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书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哲学
  • 2篇视阈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范式
  • 1篇意蕴
  • 1篇哲学解读
  • 1篇哲学意蕴
  • 1篇社会
  • 1篇生态伦理
  • 1篇诗意
  • 1篇诗意地栖居
  • 1篇实践哲学
  • 1篇世界现代田园...
  • 1篇市民
  • 1篇市民社会
  • 1篇田园城市
  • 1篇栖居
  • 1篇人本
  • 1篇人本主义
  • 1篇人化自然

机构

  • 11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吴书林

传媒

  • 2篇北方论丛
  • 2篇学术研究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视阈下的“现实个人”与“此在”——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一个比较研究
2012年
随着技术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以及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比较研究的加强,在技术的视域下对二者关于人本质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十分必要。在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关系层面,马克思的工具理论具有实践性特点,而海德格尔的用具理论则具有使用性的特点,这一差异导致其对人本质形成作用的不同;在生产的社会性和形而上学的生产层面,马克思关注的是处于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具体的人,海德格尔尽管分析阐述了"上手状态",却没有为人找到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技术对人的异化层面,马克思将技术的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联系起来,而海德格尔则仅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劳动和物质生产,从社会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异化,从而与海德格尔"此在"理论中人的本质理论和技术异化的形而上学分析有重大的区别。
吴书林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技术思想叙事范式比较
2016年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作为对技术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思想家,学界已从多个角度对他们的技术理论思想进行了分析,但却缺失了对他们技术思想叙事范式的比较研究,而这一内容对于从宏观方面把握他们的技术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从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技术思想叙事范式的纬度、落脚点和理论基础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凸显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在技术理论方面的异同,并为深入研究他们的技术思想提供新的视角。
吴书林
关键词:叙事范式
海德格尔“世界”范畴的逻辑演变
2012年
"世界"范畴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有其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而海德格尔也正是通过论述用具对世界的"揭示",艺术对世界的"解蔽",物对世界的"聚集"和现代技术对世界的"促逼"等四个方面展现了这一逻辑演变,从而显示"世界"这一范畴在其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吴书林
关键词:生态伦理
技术视阈下的“人化自然”与“世界”——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比较
2011年
随着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立足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马克思"人化自然"范畴和"存在"论基础上的海德格尔"世界"范畴更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可比性。有必要在技术的视阈下从唯物主义的向度、世界范畴的意蕴和技术异化的指向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这两种思想的异同,以彰显其思想相互交流沟通的可能性。
吴书林
关键词:人化自然
建设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2011年
面对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这既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考验,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决定》的内涵,就有必要从和谐社会的哲学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三个方面进行哲学思考。
吴书林
关键词:和谐社会
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计算性思维”范畴的探析
2011年
卢卡奇在其成名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物化理论,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而要想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就必须从他对"计算性思维"范畴的阐述中去分析,进而探析这一范畴和商品、物化理论的关系以及其当代的价值。
吴书林
关键词:卢卡奇
马克思技术哲学范式探析被引量:1
2010年
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丰富而深刻,也就决定了必须从多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研究。也正基于此,从人文主义、工程主义和社会批判这三种传统来体现马克思技术哲学范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它是这三种传统的一个创新性的综合。同时,这三种传统又是相互关联的,体现的是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进程。
吴书林
毛泽东时空转换理论探析
2016年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界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毛泽东时空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比较薄弱的境地,致使这一理论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因此,有必要以毛泽东的时空理论为研究视角,从他时空理论中关于时空哲学意蕴、时空的关系问题包含的"以时间赢得空间"、"以空间获得时间"和"时空转换的现实主体"来分析其时空转换理论,进而从立足时空现实,把握事物规律,丰富时空意识,发展自我和发挥人民群众在时空中的衔接作用等方面来彰显毛泽东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当前的建设和发展所具有的启示。
吴书林
关键词:毛泽东
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实践哲学解读被引量:5
2011年
随着马克思哲学逐渐被理解为实践哲学,有必要立足于此,从技术作为实践活动的一种样式、作为生产的核心概念和作为社会形态的指示器三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以期在促进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研究的同时,加强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探索。
吴书林
关键词:实践哲学技术本质观社会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的思想探析——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解读被引量:1
2012年
海德格尔作为西方著名的当代哲学家,在探寻存在的过程中,一直将存在问题和人的生存问题结合起来,尤其是其"人诗意地栖居"的思想,更显示了其思想的人文关怀,故此,从他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的基础、实现途径和主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他的这一理论,并将其与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结合起来进行解读,以凸显他的思想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成都建设的实践意义。
吴书林
关键词:诗意地栖居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