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青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醒脑
  • 1篇醒脑汤
  • 1篇醒神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症
  • 1篇药物疗法
  • 1篇抑制剂
  • 1篇针法
  • 1篇针法治疗
  • 1篇脂血症
  • 1篇制剂
  • 1篇认知功能恢复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生物力学
  • 1篇失语

机构

  • 5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叶青
  • 3篇洪乐凤
  • 3篇王鑫
  • 3篇潘克勤
  • 2篇叶祥明
  • 1篇金冬云
  • 1篇杨婷
  • 1篇周亮
  • 1篇章丽雅
  • 1篇刘元标
  • 1篇张利

传媒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家庭用药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老年冠心病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d)+波立维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a),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组(拜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实验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聚集率(ADP作为诱导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药物均有抗血小板作用,两药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王鑫洪乐凤潘克勤叶青
关键词:消炎药药物疗法
多廿烷醇治疗高龄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多廿烷醇治疗高龄老年(≥75岁)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选择2011-06一2013-05确诊的高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5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75例。试验组采用多廿烷醇10mg/d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肌酸激酶(CK)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前试验组TC、TG、LDL-C、HDL-C分别为(5.51±0.77)、(1.79±0.88)、(3.68±0.65)、(1.11±0.31)mmol/L,治疗16周后分别为(4.90±1.03)、(1.26±0.64)、(3.21±0.92)、(1.31±0.30)mmol/L,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前对照组TC、TG、LDL-C、HDL-C分别为(5.59±1.10)、(1.90±0.76)、(3.68±1.00)、(1.18±0.37)mmol/L,治疗后分别为(4.50±1.06)、(1.39±0.81)、(2.69±0.89)、(1.32±0.35)mmol/L,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降脂幅度多廿烷醇组弱于阿托伐他汀组,尤其是降低LDL-C方面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廿烷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对高龄老年患者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叶青洪乐凤潘克勤王鑫刘元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龄老年患者高脂血症
跑步,您“跑”对了吗
2021年
卢女士为了减肥,将跑步计划列入了每日计划清单,每天5千米,两周下来,非但减肥没有成功,膝痛问题日益加剧,反倒成了一名“伤员”。如何才能有效减脂,又避免跑步伤痛,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以下三个关键点。合理的跑姿是基础首先,需要提出的是,没有绝对统一的正确跑姿,很多精英选手的跑姿也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速度的变化,跑姿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但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确实存在着最科学的跑姿,即实现冲击力最小又最省力的方式。
叶青马恪
关键词:跑步减肥
柴牡醒脑汤加减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组织损伤状态和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柴牡醒脑汤加减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组织损伤状态和认知功能恢复影响。方法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早期康复锻炼)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牡醒脑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12周后VEGF、Ang-1、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12周后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NCSE)评分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12周后NC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牡醒脑汤加减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脑组织损伤状态,促进脑血流量的恢复。
王鑫叶祥明洪乐凤潘克勤叶青金冬云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动力学
醒神通窍针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醒神通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同时根据患者自发言语的流畅性与否,进一步将研究组分为流畅性失语组16例与非流畅性失语组14例。两组失语症患者均接受常规言语语言治疗(speech language therapy,SLT),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醒神通窍针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后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NT及CRRCAE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警觉时间增加,执行控制时间及总反应时间减少,正确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NT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警觉时间、执行控制时间、总反应时间及正确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定向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RRCEA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RRCAE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听理解、复述、命名和阅读方面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研究组亚组分析中,流畅性失语组与非流畅性失语组患者的CRRCEA各项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流畅性失语组听理解、复述、阅读方面评分优于非流畅性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命
叶青杨婷周亮章丽雅张利叶祥明
关键词:失语症注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