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江
- 作品数:132 被引量:8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丙泊酚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与对照组,制备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在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以丙泊酚(25μmol/L,以950 mL/L乙醇为溶剂)或950 ml/L乙醇(3μL/h)。再灌注结束后,将缺血区剪下,制备石蜡切片,采用TUNEL技术检测心肌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的Bcl-2和Bax水平。结果丙泊酚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分别为(3 5.2±6.7)%(、5.2±0.8)%(t=28.1,P<0.01);Bcl-2表达降低,分别为5.7±1.3、1.8±0.8(t=11.9,P<0.01);Bax增高,分别为9.1±1.3、5.9±1.3,(t=11.9,P<0.01)。结论大剂量丙泊酚促进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提高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丙泊酚对Bcl-2/bax的调节可能是其促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 张彦清刘保江田首元
- 关键词:丙泊酚BAX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需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颈内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为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 聂丽霞刘保江
- 关键词:超声引导静脉穿刺置管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后腹腔镜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在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后腹腔镜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均采用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三组丙泊酚TCI浓度均为3μg/ml;Ⅰ、Ⅱ、Ⅲ组瑞芬太尼的浓度分别为4,6,8 ng/ml。监测麻醉前10min(T1),插管后1 min(T2),后腹膜腔充气后10 min(T3),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1 min(T4)的平均动血压(MAP)、心率(HR)和血糖变化。记录术毕呼吸意识恢复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内MAP在T2均较T1明显下降(P<0.01),HR在T2、T3均较T1明显下降(P<0.01)。三组间各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T4时点血糖均较T1增高(P<0.05),而Ⅰ组升高程度高于Ⅱ、Ⅲ组(P<0.01)。术毕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I 6 ng/ml瑞芬太尼复合3μg/ml丙泊酚,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不良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恢复。
- 钟文晖刘保江杨春艳王建刚
- 关键词: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腹腔镜
- 静吸复合全麻下维库溴铵药效动力学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比较 4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下维库溴铵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41例 ,全麻气管内插管后随机用 4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 ,即静脉组 (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地氟醚组 (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地氟醚 )、异氟醚组 (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异氟醚 )和安氟醚组 (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安氟醚 )之一维持麻醉 ,在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达 0 6MAC(minimumaveolarconcentration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时静注维库溴铵 (0 .0 5mg/kg) ,肌松监测用四个成串刺激法 ,比较起效时间 ,高峰作用时间 ,临床肌松时间 ,恢复指数 ,TR达 0 .7时间和TR达 0 .9时间。结果 地氟醚组 ,安氟醚组 ,异氟醚组 3组之间各指标无差异。起效时间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快于静脉组 ;高峰作用时间异氟醚组长于静脉组 ;临床肌松时间异氟醚组长于静脉组 ;其他各指标 4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复合低浓度 (0 .6MAC)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时 ,对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的影响无差别 。
- 杨保仲刘保江
- 关键词:全身麻醉维库溴铵药效动力学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行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余淑珍郭剑津刘保江王肇云
- 关键词:复合丙泊酚气管插管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安全性
- 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及相关基因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薛朝霞刘保江
- 关键词:体外循环基因表达心肌保护
- 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犬肝细胞线粒体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犬肝细胞线粒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n=5):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小剂量异丙酚组(P1组)及大剂量异丙酚组(P2组)。以10ml/min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50~200ml,同时从股动脉缓慢放血100~150 ml,使平均动脉压(MAP)不低于85 mm Hg。S、I/R组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30 mg/kg、维库溴铵0.3mg/kg麻醉诱导,P1、P2组依次静脉注射异丙酚6mg/kg、维库溴铵0.3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S、I/R组间断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维持麻醉,P1、P2组以血浆靶浓度6、12μg/ml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30 min后麻醉维持同S组。缺血期间回输自体血,维持MAP不低于80 mm Hg。I/R、P1组、P2组气管插管后30 min制备肝缺血(缺血30 min)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细胞线粒体Na+-K+-ATP酶活性,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血浆ALT、AST活性升高,肝细胞线粒体Na+-K+-ATP酶活性降低,肝线粒体损伤,异丙酚可减弱肝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上述改变,以大剂量效果较好。结论异丙酚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犬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呈剂量依赖性。
- 薛朝霞刘保江魏志刚阴泽民程俊录
- 关键词:二异丙酚肝细胞再灌注损伤
- 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9年
- 海脉素(Haemaccel,Hm)为胶体血浆替代品、具有较好的补充血容量作用。笔者观察了30名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使用Hm急性稀释血液过程中的机体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血液有形成分和血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有无过敏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
- 刘保江韩冲芳吕洁萍
- 关键词:稀释性自身输血心脏外科手术海脉素
- 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6μg/mL ,术中连续监测MAP、HR、SpO2 、HRV。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开始后,LF、HF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P <0 .0 5 ) ,停药后,LF开始回升,而HF则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回升,LF/HF逐渐增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可以一过性地抑制自主神经的功能,并且对迷走神经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
- 王丽丽刘保江
- 关键词: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
- 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对甲醛致痛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在甲醛致痛大鼠模型中鞘内注射奈福泮对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奈福泮镇痛的脊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盐酸奈福泮组(N组)。鞘内置管后5 d,F组、NS组及N组大鼠于左后足掌部皮下注射5%甲醛100μL,注射甲醛前20min,NS组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N组鞘内注射5μL盐酸奈福泮(100μg)后经导管注入15μL生理盐水冲管,C组足底注射100μL生理盐水。采用疼痛加权评分评价疼痛行为学,并在足底注射2h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COX-2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F组、NS组脊髓背角COX-2表达增加(P<0.05);与F组、NS组比较,N组脊髓背角COX-2表达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可抑制甲醛炎性疼痛引起的脊髓中COX-2表达增加,可能与奈福泮的镇痛作用有关。
- 赵建力刘保江
- 关键词:盐酸奈福泮福尔马林环氧化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