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迪注射液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期间癌症相关性乏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症相关性乏力(CRF)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有乏力症状的80例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均采取同步放化疗后序贯3周期以铂类为主的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40例在治疗同时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治疗组),另一组40例仅常规治疗(对照组);依据简明乏力评估量表(BFI)于治疗前(基线值)、治疗第8周、第20周做乏力问卷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乏力程度的变化及Ⅲ~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8周时,两组CRF无明显差异(Х^2=1.758,P=0.32),治疗第20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CRF明显改善;治疗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以改善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CRF程度,并能有效降低Ⅲ~Ⅳ度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 王萍陶磊杨志勇罗红兰刘静姬生威
- 关键词:鼻咽肿瘤艾迪注射液
-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治疗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陈传喜杨志勇袁红万鸿周宗进刘静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脏肿瘤转移瘤放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致顽固性腹泻一例
- 2018年
- 患者,女,69岁,因“顽固性腹泻4月余”入院。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解黄色稀水样便,每日7~8次,伴腹部阵发性绞痛,于外院就诊考虑为肠易激综合征,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3个月前于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腹泻仍无明显好转;后多次就诊于多家医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停药后腹泻仍无好转。
- 朱晓东刘静张春丽
-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顽固性腹泻
- 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护理
- 恶性腹水是指肿瘤转移到腹腔或原发于腹腔肿瘤引起的腹水,是肿瘤晚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大量腹水会引起腹胀、纳差、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时处理腹水,缓解腹胀、呼吸困难,...
- 江燕丽刘静
- 关键词:灌注化疗恶性腹水
- 文献传递
- 艾迪注射液改善Ⅲ~Ⅳ A期鼻咽癌相关性乏力的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是否能改善Ⅲ~Ⅳ A期鼻咽癌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CRF)。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有乏力症状的80例Ⅲ~Ⅳ 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例在放化疗同时静脉滴注艾迪...
- 王萍刘静万鸿罗红兰朱晓东姬生威
-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鼻咽癌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感染致肝肾损伤及内质网应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感染引起的肝肾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的保护效果。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LPS+rHuEPO组(n=30)。LPS组和LPS+rHuEPO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的方法建立感染模型;LPS+rHuEPO组采用尾静脉注射rHuEPO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6、12h时,采集血清检测TNF-α、iNOS、BUN、Cr、ALT、AST水平;干预后12h时,采集肝肾组织,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水平。结果:建模后、rHuEPO干预前,LPS组和LPS+rHuEPO组大鼠血清中TNF-α、iNOS、BUN、Cr、ALT、AST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干预后6、12h时,LPS+rHuEPO组大鼠血清中TNF-α、iNOS、BUN、Cr、ALT、AST水平均低于LPS组;干预后12h时,LPS+rHuEPO组大鼠肝、肾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水平低于LPS组。结论:大鼠LPS感染模型中,rHuEPO对感染所致肝肾损伤和内质网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 江燕丽姬生威苏梅芳刘静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肝功能肾功能内质网应激
- 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调控P53/Caspase9通路抑制乳腺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5-氨基乙酰丙酸(5-ALA)光动力疗法调控肿瘤抑制因子(P5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通路抑制乳腺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取40只裸小鼠,背部接种乳腺癌细胞株MCF-7制作荷瘤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A组)、单纯激光照射组(B组)、低剂量5-ALA+激光照射组(C组)、中剂量5-ALA+激光照射组(D组)、高剂量5-ALA+激光照射组(E组)。C组、D组、E组分别给予瘤内注射10 mg/kg、20 mg/kg、40 mg/kg的5-ALA生理盐水溶液,A组、B组给予瘤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溶液,2 h后,B组、C组、D组、E组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局部照射瘤体治疗。对比各组干预前、干预14 d时肿瘤体积,并比较B组、C组、D组、E组抑瘤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并对比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并对比肿瘤组织中P53、Caspase9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干预前各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14 d各组肿瘤体积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较高(P <0. 05),干预14 d后肿瘤体积从小至大依次如下,E组、D组、C组、B组、A组,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抑瘤率从高至低依次如下,E组、D组、C组、B组,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A组瘤细胞丰富、排列拥挤呈条索状、血供丰富,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而深染伴有核分裂相,C~E组肿瘤细胞数量较A组明显减少,细胞排列紊乱,且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淡染,其中E组变化最为明显,B组变化不明显;肿瘤细胞凋亡率、P53、Caspase9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从高至低依次如下,E组、D组、C组、B组、A组,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5-ALA光动力疗法可显著
- 罗红兰刘凯朱晓东姬生威冯兴勇刘静
- 关键词:5-氨基乙酰丙酸
- 胸腺肽α1对高龄患者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高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黄岗市中心医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92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6例。对对照组进行化疗,同时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16 mg/次,每2 d一次,连续治疗8周;对治疗组进行化疗,同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16mg/次,每2 d一次,连续治疗8周。对所有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和NK淋巴细胞活性监测,监测时间为治疗前1周和治疗第2、4、8周,同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力情况,进行Karnofsky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和NK淋巴细胞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CD8+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和NK淋巴细胞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Karnofsky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体力情况随治疗时间延长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α1对提高患者的免疫指数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体力下降的情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龄患者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
- 万鸿万里鹏刘静
- 关键词:胸腺肽Α1高龄患者消化系统肿瘤
- 脑动脉瘤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要点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在确诊后的治疗要点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4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过患者右股动脉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再将插管插入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实现对患者全脑血管不同位置的造影,之后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清除血肿以及切除肿瘤的治疗。结果 34例患者通过正侧位的造影发现动脉瘤30例;螺旋状的DSA造影显示34例患者均为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有21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好转,3例恶化,3例死亡。还有1例患者进行了对症的非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DSA造影是评判、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脑动脉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患者动脉瘤的大小、分布以及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等情况,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对脑动脉瘤卒中的患者,应该根据其临床特点,根据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
- 万鸿杨志勇刘静
- 关键词:脑动脉瘤卒中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YH-16联合紫杉醇和顺铂(T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讨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与该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采用流式细胞学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ECs数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2.50%和22.22%(P=0.03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7.50%和50.00%(P=0.030);两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1.25%和33.33%;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27.78%;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6.24%和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H-16联合TP疗效优于单独应用TP,不增加毒副反应,CECs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标志。
- 刘静王萍罗红兰王昌峰陈传喜孙元利杨林仉丽焦克文桂瑞丰陶朝慧杨丽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