9.31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肾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8,P<0.001)。结论:T2DM患者采用达格列净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硬化和肾阻力指数显著改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镁、尿钠水平显著升高。
- 冯舒雅任常谕周后凤罗雪杨婧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