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
- 作品数:106 被引量:46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用于小动物颅骨的开颅定位系统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小动物颅骨的开颅定位系统,设置有:中央处理器;CT扫描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字成像系统;三维图像输出系统;头颅矢量坐标输出系统;图像坐标合成系统;显示系统。本发明通过头颅矢量...
- 刘喆王改梅艾琪毕晓晨高梦毛旭清
- 文献传递
- 电针不同时间介入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局灶性脑血流、认知功能及炎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时间介入对慢性脑缺血(CCI)大鼠局灶性脑血流(r CBF)、认知功能及炎性损伤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手术组27只。手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法复制CCI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4周组、电针1周组3个组,各组均选取8只,假手术组亦取8只。电针4周组电针干预4周,电针1周组最后1周进行电针干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造模前、造模后、处死前r CBF,Morris水迷宫评定大鼠认知功能,ABC-ELISA法检测海马IL-6、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术后r CBF显著下降,且低于本组术前(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 CBF水平降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短,第2~5日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增长,IL-6、TNF-α和IL-1β水平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4周组r CBF水平升高,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长,第3~5日逃避潜伏时间缩短,IL-6水平增加,IL-1β水平下降(P<0.05,P<0.01);电针1周组第5日逃避潜伏时间缩短(P<0.05)。与电针1周组比较,电针4周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长,第5日逃避潜伏时间缩短(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CCI大鼠r CBF和认知功能,减轻炎性损伤,早期干预作用更显著。
- 韩德雄刘喆冯培培吴泽民
- 关键词:电针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
- 刘喆教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经验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介绍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总结刘喆教授应用醒脑开窍和接气通经两种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 叶雷刘喆
-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
- 手术创伤应激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1年
- 外科手术所致应激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外科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处理不当会有严重后果,而手术应激反应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重点讨论外科手术对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的影响。
- 沈颖洁刘喆
- 关键词:手术应激炎性细胞因子
- 针刺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7年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P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氧自由基损伤、调节中枢胆碱能系统与突触功能、提高应激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文章从这些方面就针刺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 黎娜艾琪殷洁刘喆
- 关键词:针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9年
-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之后处第3位的致死性疾病,血管性痴呆被认为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
- 魏居瑞刘喆何方董君刘奎伟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治脑组织损害缺血缺氧性临床综合征致死性疾病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后血管性痴呆(VD)大鼠不同时相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电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VD模型,分为1周组,2周组,4周组和6周组,其中每一组又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BDNF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电针的影响,并通过Morris水迷宫来观察各组神经行为学的改变。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同时相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BDNF 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升高(P<0.05),而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模型组好(P<0.01,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海马BDNF mRNA的表达,可能是针灸治疗治疗VD,改善VD大鼠症状的可能机制之一。
- 刘佩刘喆魏居瑞夏玮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电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学习记忆
- 椎动脉缺血后大鼠脑组织的组织学改变
-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或双侧椎动脉结扎后大脑的组织学改变。方法将29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A 组,结扎双侧椎动脉;B 组,结扎单侧椎动脉;C 组,假手术组。术后1、2、3、 4周后取材,全脑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A 组动物在术后1...
- 高根德蔡雪霞方方赵敏刘喆梁兆龙
- 关键词:椎动脉缺血坏死
- 文献传递
- 围手术期电针介入治疗术后肠梗阻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电针(EA)介入对术后肠梗阻(POI)大鼠小肠动力的干预作用,探索EA治疗POI的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调控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余组大鼠均行POI造模。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前48h、24h、0.5h,造模手术中全程和造模后6h、12h、24h给予电针治疗,穴取双侧"足三里",频率5Hz,强度1~2mA,时间30min;假电针组大鼠于相同时间段给予假电针刺激;模型组仅行相同固定;假手术组不予处理。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h、12h和24h随机选取5只大鼠检测小肠动力,并处死,取小肠肌层行c-kit和P2X7mRNA检测,于造模后24h行c-kit免疫荧光检测。结果:造模后6h、12h和24h,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小肠动力均明显低于同期假手术组(均P<0.01);造模后6h和12h,电针组大鼠小肠动力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4h,电针组大鼠小肠动力优于同期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均P<0.05),假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h、12h和24h,模型组大鼠小肠肌层c-kit mRNA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而P2X7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均P>0.05)。造模后24h,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小肠肌层c-kit mRNA表达和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提升POI大鼠小肠动力,缩短POI恢复时间,可能与其提升小肠肌层ICC数量密切相关。
- 房军帆汪雯邵晓梅杜俊英方剑乔刘喆
- 关键词:术后肠梗阻电针CAJAL间质细胞
- 刘喆教授针刺治疗老年人复视经验介绍
- 2014年
- 老年人复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针刺能调节人体阴阳,并改善老年人神经系统的退变。刘喆教授在临床运用独特的针刺疗法,以风池穴为主穴治疗老年人复视取得显效,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 王昕颜思思刘喆
- 关键词:复视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