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敏

作品数:133 被引量:568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胆汁
  • 42篇原发性
  • 41篇肝炎
  • 39篇胆汁性
  • 39篇原发性胆汁性
  • 37篇抗体
  • 33篇自身免疫
  • 31篇肝硬化
  • 29篇自身免疫性
  • 29篇免疫性
  • 28篇肝病
  • 20篇药物性
  • 19篇肝硬化患者
  • 17篇自身抗体
  • 15篇药物性肝损伤
  • 15篇自身免疫性肝...
  • 15篇细胞
  • 15篇病理
  • 13篇胆汁性肝硬化
  • 13篇原发性胆汁性...

机构

  • 1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济宁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国家卫生计生...

作者

  • 133篇刘燕敏
  • 62篇廖慧钰
  • 61篇黄云丽
  • 53篇闫惠平
  • 48篇黄春洋
  • 47篇韩莹
  • 29篇张小丹
  • 27篇张海萍
  • 23篇赵艳
  • 23篇边新渠
  • 22篇单晶
  • 19篇赵丹彤
  • 18篇任美欣
  • 17篇杜晓菲
  • 17篇陈杰
  • 14篇孙丽梅
  • 13篇冯霞
  • 12篇刘妍
  • 9篇冯霞
  • 8篇王淑珍

传媒

  • 20篇临床肝胆病杂...
  • 17篇中华肝脏病杂...
  • 7篇北京医学
  • 7篇继续医学教育
  • 5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临床荟萃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第五届全国肝...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14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视不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早诊早治被引量:4
2022年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疾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引起,包括以肝细胞损伤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胆管损伤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也包括具有上述两种疾病主要特征的重叠综合征,近来IgG4相关肝胆疾病也被列入此类,如不及时诊治,可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病均有各自特点,随着自身免疫性肝病知识普及,专业医生对此类疾病认识程度逐渐增加,多数较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病能够早期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但也有一些患者表现或化验指标不典型,易被延误诊断,所以对于不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早辨别,及时诊治非常重要。
黄春洋刘燕敏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硬化性治疗学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总结非肝硬化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临床特点,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肝硬化期PBC患者治疗前及应用UDCA治疗12个月后的症状、体征、生化免疫学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指标。结果本组患者临床分期为Ⅱ期31例,Ⅲ期29例。临床症状以黄疸(48.3%)、乏力(46.7%)、皮肤瘙痒(45.0%)为主。60例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29例(48.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23例(38.3%),均为轻度升高;血清IgM升高58例(96.7%),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60例(100.0%),M2亚型阳性55例(91.7%)。经过UDCA规范治疗12个月后,ALT、AST、TBIL、ALP、γ-GT、IgA、IgM、IgG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55例达到巴塞罗那生化应答标准,37例达到巴黎生化应答标准。Ⅱ期应答率高于Ⅲ期、巴塞罗那标准评价PBC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高于巴黎标准(P均﹤0.05)。治疗12个月后患者肝脏瞬时弹性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7±3.1)kPa vs.(7.8±3.8)kPa,P<0.05]。结论 PBC多见于中年女性,以乏力、黄疸、瘙痒为常见症状,血清ALP、γ-GT和IgM水平升高,AMA和(或)AMA-M2亚型阳性有助于PBC诊断。UDCA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对PBC早期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黄春洋刘燕敏黄云丽赵丹彤陈义森林伟王淑珍廖慧钰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熊去氧胆酸抗线粒体抗体
妊娠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观察妊娠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收治的HPS患者6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妊娠相关HPS患者中3例为初次妊娠,3例为再次妊娠。1例患者发生于妊娠早期,2例患者发生于产褥期。6例患者原发病以感染为主要原因,2例为病毒感染,2例为细菌感染,1例为成人Still病,1例病因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以持续高热、脾肿大最多见。所有患者均有sCD25的显著升高和NK细胞活性的下降,除血细胞减少外,肝功能损害、高三酰甘油血症、铁蛋白升高在妊娠相关HPS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6例患者均获得长期生存并仍在随访中。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存在异常的免疫调节,容易诱发炎性反应,继发HPS,对于妊娠期及产褥期出现持续发热、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的患者,需考虑到HPS可能,应积极检测相关指标,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任美欣韩莹边新渠黄春洋杜晓菲张小丹刘燕敏黄云丽廖慧钰单晶
关键词:妊娠期产褥期噬血细胞综合征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阳性的肝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研究肝功能异常伴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阳性患者临床与实验 室特点。方法 收集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5500例,分别完成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 8例(0.15%) 患者榆测出 SLA/LP 抗体阳性,女性6例,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27岁和33岁,8例 中6例无甲、乙、丙、丁、戊型等病毒性肝炎现症感染证据,2例分别伴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无现症 感染证据。8例中7例已发展至肝硬化,除 SLA/LP 抗体阳性外,抗核抗体均为阳性,部分患者伴抗平滑肌 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氧酶复合物阳性。结论 SLA/LP 抗体在所检测患者 中阳性率较低,以女性患者为主,多数临床与实验室特点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征,女性患者慢性肝病原 因未名者应检测此抗体。
刘燕敏闫惠平檀玉芬刘妍冯霞孔淑玲
关键词:肝疾病
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翻转教学在传染病见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传染病见习教学目前存在较多问题:教学资源、时间均有限,教学任务重、患者配合度差、见习难度大等。这导致了传统的见习方法在传染病教学中存在多种不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质量是传染病教学一直面临的问题。为改善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解决传染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课题组将“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入课堂,采用“微课”为载体,结合以往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中的经验,探索“翻转课堂”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证实基于典型病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可作为传染病临床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选择方法。
韩莹单晶陈杰黄云丽黄春洋单云竹刘燕敏赵艳
关键词:传染病教学病历
31例小儿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药物性肝损害(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过敏反应或机体特异质所致的肝脏疾病。近年来药肝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关小儿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报道极少。本文通过对我...
廖慧钰王淑珍高珊刘燕敏黄云丽林伟黄春阳
肝病患者血清NAG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13例,分别检测血清中NAG活性。结果:(1)肝癌患者血NAG为(12.26±0.81)U/L,比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高。(2)NAG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有相关性。结论:血清NAG活性的检测,有助于肝癌、肝硬化及肝炎的鉴别诊断。
韩莹刘燕敏丁惠国计云霞
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患者ALT水平分别为(412.1±387.5)u/L和(376.0±319.7)U/L,AST为(352.5±457.9)U/L和(198.8±142.7)U/L,总胆红素为(109.7±104.8)mol/L和(102.4±135.7)μmol/L,直接胆红素为(66.4±73.3)mol/L和(61.2i72.1)umol/L,碱性磷酸酶为(133.4±50.1)u/L和(147.4±97.3)u/L,Y-谷氨酰转肽酶为(139.9±134.1)U/L和(180.6±227.9)U/L,白蛋白为(41.3±4.9)g/L和(39.8±5.3)g/L,球蛋白为(25.1±5.3)g/L和(28.6±5.1)g/L;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除球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JD〈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部分可检出自身抗体,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组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滴度均≤1:320;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可检出高滴度ANA、抗线粒体抗体,其中ANA滴度≥1:320的患者15例,7例患者ANA为1:1000。结论肝功能指标无助于鉴别急性或慢性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出现高滴度自身抗体,应注意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
刘燕敏闫惠平韩莹张立洁刘妍廖慧钰陈义森黄云丽赵国庆丁惠国
关键词:中毒性肝功能实验自身抗体慢性损害
不同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HBV感染人群T细胞对HBV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差别及特征。方法76例研究对象分为四组,乙肝携带者组和既往乙肝感染患者组、急乙组、慢乙组,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对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sAg、HBcAg和HBeAg免疫应答。结果(1)携带者组对HBeAg的反应频率较高,而既往感染者对HBcAg和HBeAg的反应频率较高。急乙组和慢乙组对三种蛋白的反应频率无差别。(2)急乙组和慢乙组对HBsAg的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既往感染组。急乙组、慢乙组和既往感染组对HBcAg的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携带者组。对HBeAg的反应频率各组间无差别。(3)慢乙组对HBcAg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HBsAg。既往感染组患者对三种蛋白的反应强度依次为HBcAg〉HBeAg〉HBsAg。急乙组和携带者组对三种蛋白的反应强度无差别。(4)对HBsAg的反应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急乙组〉慢乙组〉携带者组和既往感染组。对HBcAg的反应强度是急乙组和慢乙组和既往感染组明显强于携带者组。对HBeAg的反应强度,急乙组高于慢乙组,其余各组间无差别。结论急乙、慢乙和既往感染者对HBcAg的T细胞免疫反应为主,而携带者以HBeAg的T细胞免疫反应为主。
冯霞闫惠平廖慧钰刘燕敏张国元林芳赵艳黄云丽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在药物性肝损伤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血清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药物性肝损伤(DILI)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的血清学特点,以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802例DILI患者实验室资料,分析血清中AMA-M2阳性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将同时期就诊的120例PBC患者血清学资料作为对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对于各组数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免疫球蛋白M检测结果做秩和检验,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802例DILI患者中,AMA-M2阳性占5.1%(144/2802),其中77.1%(111/144)为单纯DILI,22.2%(32/144)为DILI合并PBC,0.7%(1/144)为DILI合并干燥综合征。单纯DILI组AMA-M2多为中、低水平,低于PBC组及DILI合并PBC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ILI合并PBC组与PBC组AMA-M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ILI组和DILI合并PBC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85.92±653.04)U/L、(501.45±512.67)U/L和(373.47±502.60)U/L、(335.97±513.96)U/L,均显著高于PBC组[(106.33±134.08)U/L、(112.59±152.20)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纯DILI组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为(152.58±81.46)U/L,低于PBC组的(237.86±215.0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ILI组的免疫球蛋白M水平为(1.76±1.16)g/L,低于PBC组[(4.74±5.74)g/L]和DILI合并PBC组(3.31±1.68)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单纯DILI组中,2.7%患者出现肝硬化;42.3%患者AMA-M2滴度降低,其中14.4%患者AMA-M2滴度降至正常;13.5%患者AMA-M2滴度上升,5例患者发展为PBC。结论AMA-M2并非仅见于PBC患者中,中低水平甚至高水平的AMA-M2可在DILI患者中检出。对于AMA-M2阳性的DILI患者首先需鉴别是否合并PBC;其次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并对患者�
孙丽梅闫惠平娄金丽王扬赵艳于艳华张海萍刘燕敏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