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α和S100B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α干扰素(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为研究组,同时纳入5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不同症状、阶段及预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脑脊液和血清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恢复期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期(P<0.01)。1年随访发现,预后差的患儿在入院时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重症及急性期为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α和S100B蛋白水平变化对评价病毒性脑炎的病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胡伟伟刘志广李伟袁方刘丙丽刘君朱亮王江波曹培卫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Α干扰素S100B蛋白脑脊液
- 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60 m L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再联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D变化、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1个月及6个月末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分别为(9.57±2.46)分、(8.84±2.54)分、(7.25±2.3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22±2.92)分、(15.35±3.24)分、(13.76±2.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 d、7 d和14 d末的FMD分别为(5.83±0.84)%、(6.47±0.62)%、(8.26±0.5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0.76)%、(5.62±0.79)%、(5.82±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末的血浆黏度(1.09±0.34)m Pa·s、全血黏度高切(2.71±0.85)m Pa·s、全血黏度低切(5.62±0.63)m Pa·s和纤维蛋白含量(2.26±0.66)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7±0.39)m Pa·s、(3.58±0.97)m Pa·s、(6.52±0.83)m Pa·s、(3.35±0.7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65%,显效率为6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和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1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 袁方李伟刘丙丽张冠群刘君朱亮王江波刘志广
- 关键词:醒脑静脑蛋白水解物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及保护机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保护机制。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OD(99.22±10.04)U/ml高于对照组的(87.51±9.21)U/ml,MDA(4.55±0.71)nmol/ml低于对照组的(6.15±0.92)nmol/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SS评分(17.81±4.26)分、BI评分(59.29±9.03)分优于对照组的(24.39±5.75)、(46.59±9.14)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可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且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李君张冠群刘君朱亮王江波张宁刘涣
-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48例为病例组,其中出血性脑卒中36例,缺血性脑卒中11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72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受检者的血清HCY水平,分析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并比较不同HCY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的关系。结果 148例患者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69例、52例与27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23.28±7.24)μmol/L和(22.34±8.46)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6±4.5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2,P<0.05);重度、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43.02±10.36)μmol/L、(29.12±10.21)μmol/L和(18.82±9.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1,P<0.05);HCY水平等级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1);HCY(+++)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为37.78%,明显高于HCY(++)组的20.41%和HCY(+)组的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老年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而且有助于评估脑卒中预后。
- 李伟袁方刘丙丽张冠群刘君朱亮王江波刘志广
-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 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被引量:3
- 2010年
- 张冠群崔晓刘君陈国芳李传玲张青山赵宝忠胡春艾
- 关键词:甲泼尼龙
- 缺氧/复氧后星形胶质细胞AQP5表达的变化及亚低温的干预效应
- 2012年
-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条件下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变化以及亚低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生24 h内的SD大鼠,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常温组及亚低温组。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37℃及32℃时,缺氧/复氧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作为细胞受损指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各个时间点AQP5的表达变化及亚低温的干预效果。结果 (1)缺氧4、8 h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可见活化逐渐明显,而亚低温干预的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力变化均较相应的常温组明显减轻;(2)缺氧及复氧早期AQP5的表达水平降低,复氧后6 h随着时间延长AQP5表达明显增多,在复氧≤8 h常温组及亚低温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复氧后10、12 h AQP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3)在复氧后各时间点亚低温组AQP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或0.01)。结论亚低温可以减轻缺氧/复氧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通过降低AQP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亚低温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之一。
- 刘君董瑞国李晓宾张冠群崔晓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5亚低温
- 缺氧/复氧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和5表达变化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AQP)4和5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与AQP4和AQP5的关系。方法:取新生24h内的SD大鼠皮质新鲜脑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以95%N2和5%CO2造成细胞缺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用锥虫蓝染色法测定缺氧及复氧后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数以反映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能力,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及复氧后各个时间点AQP4、AQP5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4及8h后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出现细胞损伤的表现。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后4及8h有少量细胞死亡(P<0.05),随着复氧时间延长细胞死亡数亦逐渐增多(P<0.01);缺氧4及8h后,AQP4、AQP5阳性表达细胞数均减少(P<0.01),而复氧后AQP4、AQP5阳性表达细胞数逐渐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强,但复氧时出现明显损伤;AQP4、AQP5表达的变化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存在相关性。
- 樊红彬刘君董瑞国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水通道蛋白5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09—2018-09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仅用丁苯酞单药治疗,实验组在丁苯酞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后评估2组不同治疗方案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用药前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NIHSS评分为(2.87±2.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2±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效率为73.5%,实验组为94.1%,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丁苯酞治疗,较丁苯酞单药应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未见明显增加。
- 刘君衡卫卫刘焕张冠群王江波李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
-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 <正>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天内,60mg/...
- 张冠群刘君崔晓
- 文献传递
- 异烟肼致精神症状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就异烟肼治疗后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7岁。肺结核病史30a。因发热20d,胡言乱语3d以结核性脑膜炎于2010-06-12收住入院。入院前20d出现发热、咳嗽、血痰,在某传染病院诊断为肺结核(复发),
- 张冠群崔晓刘君
- 关键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