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
- 作品数:73 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杜香熊果酸提取物对小鼠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研究杜香熊果酸提取物对小鼠遗传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所导致的遗传损伤小鼠作为损伤模型,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杜香熊果酸提取物对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杜香熊果酸提取物1.16、2.30、4.60g/kg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分别为2.00‰±0.37‰、2.00‰±0.45‰、1.80‰±0.37‰,与正常组(2.00‰±0.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24.00‰±0.7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杜香熊果酸提取物1.16、2.30、4.60g/kg加环磷酰胺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分别为17.20‰±1.24‰、16.40‰±1.53‰、16.00‰±0.5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24.00‰±0.7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香熊果酸提取物对遗传损伤有保护作用。
- 关爽卢静刘静波
- 关键词:熊果酸细胞微核
- 天然活性物质在缓解苯并芘诱导的RAW264.7细胞脂质代谢紊乱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医药及功能性食品领域,本发明公开了天然活性物质在缓解苯并芘诱导的RAW264.7细胞脂质代谢紊乱中的应用。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之一。本发明首次发现环境或食品中的污染物苯并芘能够引起巨噬...
- 卢静冯喆刘爽
- 文献传递
- 短果茴芹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筛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短果茴芹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了解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Fenton反应体系和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模型,了解短果茴芹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所获得的4种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作用最强,这与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O.-2和.OH能力有关;石油醚层提取物虽然也具有较强的清除O.-2和.OH能力,但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氧化损伤无保护作用,反而有抑制肿瘤的效果。结论短果茴芹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值得深入研发。
- 卢静钱文辉关爽邓旭明宋晓飞刘昕阳王大成
- 关键词:提取物抗氧化H2O2损伤
- 林蛙骨高钙片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蛙骨高钙片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钙处片及其生产方法。新鲜的林蛙骨去皮肉后,水煮去脂,烘干后粉碎成300目以上的林蛙骨粉,按重量比配45-60%林蛙骨粉,15-20%碳酸钙,5-8%酪蛋白磷酸肽(C...
- 邓旭明关爽卢静王大成郝琳琳
- 文献传递
- 熊果酸对小鼠体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小鼠体细胞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实验,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利用小鼠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熊果酸致小鼠畸形的数目。结果: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显示,熊果酸三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小鼠染色体畸变实验可见,熊果酸3个剂量组的小鼠染色体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熊果酸对小鼠体细胞无诱变性。
- 姜玮张博超卲薇璇何晓庆张存花卢静
- 关键词:熊果酸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溶血磷脂酸对豚鼠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电流的作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 (L PA)对豚鼠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 :用膜片钳实验技术记录胶原酶急性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电流。结果 :共记录了 33个心室肌细胞的电压依赖性外向K+通道电流发现 1.0 μm ol· L- 1和 10 .0 μmol· L- 1 L PA可明显降低 K+通道电流的幅值。结论 :L PA可能参与心肌梗塞时心律失常的发生。
- 李英骥赵春燕张文杰李欣卢静李丽钟国赣
-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膜片钳技术心室肌细胞钾通道
- 食品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与职业选择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食品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采用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国内食品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性别、高校层次、生源地等因素对专业认同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学生学历及所处年级则具有显著影响(P<0.01,),且专业认同与职业选择显著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说明食品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专业教育密切相关,并且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人才的稳定。
- 关爽任梦柔黄弈轩陈泓宇王彤张爽卢静
- 关键词:食品安全专业教育
- 响应面法优化林蛙干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提高林蛙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并对其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在优化林蛙皮脱色、脱脂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胃蛋白酶酶解制备林蛙干皮胶原蛋白的工艺,并采用紫外扫描、红外扫描和凝胶电泳技术对所获林蛙干皮胶原蛋白进行初步特征鉴定。结果发现林蛙干皮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室温下用含有1.0%H_2O_2的0.15 mol/L NaOH脱色12 h,10%正丁醇按料液比1:75脱脂5 h;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胃蛋白酶添加量为5%、酶解时间为3.5 h、酶解温度为50℃、酶解料液比为1:45;在此参数条件下,实际林蛙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则为94.89%,并且林蛙皮胶原蛋白具有Ⅰ型胶原蛋白的特征。该研究为林蛙皮胶原蛋白的提取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林蛙皮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 卢静陈旻骁凌玮诗孙博胡思卓关爽王菲邓旭明
- 关键词:胶原蛋白响应面法
- 几种中药单体和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6
- 2013年
- 考察没食子酸等6种中药单体和诺氟沙星等3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联合抑菌作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受试物的抑菌作用,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棋盘法考察受试物的联合抑菌作用。6种中药单体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均达到20 mm以上,没食子酸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250μg/mL;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500μg/m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0和500μg/mL;而大黄素甲醚等4种中药单体无明显的抑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均极敏感。在联合药敏试验中,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诺氟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二者与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有助于降低抗生素的用量及残留。
- 卢静王振宁陈锐关爽
- 关键词:中药单体抗生素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抑菌活性
- 均匀设计-BP神经网络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杜香挥发油工艺被引量:10
- 2011年
- 将均匀设计和BP神经网络运用于杜香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的萃取研究中,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样本,单因素法筛选BP神经网络提取模型的隐含层节点数、学习函数、传递函数和训练函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讨论试验值和模拟值的关系评价模型;利用建立好的模型仿真提取,分析提取工艺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强、原料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BP网络模型平均误差为0.0116,超临界CO2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原料粒度和萃取温度与挥发油提取率之间的模型拟合度良好;通过模型仿真及优化,杜香枝干最优萃取条件为375 bar、17.5℃、1.0 h、大于20目的原料,仿真得率为1.82%,验证试验的得率的平均值为1.73%;杜香叶片萃取最佳条件为275 bar、15℃、3.0 h、大于20目的原料,仿真得率为2.65%,试验验证平均值为2.66%。该方法为杜香挥发油的提取研究提供新方法。
- 姜玮刘静波陶旭王宇张燕王二雷卢静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均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