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继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25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白鹤GEF国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与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9
- 2009年
- 2006年11月和2007年2~9月,对齐云山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共记录到鸟类257种,隶属于17目54科。其中留鸟120种,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137种;古北界种类97种(37.7%),东洋界种类141种(54.9%),广布种有19种(7.4%);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科34种;发现江西省新纪录鸟类4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875、0.791和0.964。从各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看,农田居民区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是灌草丛和阔叶林,溪流水域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生境的变化趋势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灌草丛中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高,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低。通过与周边包括九连山、井冈山、江西武夷山和广东车八岭4个保护区的鸟类进行物种多样性G-F指数对比分析,得出齐云山鸟类多样性与九连山相当,而高于其他3个保护区。
- 黄晓凤单继红孙志勇汪志如涂业苟崔国发卢和军黄声亮
- 关键词:鸟类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 小兴安岭通河林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被引量:29
- 2005年
- 2004年1~3月在小兴安岭通河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食痕调查,对斑羚(Naemorhedus goral)的冬季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斑羚冬季主要以枯草、落叶和当年生枝条为食,共取食20属,22种植物.通过频率转换分析发现,莎草科的羊胡子苔草(Carex callitrichos)和杜鹃花科的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是其冬季的大宗食物,占食物的百分比分别为31.72%和18.14%.此外,斑羚冬季对苔藓、杨柳科和木犀科植物的取食频次也较高,其百分比分别为7.30%、6.87%和5.25%.
- 吴建平单继红王志平
- 关键词:斑羚
- 江西南风面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介绍江西南风面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状况,分析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稀有性、多样性。
- 熊彩云黄晓凤单继红涂业苟汪志如孙志勇刘礼河张永明钟平华
- 关键词:野生动物
- 油茶高产无性系碧蛾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被引量:10
- 2006年
- 碧蛾蜡蝉为害嫁接油茶春梢和夏梢,在江西一年发生一代,5月初孵化,以若虫、成虫为害,以卵越冬,混交林较纯林发生重。40%速扑杀乳油、40%杀扑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其均有较好防效。
- 喻爱林单继红涂业苟刘晓华
- 关键词:碧蛾蜡蝉生物学特性
- 梅花鹿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7年
- 对我国梅花鹿从其种群生态、栖息地、食性、活动习性等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国内学者对梅花鹿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栖息地的研究,并且阐明栖息地的减少与恶化是梅花鹿的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梅花鹿种群的密度与数量是今后梅花鹿研究的主要方向。
- 熊彩云高璜黄晓凤涂业苟单继红金明霞刘晓华
- 关键词:梅花鹿生态学
-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秋冬季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2007年9月30日至2007年12月17日,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江西省林科院)秋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表明,江西省林科院内秋冬季共有鸟类10目30科60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有省级重点保护11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和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分别有16种和3种,属三有名录的鸟类48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林地生境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农田和居民区,池塘鸟类多样性最低。秋冬季鸟类的优势种为丝光椋鸟、白头鹎、黄腹山雀和乌鸫,此外,珠颈斑鸠、小和大山雀等也有较大类群。
- 汪志如单继红黄晓凤孙志勇汪凌峰
- 关键词:鸟类秋冬季
-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分析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动态,探讨了其种群动态与气候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4—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平均为(1296±177)只,种群年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与鄱阳湖年最低水位、10月份平均水位、12月份平均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冬季水位增加导致东方白鹳栖息地面积减小和人类干扰强度增大有关;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期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东方白鹳主要在11月份到达鄱阳湖,此时适宜的温度可能有利于提高东方白鹳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迅速补充能量,并降低体温调节所需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 李言阔单继红马建章缪泸君李佳袁芳凯谢光勇
- 关键词:东方白鹳鄱阳湖水位
- 獐(Hydropotes inermis)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獐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鹿科动物,为东亚地区特有种,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个世纪以来,过度捕猎和栖息地丧失使獐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经历了急剧的减少,种群数量已不足10 000只。迄今,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该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生态学研究。本文从獐的分类地位、种群分布、觅食对策、空间利用、活动节律、集群行为、繁殖与寿命等方面对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归纳已有的研究发现,结合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前瞻。
- 李言阔单继红李佳袁芳凯缪泸君谢光勇
- 关键词:生态学
-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0年
-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他4个水系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除了在曾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发现其越冬群体外,还首次在江西省境内的宜黄、武宁和龙虎山地区发现有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而且龙虎山泸溪河段分布有本次调查中个体数量最大的有53只个体的群体。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 汪志如单继红李言阔涂晓斌贾道江郝昕宋玉赞应钦孙志勇赵健
- 关键词:越冬种群种群大小致危因素
-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多样性被引量:16
- 2013年
-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利用样线法和同步调查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开展了调查,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差异。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3科169种。丰水期鸟类有36科96种,枯水期鸟类36科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结合保护区日常监测到白鹤(Grus leucogeranus)、灰鹤(G.grus)、白头鹤(G.monacha)和白枕鹤(G.vipio)的分布记录,该保护区鸟类累计达173种。保护区枯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分别占枯水期鸟类种类总数的47.4%、13.3%和9.6%;丰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种类总数的58.3%、8.3%和10.4%。枯水期和丰水期鸟类物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换。枯水期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草洲、沼泽和水体,泥滩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低;丰水期农田和水体生境鸟类多样性基本相同。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枯水期的优势种为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丰水期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
- 钱法文李言阔陆军涂晓斌单继红江红星张国钢李跃
- 关键词:鄱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