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兑

作品数:253 被引量:4,556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76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领域

  • 1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3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1篇气溶胶
  • 58篇污染
  • 57篇灰霾
  • 45篇珠江三角
  • 45篇珠江三角洲
  • 30篇灰霾天气
  • 23篇能见度
  • 21篇空气质量
  • 17篇气象
  • 17篇边界层
  • 16篇珠三角
  • 16篇细粒子
  • 15篇气溶胶光学
  • 14篇粒子污染
  • 14篇雷达
  • 14篇黑碳
  • 13篇细粒子污染
  • 11篇激光
  • 11篇激光雷达
  • 10篇光学厚度

机构

  • 224篇中国气象局广...
  • 100篇中山大学
  • 41篇暨南大学
  • 18篇香港科技大学
  • 17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气象科学...
  • 9篇广东省气象台
  • 7篇国家卫星气象...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广东省气候中...
  • 4篇北京市气象局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北京市人工影...
  • 3篇广东省气象局
  • 3篇广东省人工影...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作者

  • 253篇吴兑
  • 97篇邓雪娇
  • 74篇李菲
  • 63篇谭浩波
  • 53篇邓涛
  • 48篇毕雪岩
  • 42篇范绍佳
  • 22篇吴蒙
  • 15篇廖碧婷
  • 13篇黄浩辉
  • 12篇陈欢欢
  • 12篇吴晟
  • 12篇游积平
  • 12篇黄健
  • 11篇蒋承霖
  • 11篇蒋德海
  • 11篇陈慧忠
  • 11篇毛伟康
  • 11篇陈静
  • 10篇李海燕

传媒

  • 31篇热带气象学报
  • 26篇中国环境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学报
  • 16篇广东气象
  • 10篇环境科学与技...
  • 9篇气象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气象学报
  • 6篇气象科技
  • 6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高原气象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大气科学
  • 3篇环境监控与预...
  • 3篇2007年中...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第19届中国...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第九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2篇2015
  • 16篇2014
  • 15篇2013
  • 21篇2012
  • 23篇2011
  • 13篇2010
  • 13篇2009
  • 16篇2008
  • 21篇2007
  • 18篇2006
  • 11篇2005
2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及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而气溶胶的辐射特征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本文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04-2007年黑碳仪观测的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浊度计观测的散射系数,以及导出...
吴兑陈静毛节泰邓雪娇张远航曾立民李菲谭浩波毕雪岩黄晓莹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散射系数
文献传递
广州地区近十年来霾天气近地层流场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2001-2010年广州地面气象站逐时风速、风向、湿度、能见度等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0 m风场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逐日局地环流指数(R系数)等方法,研究了近10年广州地区地面风场与能见度的关系,同时还利用聚类分析统计了广州出现霾天气时的大尺度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出现灰霾天气时,夜间风速多数时候小于1.0 m/s,白天风速虽然较大,但是依然不足1.5 m/s,最大值风速出现在14-15时左右;R系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平均R系数与能见度的相关性较好,当R系数约小于0.75时,广州能见度小于10 km;导致广州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流场可主要划分为冷气团型、暖气团型和台风型3种,其中冷气团型主要出现在干季,暖气团型主要出现在湿季,台风型总数较少并且多数出现在湿季。
吴蒙范绍佳吴兑王世强黄爱玲
关键词:流场局地环流
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分布及其垂直风场特征被引量:28
2015年
基于2014年4月~2015年3月珠江三角洲(珠三角)56个环境监测子站以及9个城市的逐时PM2.5浓度数据,对珠三角地区的颗粒物污染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PM2.5的区域污染可分为3种类区,一为东莞、广州、佛山以及江门(Ⅰ型);二为中山、珠海、深圳、惠州(Ⅱ型);三为肇庆单独为一类(Ⅲ型).其在一年中所出现的天数分别为47、7和128 d.Ⅰ型污染时,除珠海、深圳和惠州外,其他城市的PM2.5浓度普遍较高;Ⅱ型污染时,整个珠三角地区的PM2.5浓度均要高于50.0μg·m-3;Ⅲ型污染时,PM2.5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肇庆、广州以及佛山地区.同时利用珠三角地区4台主要的风廓线雷达数据研究3种污染类型所对应的垂直风场特征发现:Ⅰ型与Ⅲ型污染状况所对应的风廓线相似,低层受东南风控制,高层为西南风,Ⅲ型的风速大于Ⅰ型风速,而Ⅱ型污染时的风速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其低层几乎均受偏北风影响,而高层则受偏西风的影响.Ⅱ型污染所对应的边界层中低层的风向变化很小,而其他两类则有一定的变化.同时Ⅱ型的通风量要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其中Ⅰ型的通风量最小.珠三角受偏北风作用时,整个珠三角的PM2.5浓度较高;当盛行东南风时,Ⅰ、Ⅱ区的PM2.5浓度相对较低,而Ⅲ区的污染相对较重.
刘建吴兑范绍佳
关键词:聚类分析风廓线通风量
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被引量:174
2008年
在排除降水、吹雪、雪暴、沙尘暴、扬沙、浮尘和烟幕等视程障碍现象的情况下,通过调试相对湿度,使得雾与轻雾反映自然的年际与年代际气候波动,而霾反映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其限值大体在90%左右,初步给出了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
吴兑
基于粤港珠三角空气监控网的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报告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地区SO2、NO2、O3和PM10浓度的年、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7年来,珠三角地区SO2、...
廖志恒孙家仁范绍佳吴兑任明忠周健
关键词: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广州地区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关系的初探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番禺大气成分站2007—2013年的能见度、颗粒物(PM1、PM2.5、PM10)及番禺气象局站的相对湿度(RH)资料,对颗粒物7年来的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以RH为标准,将能见度和颗粒物数据分为RH≥90%、80%
潘洪密吴兑李菲刘健
关键词:空气污染颗粒物能见度相对湿度
深圳市城区和郊区黑碳气溶胶对比研究被引量:34
2018年
为了解深圳地区黑碳气溶胶(BC)的污染特征,使用深圳市西涌(XC)站点(郊区)和竹子林(ZZL)站点(城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测得的BC浓度及常规气象资料,对比研究了深圳地区两个不同代表性站点的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郊区XC和城区ZZL站点BC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1.12±0.90),(2.58±2.00)μg/m^3,本底浓度分别为(0.27±1.31),(1.07±0.85)μg/m^3,气溶胶吸收系数σ_(abs)分别为(5.87±4.81),(13.47±10.50)Mm^(-1),城区站点值均高于郊区站点.两站点BC浓度分布均为对数正态分布,且都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日变化分析表明ZZL站点BC浓度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XC站点日变化不明显.通过计算两地的气溶胶波长吸收指数AAE值,发现两地AAE值均接近1,说明两地BC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进一步分析可知XC站点西北方向32km处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码头,当西北风达到一定程度时(10~20m/s),码头排放的污染物将严重影响XC站点的BC浓度.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XC站点主要受中远距离输送影响,ZZL站点主要受周边及本地污染源排放影响.
程丁吴晟吴兑吴兑刘建孙天林毛夏江崟刘爱明
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的影响被引量:200
2017年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_3、NO_x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_3前体物(NO_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O_3和NO_x均表现出单峰结构的月变化特征,且分别于10月和3月达到峰值,为(104.9±68.0)μg/m^3,(131.1±122.1)μg/m^3.O_3的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午后的浓度较高,而NO_x浓度于早晚高峰有增加,且夜间浓度高于白天.NO_x对O_3有显著的滴定作用,O_3浓度随着NO_x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下降.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O_3的形成.与NO_x类似,O_3浓度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以指数形式相应的增大和减小.当珠三角地区受偏西风控制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高,而当珠三角地区盛行偏北风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低,且该方向所对应的NO_x浓度最高,表明广州城区的NO_x对O_3的滴定作用显著.珠三角地区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关键性因子主要为20~40μg/m^3的NO_x浓度,高于27°C的气温,低于55%的相对湿度以及受偏西风控制.分析发现10月份O_3的形成主要受VOCs控制,且烯烃的O_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为69%,而烷烃和芳香烃的贡献分别为15%、16%.
刘建吴兑范绍佳廖志恒邓涛
关键词:臭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气象因子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长期稳定存在气溶胶云,重污染区偏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
吴兑李成才唐建辉毕雪岩李菲黄健邓雪娇谭浩波廖国莲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大气气溶胶大气灰霾粉尘污染
文献传递
珠三角空气质量暨光化学烟雾数值预报系统被引量:22
2013年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排放源模式(SMOKE)和大气化学模式(CMAQ),耦合本地排放源清单,建立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系统。该套模式系统对清洁、污染过程的一次、二次污染物都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冬季,能见度和PM_(2.5)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76和0.78。O_3和NO_x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4和0.61。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效果没有明显降低。夏季,在2个典型光化学过程中,O_3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81,NO_x分别为0.57和0.64。在相关的边界层气象因子中,地表通风系数和能见度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达0.71。混合层高度、地面风速、比湿和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0、和-0.37。在灰霾过程中,PM_(2.5)占PM_(10)的质量浓度为78%。在气溶胶质量权重中,硫酸盐所占的比重最高,占PM_(2.5)权重达到33%,元素碳为18%,有机碳为14%,铵盐为5%,硝酸盐仅为1%。灰霾过程的二次气溶胶的质量权重比清洁过程的大。
邓涛吴兑邓雪娇冯业荣郑君瑜刘乙敏谭浩波李菲毕雪岩蒋德海
关键词:空气质量光化学烟雾灰霾CMAQ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