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家兴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轻人胃癌的特征和预后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分析比较 40岁以下年轻人与大于 40岁非年轻人胃癌患者的特征和预后。方法 将 1992~ 1996年 2 5 1例资料行 χ2 检验 ,P <0 .0 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年轻组女性胃癌发病率高于非年轻组 ,年轻组胃体癌发病率高于非年轻组。组织学类型年轻组分化差腺癌、高于非年轻组 ,临床分期 ,年轻组Ⅳ期胃癌高于非年轻组 ,年轻组腹膜播种高于非年轻组。结论 年轻人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比非年轻组差。
- 卞家兴郑学仪廖坚松
- 关键词:年轻人胃癌预后
- 老年人阑尾原发性腺癌四例治疗体会
- 2007年
- 吕建彪卞家兴汪德权
- 关键词:原发性腺癌阑尾老年人
- 大肠癌术后腹腔及静脉化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5
- 1999年
- 为观察静脉化疗及腹腔化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选择较好的化疗方案,自1994年起,连续对18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静脉化疗及21例腹腔化疗病人进行观察,行5-Fu加左旋咪唑方案化疗。通过化疗前后抽血检查T细胞亚群比例及NK细胞比例的变化,发现腹腔化疗组上述指标无明显下降,静脉化疗组下降明显,证明腹腔化疗对细胞免疫抑制较重。
- 李力波卞家兴杨力军
- 关键词:大肠癌腹腔化疗静脉化疗细胞免疫
- 大口奥狄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胆管下端良性狭窄21例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大口奥狄括约肌成形术一次性彻底解决胆管下端良性狭窄的效果。方法 :探查胆总管后切开十二指肠 ,在胆道探子引导下于十二指肠乳头 11点方向切开奥狄括约肌及胆总管下端狭窄部直至扩张的胆总管。切开长度 2 5~ 3cm ,边切边缝合切开之创缘 ,以防止出血和十二指肠瘘。切开后可顺利通过直径 8mm胆道探子。结果 :术后无十二指肠瘘及下端狭窄 ,术后 2年以上 19例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另2例术后 1年 ,术前症状全部消失 ,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切开长度充分 ,不仅切开了壶腹部括约肌 ,而且切开了胆总管下端增厚的括约肌 ,改变了倒“V”形成形术切开不充分的缺点 ,且仍保持正常解剖 。
- 卞家兴张伟斌
- 关键词:奥狄氏括约肌胆管狭窄成形术
- C-反应蛋白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01年
- 廖坚松吴敏华卞家兴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C-反应蛋白
-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介绍保留甲状腺下动脉缩小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方法8年中使用保留甲状腺下动脉术式,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治疗6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同期使用传统方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术式复发机率较传统术式无增加,且并发症大大减少。结论对于需双侧行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该术式具可行性,且较传统方法具有优越性。
- 李力波卞家兴张伟斌张健
-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
- 乳腺癌根治术两种不同皮瓣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目的为防止皮下积液、感染、皮瓣坏死,争取创口一期缝合。方法回顾分析乳腺癌根治术两种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A组39例为皮瓣戳孔加压包扎;B组125例为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结果A组创口发生皮下积液、感染、坏死者5例,占12.8%;B组51例,占40.8%。结论乳腺癌根治术行皮瓣戳孔加压包扎法优于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法。
- 李力波张健卞家兴
-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
- 手法摘除小儿直肠息肉26例临床观察
- 1999年
- 小儿直肠息肉是好发于2~6岁年龄段的良性疾病,因其有蒂距肛门近,给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组病例采用手法摘除,方法简单,创伤小,费用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3.85岁,息肉直径0.8~1.2cm,平均直径约1cm,蒂长者1.5cm,短者0.5cm,距离肛门直径3~5cm,平均3.8cm,息肉生长在后壁14例,侧壁7例,前壁5例。 1.2
- 卞家兴周学付
- 关键词:直肠息肉儿童直肠肿瘤
- 双氧水治疗乳癌术后大面积皮下积液3例
- 1999年
- 乳癌术后因皮瓣较大,如引流不畅,包扎不当或松脱,常会在局部产生积液,影响皮瓣存活,大面积皮下积液常伴淋巴漏,处理较为棘手,常规换药愈合时间较长。本院使用双氧水灌注冲洗,再加压包扎,收到较好的疗效。例1女,46岁,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加压包扎并引流...
- 李力波卞家兴
- 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双氧水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临床观察(附11例报告)
- 1997年
- 一次性完成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手术疗效观察。方法有选择性地对11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梗阻病人,术中行结肠灌洗,抗生素溶液保留肠腔,Ⅰ期切除肿瘤作肠吻合术。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无腹腔及切口感染,但有3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因咳嗽致切口裂开。结论Ⅰ期切除肿瘤行肠吻合术,可避免分期手术的腹壁造瘘和多次手术的创伤,缩短治疗时间,并能尽快进行肿瘤术后综合性治疗。
- 卞家兴唐远志
- 关键词:结肠癌切除吻合术梗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