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玲玲
-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靖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采用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价值。方法:于2022年6月-2024年6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R)、内源性呼气末正压(iPEEP)、静态肺顺应性(Cst)]、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 H值]、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iPEEP、PaCO_(2)、MDA、SF、CRP低于对照组,Cst、PaO_(2)、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RDS治疗中应用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可促进患儿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改善,也能改善免疫及炎症指标水平。
- 俞玲玲吴萍吴晓晖赵映敏
- 关键词: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化应激
-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7例,予NCPAP(n-CPAPFlowSystem,EME英国)辅助治疗,监测患儿在NCPAP前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结果47例病人中43例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血氧分压和pH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 黄蕴赵映敏杨晓京孙祖红俞玲玲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血气分析
- 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模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考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中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技术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7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6例,实验组患儿接受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检测0、12、24 h和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_2)、P/F、a/APO_2,记录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0、12、24 h和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P/F、a/APO_2、Sa 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上机时间和氧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气漏、BPD、颅内出血、肺出血、通气失败和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鼻损伤率和腹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氧合功能,减少CO_2潴留,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黄蕴俞玲玲朱敏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改良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4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INSURE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INSURE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反流、经皮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气漏综合征、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传统、改良INSURE技术均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但改良INSURE技术还能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
- 俞玲玲吴萍陆红霞刘灿萍
-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体位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体位护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感染、出血、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治疗,并且两组患儿均进行体位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O_(2)、PaO_(2)及pH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两组患儿PaCO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体位护理可以有效缩短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总用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刘灿萍俞玲玲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体位护理血气分析
-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探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胃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4年接受>14d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100例,进行分析。将100例早产儿中患有胆汁淤积症的患儿作为实验组,一共30例,其余没有出现胆汁淤积症的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胆汁淤积症患儿的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的时间和淤积程度和肝功能的情况。结果胆汁淤积症平均发生在胃肠外营养的(3.6±1.2)周,一般持续的时间平均为(12.6±5.1)周,胆红素峰值为134±63.5μmol/L,出现胆汁淤积症的患儿有74.6%出现肝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平均发生在胃肠外影响的(6.3±3.7)周,平均持续时间为(9.6±5.6)周。结论尽早的进行肠内喂养,缩短胃肠外营养的时间,避免窒息、感染等并发症可以减少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机率。
- 俞玲玲赵映敏黄蕴
- 关键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胆汁淤积症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 黄蕴赵映敏朱敏俞玲玲李剑云
-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常频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
- 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与儿童呼吸道感染喘息症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EDN)水平与呼吸道感染儿童喘息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之间就诊于我院的120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获取其一般临床信息,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END,比较喘息患者与非喘息患者外周血EDN等指标。结果12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其中喘息组40名、非喘息组80名。喘息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P<0.001),并且喘息组患者过敏性皮炎病史比例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P=0.019)。喘息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者(48.8±71.4 ng/mL vs.13.3±5.1 ng/mL,P<0.001)。喘息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显著高于肺炎(P<0.001)、普通上呼吸道感染(P<0.001)和扁桃体炎(P<0.001)患者,但这三组之间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岁以内、1~3岁和3~7岁的患者外周血EDN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喘息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血浆EDN水平显著升高,EDN可能是评估呼吸道感染儿童喘息症状的可靠生物标志物。
- 朱敏俞玲玲杨晓京黄蕴闻建军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喘息儿童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呼吸支持模式在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32例伴有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呼吸支持,观察患儿上机前后SpO2、PaO2、PaCO2、动脉血pH、BE、HCO3-变化,并观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上机后1h后SpO2、PaO2上升、PaCO2下降(P<0.05),12h后动脉血pH上升、BE下降,HCO3-上升,患儿临床治愈率为71.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1.3%。结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呼吸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透明膜病早产儿的肺部呼吸功能,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 黄蕴赵映敏俞玲玲钱垒李剑云
- 关键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更昔洛韦(浙江亚太50mg/支)10mg/(kg.d)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使用病毒唑1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0~14d。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神志恢复的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更昔洛韦是一种高效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药物。
- 俞玲玲赵映敏黄蕴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小儿更昔洛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