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泽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的选择作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三代头孢、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的影响。方法9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未治疗组、烫伤头孢曲松3日组及9日组、烫伤亚安培南3日组及9日组、脓毒症未治疗组、脓毒症头孢曲松治疗3日组及9日组、脓毒症亚安培南3日组及9日组。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烫伤后24h分两次给予内毒素(共20mg/kg)进行"二次打击"。"二次打击"24h后分别给予头孢曲松、亚安培南腹腔注射治疗,在相应时相点分别取大肠内容物行肠道杆菌定量培养、菌种鉴定。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鼠肠道原优势菌——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头孢曲松选择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选择出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肠道优势菌群,并有诱导耐药倾向。结论三代头孢、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可使定植于肠道的生态菌群数量锐减,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群,造成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
- 刘绍泽陈德昌马丽琼
- 关键词:头孢曲松肠杆菌科脓毒症微生态环境
-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其易位的影响
- 目的:探讨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其易位的影响。方法:5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未治疗组、烫伤亚安培南治疗3日组及9日组和脓毒症未治疗组、脓毒症亚安培南治疗3日组及9日组。采用大鼠背部烫...
- 刘绍泽陈德昌杨兴易马丽琼
- 关键词:脓毒症细菌易位微生态环境肠源性感染
- 文献传递
- 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56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和脓毒症组。于大鼠背部造成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后24h,间隔12h分两次腹腔注射内毒素(20mg/kg)进行“二次打击”制备脓毒症模型。分别于烫伤及“二次打击”后24h,间隔12h分两次腹腔注射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3d和9d活杀8只大鼠,取胃窦、小肠、结肠内容物及结肠黏膜行细菌定量培养、菌种鉴定。结果单纯烫伤对结肠内容物杆菌数量和种类无明显影响,“二次打击”后,杆菌数升高上千倍(P〈0.01),应用头孢曲松治疗后大鼠结肠内容物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均〈0.01),小肠内容物肠杆菌亦有类似变化,而胃内容物肠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经烫伤及“二次打击”后肠道杆菌数量显著增加,球/杆比值负值增大;应用头孢曲松后,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多,球/杆比值严重倒置;厌氧菌数量亦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广谱抗生素使定植于肠道的厌氧菌和肠杆菌数量锐减,使肠球菌、耐药菌选择为优势菌群成为可能,造成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
- 马丽琼陈德昌刘绍泽
- 关键词:抗生素肠道脓毒症微生态环境
- 头孢曲松压力下耐药基因SHV-18在脓毒症大鼠肠道内的传播
-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压力下烫伤及脓毒症大鼠肠道定植的外源性耐药菌-肺炎克雷伯标准菌株(ATCC700603)变化规律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SHV-18在肠道内的传播。方法 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和脓毒症组,烫伤及脓毒症...
- 刘绍泽陈险峰陈德昌杨兴易
- 关键词:头孢曲松耐药基因肺炎克雷伯杆菌
- 文献传递
- 广谱抗生素压力下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及耐药基因播散的实验研究
- 本课题提出如下假说:严重创伤打击下,肠道微生态环境及屏障遭受破坏,在此基础上发生外来菌定植及细菌易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量杀灭肠道敏感菌群,逐步选择出条件致病菌及耐药菌株,耐药基因可进一步传递给肠道原籍菌,使其在停用抗生...
- 刘绍泽
- 关键词:脓毒症肠道菌群变化广谱抗生素
- 文献传递
-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其易位的影响
- 目的探讨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其易位的影响。方法 5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组、和脓毒症组;烫伤组及脓毒症组根据亚安培南治疗时间细分为治疗0日组(即烫伤或脓毒症对照组)、治疗3日组及治疗9...
- 刘绍泽陈德昌杨兴易马丽琼
- 关键词:细菌易位屎肠球菌广谱抗生素肠道菌群
- 文献传递
- 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紊乱诱导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紊乱诱导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ICU院内获得性感染92例,根据细菌检测结果分别采用二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于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3、7天进行细菌学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7天和14天行大便球杆菌比例和念珠菌的检测。结果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患者肠道球杆菌比例增高,并随应用时间的延长,球杆菌比例呈进行性升高,治疗后7天与治疗后3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在粪便内检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组在治疗7天后即可出现IFI,14天后IFI发生率增加,且维持原方案治疗者肠道菌群紊乱加重(P<0.001),真菌感染发生率高于降阶梯治疗者。结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造成肠道菌群紊乱,IFI发生率增高,需合理调整抗生素方案以控制IFI的发生率。
- 王虑刘绍泽王胜云李文放陈德昌
- 关键词:抗生素肠道念珠菌
- 创伤打击下外源性致病菌在胃肠道的定植
- 刘绍泽陈险峰杨兴易陈德昌
- 文献传递
- 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选择作用
-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的选择作用。方法:5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烫伤罗氏芬3日组、烫伤罗氏芬9日组和脓毒症组、脓毒症罗氏芬3日组、脓毒症罗氏芬9日组。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烫伤后...
- 马丽琼陈德昌刘绍泽
- 关键词:广谱抗生素肠道菌群肠源性感染脓毒症
- 文献传递
- 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及其移位的影响被引量:6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及其毒素移位的防治作用。方法104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脓毒症组、大黄组各32只,后3组又分为治疗前及治疗后1、3、9d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烫伤后24h分两次腹腔注射内毒素(20mg/kg)进行“二次打击”,烫伤组和脓毒症组分别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内毒素打击24h后腹腔注射头孢曲松120mg/kg,间隔12h,分两次给予,大黄组内毒素打击后24h在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的同时予以大黄50mg/kg灌胃,每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9d取大肠内容物及肝脏、肺脏、肠系膜淋巴结、血液,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烫伤大鼠头孢曲松治疗前大肠内容物肠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变化不显著[(5.86±0.62)10gcfu/g比(5.52±0.41)logcfu/g3;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肠杆菌数量[(8.96±0.73)10gcfu/g]明显增加(P〈0.01),应用头孢曲松治疗后3d、9d肠杆菌数量[(4.43±0.64)logcfu/g,(5.82±0.99)logcfu/g]明显减少(P均〈0.01),大肠杆菌减少或消失,代之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大黄组肠杆菌数量C(8.24±1.32)logc{u/g3下降不显著,且大肠杆菌比例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等数量减少。大黄在烫伤脓毒症早期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率(1d移位率40.62%比6.25%,P〈0.05)。结论大黄对创伤、脓毒症大鼠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减弱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选择作用,同时在脓毒症早期能抑制肠道细菌的移位。
- 陈德昌马丽琼刘绍泽
- 关键词:细菌细菌移位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