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吴海武

吴海武

作品数:22 被引量:129H指数:5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3篇血清
  • 3篇幽门螺
  • 3篇门脉
  • 3篇门脉高压
  • 3篇溃疡
  • 3篇老年
  • 3篇发病
  • 3篇肝硬化
  • 3篇出血
  • 2篇用药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注射
  • 2篇维生素D
  • 2篇胃病
  • 2篇消化性溃疡
  • 2篇临床效果观察
  • 2篇螺杆菌
  • 2篇门脉高压性

机构

  • 2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吴海武
  • 8篇邱荣锋
  • 6篇刘国焰
  • 5篇汤建华
  • 3篇李淑莹
  • 2篇李跃琼
  • 2篇秦晓毅
  • 2篇赖卫国
  • 2篇林峰
  • 2篇谢宁生
  • 2篇罗根艳
  • 1篇曹德清
  • 1篇田云飞
  • 1篇刘芝兰
  • 1篇曾祥俊
  • 1篇邱银冰
  • 1篇谢士彪
  • 1篇宋于生
  • 1篇杨吉林
  • 1篇段德正

传媒

  • 3篇赣南医学院学...
  • 2篇当代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基本资料,其中诊断结直肠腺瘤71例,无结直肠腺瘤130例。采用超声测定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并以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组,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的关联程度,同时分析结直肠腺瘤特征及与腹部内脏脂肪厚度的关系。结果腺瘤组和非腺瘤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中位数分别为51.5 mm、36.7 mm,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腹部内脏脂肪厚度第1分位组为参考水平,第2、3、4分位组OR值分别1.64、2.45、2.79,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第2、3、4分位组OR值分别为1.33、1.84、2.37,腹部内脏脂肪厚度的升高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的增加存在线性关系(P<0.05);近端、多发和进展型腺瘤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明显高于远端、单发及非进展型腺瘤(P<0.05)。结论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可能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且与结直肠腺瘤的进展有关。
吴海武赖卫国刘国焰谢宁生顾秋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吴海武邱荣锋汤建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泮托拉唑疗效观察注射用临床合理用药
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在乏血供肝血管瘤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乏血供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10例肝血管瘤行肝动脉栓塞术后瘤体缩小不明显患者行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聚桂醇:空气=1:3-4)。术后采用CT、彩超随访1个月至3年,定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血管瘤瘤体大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后彩超或CT示瘤体明显缩小、消失。术后10例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无发热,无腹痛,肝功能无受损。结论:乏血供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宋于生田云飞赖卫国吴海武邹嵩谢士彪李征然
关键词:肝血管瘤DSA
维生素D缺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NAFLD患者(观察组)和10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25(OH)D的浓度,并收集两组人群的基本资料,以173例研究对象25(OH)D浓度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个区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区间血清25(OH)D浓度与NAFLD发病的风险。结果:观察组血25(OH)D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将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浓度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层:12.3~29.4 nmol/L,29.4~34.7 nmol/L,34.7~48.1 nmol/L,48.1~75.3 nmol/L,以第1区间血清25(OH)D浓度在12.3~29.4 nmol/L范围内的患者作为对照,以是否患有NAFLD作为因变量,校正前,第2,3,4区间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494(0.347~0.793),0.467(0.317~0.619),0.382(0.223~0.584);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第2,3,4区间OR值及95%CI分别为0.452(0.391~0.726),0.404(0.309~0.784),0.381(0.219~0.609),且25(OH)D浓度的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的下降存在线性相关(χ~2=26.218,P〈0.01)。结论:NAFLD发病风险随血清25(OH)D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维生素D可能是NAFLD发病的一项保护因素。
吴海武李跃琼赖卫国刘国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维生素D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为严重的疾病,正确积极地治疗非常重要,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4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止血、补充血容量、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维持水电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治愈38例,死亡2例,现报告如下。
吴海武
关键词:肝硬化出血
链霉蛋白酶协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链霉蛋白酶协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p阳性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治疗,其中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一周;治疗组36例患者除了采用对照组传统单一的三联疗法外,同时给予链霉蛋白酶颗粒(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得佑)口服治疗,治疗时间同样为一周;两组治疗结束后四周时间采用13C呼气试验复查Hp,对不良反应作相应记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根除率分别为91.67%、69.44%,两组Hp根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对不良反应监测发现无严重不良反应,说明链霉蛋白酶协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确切且安全稳定。结论:在传统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协同链霉蛋白酶根除Hp疗效可靠,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吴海武邱荣锋李淑莹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链霉蛋白酶三联疗法疗效
新三联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探讨
2009年
幽门螺杆菌(Hp)是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首先发现。近20年来,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它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关系十分密切。根除Hp对缓解胃炎症状,治愈消化性溃疡,预防溃疡复发,预防癌变均有重要意义。我们选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新三联1周疗法根除H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吴海武邱荣锋汤建华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法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肠道疾病根除HP
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进行治疗,然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门脉高压性胃病6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患者同时采用康复新液和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单独进行治疗。治疗4周时间后,观察临床症状对比治疗效果,同时胃镜检查评判治疗后胃黏膜的修复情况。结果治疗和对照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比率接近,但是胃镜显示胃黏膜修复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胃黏膜改善情况更为良好。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治疗的效果好,而且显著提高胃黏膜修复效果。
吴海武邱荣锋李淑莹
关键词:康复新液埃索美拉唑门脉高压性胃病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消化内科门诊以及住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Ⅱ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观察组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有效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只用马来酸曲美布汀,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吴海武邱荣锋
关键词:阿嗪米特马来酸曲美布汀功能性消化不良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测定5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AAG值并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有无食管静脉曲张,以11g/L为界将57例患者分为高SAAG组及低SAAG组,采用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AAG与食管静脉曲张之间的关系,并对食管静脉曲张伴出血和不伴出血者2组的SAAG值进行比较。结果57例患者中,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非出血者41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的SAAG为(24.20±7.19)g/L,高于非出血组的(18.25±6.03)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G与门脉压力密切相关,对预测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吴海武邱荣锋汤建华
关键词: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