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波在眼外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 1995年
- 超声波在眼外肌炎诊断中的应用北京医院眼科刘向利,夏群急性眼外肌炎临床上较为少见,且缺少特征性表现,很难作出正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两例经超声检查确诊的眼外肌炎。方法我科采用美国生产的Sonomeds眼科专用...
- 刘向利夏群
- 关键词:超声波诊断
- 我国开展角膜塑型术的现状及问题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国内角膜塑型术开展三年状况。方法 :复习并总结了 2 0 0 0年 12月底前发表于国内眼科专业期刊上的角膜塑型术文章 ,客观、全面地总结了角膜塑型术的临床疗效、治疗合并症及存在问题。结果 :经治疗 ,所有患者近视度数下降 ,裸眼视力提高 ,疗效与近视程度有关。治疗中伴有角膜曲率、厚度和表面地形变化。治疗中常见合并症有角膜染色、角膜溃疡、重影、结膜炎、镜片污染和异物滞留等。结论 :角膜塑型术是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目前仍存在某些问题有待解决。
- 夏群关航刘向利张文菊
- 关键词:角膜塑型术近视角膜曲率OK镜角膜厚度
- 后巩膜炎的超声诊断被引量:4
- 1998年
- 刘向利夏群栾树林
- 关键词:巩膜炎后巩膜炎超声波诊断
- 戴不合适眼镜所致老年人视疲劳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通过对戴不合适眼镜所致老年人视疲劳的探讨,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00例老年视疲劳患者进行验光试镜,核对原老视镜,用Duanes视标检查辐辏和调节近点,并检查视功能。结果100例(200眼)均为老视和屈光不正,原100例老视镜中70%球镜和78%的柱镜有误差(≥±050D),光学中心距离与瞳孔距离差异有显著性(P<001),92%的光学中心距离较瞳距大2mm以上,垂直方向光学中心52%有误差。戴不合适眼镜为主因引起视疲劳占52%。结论戴不合适眼镜是引起老年人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 关航夏群刘向利张尧贞
- 关键词:视力疲劳眼镜老年人
- 水凝胶单体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00年
-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水凝胶单体折叠式人工晶体 (Hydroview I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经 3.2~ 3.8mm巩膜隧道切口植入 Hydroview IOL 6 8眼 (5 0例 ) ,分析术中状况及术后视力、散光、晶体的中心偏位及主要的术后并发症。随访6~ 12月。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为 6 5眼 (95 .6 % ) ,最佳矫正视力≥ 1.0者为 5 4眼 (79.4% )。手术前后平均散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术前 0 .6 8± 0 .70 D,术后 0 .71± 0 .70 D (P>0 .0 5 )。 5 9眼 (86 .8% )晶体无偏位 (<0 .2 5 mm)。无明显与晶体相关并发症。结论 :新型 Hydroview IOL植入方便 ,伸展快 ,术后视力好 ,中心稳定性良好 。
- 郭晓萍高岩陈彤刘向利李龙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
-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疑似患者眼前节特点的研究
-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疑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节结构特点,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从2005—2006年于我院门诊检查发现浅前房并进行暗室俯卧试验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疑似患者48例94只眼,
- 王铮赵晶刘向利崔宝华
- 关键词:生物显微镜眼前节疑似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文献传递
- 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改变(英文)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角结构的改变。方法:对46例(5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mo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mo前房深度明显增大(P<0.01);500μm处小梁虹膜夹角(TIA500)、250μm和50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AOD250、AOD500)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P<0.01),TIA500平均比值(术后TIA500/术前TIA500)为1.65(1.12~4.91),AOD250平均比值(术后AOD250/术前AOD250)为1.81(1.06~2.67),AOD500平均比值(术后AOD500/术前AOD500)为1.65(1.01~2.76),均与术前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显著增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房角宽度;术前前房角越窄,术后前房角的变化程度越大。
- 郭晓萍高岩陈刚刘向利
- 关键词:超声检查前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 196例 (2 5 5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试验组 (12 1只眼 ,使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和对照组 (134只眼 ,使用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患者术后的远、近视力 ,观察配镜情况、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 3个月至 1年。结果 术后 3个月 ,试验组裸眼远视力≥0 5者 10 7只眼 ,≥ 1 0者 2 7只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试验组裸眼近视力≥ 0 5者 93只眼 ,≥ 1 0者 2 2只眼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术后 1个月 ,试验组人工晶状体双襻位置不对称 6只眼 ,均未影响视力恢复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为 0 31D。试验组双眼手术者中33 3%阅读时戴镜 ,对照组 90 0 %阅读时戴镜。两组术后视觉异常症状均不明显 ;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试验组 6只眼 ,对照组 12只眼。结论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裸眼远视力 ,而且可使患者的裸眼近视力明显提高 ;手术安全、可靠 ,无特殊并发症。
- 陈彤高岩刘向利陈岗林广杰
- 关键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 失败滤过泡的UBM观察与再手术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手术部位组织结构改变 ,探讨利用原小梁切口再手术可行性。方法 :16例 2 2眼失败滤过泡患者 ,用UBM测量原小梁切除口大小 ,巩膜瓣下通畅程度及滤过泡内有无腔隙 ,并结合房角镜观察内口大小及裂隙灯检查滤过泡形态并分级。切口及巩膜瓣下腔隙存在者取原手术区行引流术 ;无巩膜瓣下腔隙存在者 ,选择新手术部位 ,常规小梁切除。两种术式均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结果 :UBM显示小梁手术切除口。宽×长×厚平均 3 5 7 5 5× 996 16× 416 2 2± 110 5 2× 3 78 11× 64 0 8um ,并有巩膜瓣下腔隙9眼 ;小梁切除口浅或窄或不规则并且无引流道者 13眼。 4眼利用原小梁切除通道行引流术 ,眼压控制。 4眼选择新的手术部位行小梁切除。结论 :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原因多种。UBM检查可提供滤过道粘连发生起始部位 ,利用原通畅的小梁瓣下通道作引流可保留正常结膜 ,手术简单 ,易行 ,有效。
- 曹群刘向利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UBM小梁切除术手术方式
- 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改变被引量:3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角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 4 6例 (5 0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个月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 1个月前房深度明显增大 (P <0 0 1) ;5 0 0 μm处小梁虹膜夹角 (TIA5 0 0 )、2 5 0 μm和 5 0 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 (AOD2 5 0、AOD5 0 0 )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 (均P <0 0 1) ,TIA5 0 0平均比值 (术后TIA5 0 0 /术前TIA5 0 0 )为 1 6 5 (1 12~ 4 91) ,AOD2 5 0平均比值 (术后AOD2 5 0 /术前AOD2 5 0 )为1 81(1 0 6~ 2 6 7) ,AOD5 0 0平均比值 (术后AOD5 0 0 /术前AOD5 0 0 )为 1 6 5 (1 0 1~ 2 76 ) ,均与术前值呈显著负相关 (均P <0 0 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显著增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房角宽度 ;术前前房角越窄 ,术后前房角的变化程度越大。
- 郭晓萍高岩陈刚刘向利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