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华超
- 作品数:53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PET-CT与PET-MR在恶性肿瘤的探查与诊断准确率的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目前发表的比较PET-CT与PET-MR探查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Meta分析,得出综合的研究数据,以此获得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两位研究人员独立地从PubMed、Medline、Elsevier、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利用“PET-CT”、“PET-MRI”、“PET-MR”、“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关键词搜集在2005~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比较PET-CT与PET-MR探查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前瞻性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所提取的数据利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得出综合研究成果。结果总共包含有736处肿瘤的249例患者的11个病例对照研究论文纳入了本研究。以患者为基础进行的Meta分析中,合计OR是1.41(95%CI:0.55,3.59),在以肿瘤为基础进行的Meta分析中,合计OR是0.47(95%CI:0.18,1.24)。不论以患者为基础的分析还是以肿瘤为基础的分析均未发现PE-CT与PET-MR探查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目前发表的文献看PET-CT与PET-MR检测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没有显著差异。
- 单华超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徐海荣牛晓辉
- 关键词:PET-CT恶性肿瘤
- PET/CT中SUV临界值在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索以2.5作为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临界值辨别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PET/CT在骨源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有完整的P...
- 单华超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牛晓辉
- 特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儿童股骨远端ⅡB期经典型骨肉瘤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估股骨远端ⅡB期经典骨肉瘤患儿接受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生存率、假体生存率、假体失败因素及功能。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连续收治的接受特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远端ⅡB期经典骨肉瘤患儿39例,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龄10.9(6~14)岁。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化疗情况、手术日期、假体并发症、假体生存率、术后功能评分等。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率。结果34例患者进行了广泛切除,5例患者进行了边缘切除。切除的股骨长度平均172(110~240)mm。3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6(10~141)个月。无瘤生存28例,带瘤生存3例,病死8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儿5年生存率78.1%。随访期内无局部复发病例。以截肢或假体取出为终点,39例患者假体3年生存率97.2%,5年生存率84.9%,随访期末31例存活患者中84%(26/31)假体生存。随访期末28例保肢成功,保肢率90.3%(28/31)。随访期内共16例患者发生18次假体并发症,导致2例行翻修手术更换假体及3例截肢。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无菌性松动(14例),影响假体生存的原因为:软组织失败、无菌性松动、假体结构失败、感染、不能接受肢体不等长(各1例)。25例患者评估下肢长度,评估时间距手术平均62(18~120)个月。患侧下肢长度短于健侧平均70(20~144)mm。最终保肢成功28例患者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平均24(21~26)分。结论经过规范术前化疗,肿瘤切除加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化疗,肿瘤学预后良好。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生存率及功能结果可接受。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率较高。
- 李远徐海荣黄真单华超牛晓辉
- 关键词:股骨肿瘤骨肉瘤儿童
- 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报告
- 2010年
- 患者女,18岁,因左大腿远端后侧及胭窝疼痛4年,加重伴局部肿胀3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胭窝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半年,自觉局部再次出现疼痛并伴有结节、肿胀入院。查体:大腿肤色无明显改变,其远端后侧及胴窝明显肿胀,无静脉曲张,未发现紫蓝色结节及出血点,皮温稍高;
- 刘巍峰李远单华超宫丽华牛晓辉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局部肿胀静脉曲张左大腿出血点
- 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的外科治疗: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如何为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破坏,同时降低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病灶定位、病理诊断、治疗方式、术后缓解情况等指标。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2.3岁。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获得缓解,3例具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消失。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或椎弓根螺钉松动。术后随访病灶无进展、症状无复发。结论: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具有多样的临床表现。根据病情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保护脊柱稳定性,并降低术后复发,增加患者获益。
- 徐启明徐海荣崔丽嘉李远单华超黄真马珂牛晓辉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流行病学与临床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单中心30年来收治的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我院在1991年到2020年共有744例病理明确诊断为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患者住院接受外科治疗,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部位,临床特征包括发或多发、是否发生病理骨折及恶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44例患者共有1183处病变,患者入院时平均年龄31.1±13.5岁,男女比例接近1:1。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916处(77.4%),其次是上肢106处(9.0%)。下肢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645处(54.5%)和胫骨224处(18.9%)。多发占25.4%,单发占74.6%。就诊时发生病理骨折的患者163例(13.8%)。发生恶变的患者有6例(0.8%),平均年龄40.5岁(32~47)岁,平均恶变时间为7.7年。结论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组罕见的良性骨肿瘤,具有典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
- 徐海荣李远单华超鱼锋牛晓辉
- 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流行病学病理骨折恶变
- 骨软骨瘤复发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分析可能造成骨软骨瘤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的114例骨软骨瘤。男70例,女44例,平均年龄21.3岁(8~66岁);单发91例,多发23例。单发骨软骨瘤病变部位:股骨35例,胫骨21例,肱骨8例,腓骨6例,肩胛骨6例,髂骨5例,胸椎4例,跖骨2例,骶骨1例,坐骨1例,肋骨1例,桡骨1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骨软骨瘤。总结6例肿瘤术后复发病例,1例为我院手术后复发,另外5例复发病例是外院手术后复发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复发病例平均年龄10.7岁,部位:桡骨远端1例,胫骨上端2例,胫骨下端1例,股骨下端1例,股骨上端1例。结果平均随访51.6个月(36~72个月),我院手术治疗114例中有1例术后肿瘤复发,发生率0.9%。结论骨软骨瘤手术后复发是由于未完全彻底切除,残留部分继续生长。严格掌握骨软骨瘤的手术指征及正确的手术操作,彻底切除肿瘤,骨软骨瘤不会复发。
- 单华超丁易李远牛晓辉
- 关键词:骨软骨瘤骨科手术方法复发
- PET/CT中SUV临界值在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索以2.5作为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临界值辨别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PET/CT在骨源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有完整的P...
- 单华超
- 关键词:PET/CTSUV骨恶性肿瘤
- 骨肉瘤脂质体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 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是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主要药物,但不良反应严重.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是否可以替代ADM用于骨肉瘤新辅助化疗鲜有报道.本研究比较PLD和ADM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12-01-2017-12-31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肢体经典型骨肉瘤患者157例,新辅助化疗时,非随机分为ADM组(n=93)和PLD组(n=64),ADM组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顺铂(cisplatin,DDP)和ADM联合化疗,PLD组给予HD-MTX、IFO、DDP和PLD联合化疗.化疗后监测患者血液学、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结束后限期进行局部肿瘤手术,术后肿瘤标本根据Huvos法进行肿瘤坏死率检查,应用肿瘤坏死率是否≥90%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结果 ADM组和PLD组在性别(χ2=0.542,P=0.461)、年龄(Z=-1.687,P=0.092)、肿瘤部位(χ2=0.946,P=0.331)和肿瘤大小(χ2=2.588,P=0.27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M组肿瘤坏死率≥90%者占47.3%(44/93),PLD组肿瘤坏死率 ≥90% 者占50.0%(32/64),2组化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P=0·740.2组患者最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其它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口腔炎、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脱发和乏力等只表现为轻度到中度,手足综合征和肾功能损害未观察到.157例患者粒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82.2%(129/157),其中ADM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1.0%(66/93),PLD组为26.6%(17/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3,P<0.001.血小板减少总发生率为35.7%(56/157),其中ADM组为52·7%(49/93),PLD组为10.9%(7/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29,P<0.001.2组间胃肠道反应(Z=-1·329,P=0·184)和贫血(Z=-1.396,P=0.163)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D组出现过敏2例,经过停止输注、抗过敏处理后缓解,�
- 李远黄真单华超徐海荣孙扬牛晓辉
- 关键词:骨肉瘤多柔比星新辅助化疗
- 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下肢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下肢肿瘤切除后使用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的初步疗效,分析假体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9月使用MEGASYSTEM-C非骨水泥组配式肿瘤型假体系统治疗的150例下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88例,女62例;年龄12~81岁,中位年龄24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肿瘤分类:骨原发恶性肿瘤120例,中间型肿瘤27例,转移性肿瘤3例。134例为初次手术,16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87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行化疗,无患者行围术期局部放疗。假体重建股骨近端32例,股骨远端83例,胫骨近端35例。记录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肿瘤学结果,包括患者生存状况、肿瘤复发状况;假体失败发生情况,包括假体生存率、假体失败情况(失败原因、失败后再治疗方案)等,假体失败原因根据Henderson等定义的分型方式分为5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及假体生存率。末次随访时根据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下肢功能,并比较不同重建部位患者的MSTS评分。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4个月,中位时间39个月。随访期内患者无瘤存活116例,带瘤存活10例,因肺转移或多发转移死亡24例。1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76.6%;不同重建部位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7例(4.7%)于术后7~21个月局部复发。150例患者假体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92.5%;不同重建部位假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随访期间共24例(16.0%)患者发生26次假体失败,其中1型失败9例、2型1例、3型3例、4型5例、5型8例。末次随访时126例存活患者中120例无假体失败发生。除不同重建部位对4型失败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9),是否化疗对5型失败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其余各型失败发生率与不同重建部位、是�
- 李远徐海荣单华超孙扬黄真牛晓辉
- 关键词:下肢肿瘤人工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