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手术
  • 3篇颅内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 2篇硬膜下积液
  • 2篇入路
  • 2篇术后
  • 2篇前循环
  • 2篇前循环动脉瘤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 2篇去骨瓣减压
  • 2篇去骨瓣减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科峰
  • 8篇龚坚
  • 5篇黄武
  • 5篇吴智远
  • 4篇文世宏
  • 3篇吴臣义
  • 3篇王有刚
  • 2篇王建
  • 2篇杨劲松
  • 2篇张立国
  • 1篇王明海
  • 1篇刘芳
  • 1篇王健
  • 1篇钱惠农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2009年
目的对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共12侧)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通过凋整头位和显微镜角度,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脑桥腹外侧面、小脑半球外侧面、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结论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符合微创原则,可良好显露岩斜区重要解剖结构。
吴臣义龚坚黄武刘科峰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尸体解剖显微镜检查乙状窦后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其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9年
刘科峰龚坚黄武杨劲松吴智远吴臣义钱惠农文世宏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翼点入路
术前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术前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84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病人中死亡41例(48.8%),存活43例(51.2%),其中植物生存7例,重残12例,中残11例,良好13例。患者瞳孔散大的时间、血肿的类型及急性脑膨出后行迟发性血肿清除与否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①缩短脑组织受压时间,尽早清除血肿;②充分减压;③后期综合治疗措施的运用是治疗该病的三个关键措施。
文世宏黄武刘科峰龚坚
关键词:颅脑损伤瞳孔散大
钛网修补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时机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钛网修补时机的选择。方法: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分为早期组46例和晚期组42例,比较2组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改善及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评分。结果:早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5例,术后改善15例(60%);晚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2例,术后改善11例(50%);早期组改善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6.3±13.9)分、(75.9±16.4)分;晚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0.8±17.2)分、(67.1±18.5)分;2组2年后RFLI评分均高于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应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文世宏刘科峰吴智远龚坚王建张立国
关键词:颅骨缺损钛网颅骨修补术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5例进展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持续引流5-6天后拔除引流管;处理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持续引流7-12天后拔管。头颅CT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采取钻孔引流术的对照组治愈率为31.25%,19例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的处理组治愈率为78.95%。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计算P=0.007)。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进展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一有效方法。
刘科峰龚坚黄武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钻孔引流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颅脑损伤
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结果 20例动脉瘤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其中16例窄颈动脉瘤患者给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4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19例,瘤颈残留1例,部分栓塞0例。无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发生。16例动脉瘤随访3~12个月,无动脉瘤复发。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0分10例,1分9例,2分1例。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因素。
刘科峰王有刚王健龚坚吴智远黄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前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
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显微手术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行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32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在24 h内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术,其中1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周复查CTA均完全夹闭动脉瘤,1例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分级5级5例(15.6%),4级12例(37.5%),3级12例(37.5%),2级2例(6.3%),1级1例(3.1%)。预后满意率为53.1%。结论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满意。
吴臣义孙彦军邹飞辉刘芳杨劲松王明海刘科峰王有刚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颅内血肿
有创颅内压监测和阶梯式方案治疗进展性脑挫裂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进展性脑挫裂伤颅内压变化,及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控制颅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硬膜下或脑室内探头置入颅内,并持续监测颅内压,运用阶梯式治疗方案降低颅内压。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9例患者随即转开颅手术;12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中8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ICP持续上升转开颅手术。GOS评分5分13例,4分8例。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客观、准确和及时反应颅内压变化。阶梯式治疗方案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刘科峰吴智远龚坚文世宏王有刚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压预后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文世宏刘科峰吴智远龚坚王建张立国
关键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