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若 作品数:66 被引量:524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硫酸盐环境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硫酸盐冻融-干湿循环耦合作用试验,研究Na_2SO_4溶液浓度对预加载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SEM、XRD微观分析方法研究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0%、5%、10%浓度Na_2SO_4浓度溶液冻融-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经历初期劣化、强化和后期劣化共三个阶段。Na_2SO_4溶液浓度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大,其中,5%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10%浓度,最后为0%浓度。冻融循环、干湿循环过程中的温度交变作用是初期劈裂抗拉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侵蚀过程中产生的Na_2SO_4晶体和石膏晶体对裂缝和孔隙起到填充作用,未水化水泥和硅灰二次水化产生的修复作用,共同作用使得劈裂抗拉强度经历了强化段;后期劣化阶段结晶更好的石膏晶体与钙矾石晶体等侵蚀性产物的有害膨胀应力与Na_2SO_4结晶应力共同作用造成基体损伤。5%浓度Na_2SO_4溶液耦合循环6次后,活性粉末混凝土、C60高性能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损失率分别为6.09%、48.89%,活性粉末混凝土在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远优于C60高性能混凝土。 安明喆 王海鹏 韩松 韩明明 余自若 张戈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劈裂抗拉强度 氯离子干湿循环对UHPC 受弯构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氯离子干湿循环对带裂缝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梁的影响,在UHPC梁中预制弯曲裂缝,浸泡在5.0%的NaCl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试验,而后测试其力学性能,并取样测定裂缝及其两侧的氯离子和化学结合水含量。结果表明:带裂缝的钢筋UHPC梁经过氯离子干湿循环后,材料内部发生了再水化,构件的抗裂性、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均有提升;氯离子在裂缝处沿梁体纵向扩散范围与裂缝宽度、干湿循环时间无关;由于UHPC材料的高致密性,氯离子从裂缝处沿梁体表面的扩散范围及向裂缝深处的扩散范围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带裂缝的UHPC构件具有优良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钢筋UHPC构件的初始裂缝宽度较小时,再水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裂缝,但初始裂缝宽度超过0.35 mm时无法修复。 李文 季城 张音 李志光 余自若 申耀杰 韩冰关键词:承载力 干湿循环 氯离子 薄腹板T型梁的稳定分析 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薄腹板T梁的稳定性理论分析,推导出列车运营荷载作用下梁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和腹板屈曲的极限承载力,并利用ANSYS对24m高强度混凝土T型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余自若 闫贵平关键词:T型梁 屈曲 有限元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断裂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2005年 在试验及观察的基础上,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断裂过程进行定性分析,给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裂纹发展原理及钢纤维的增韧机理,并分析其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的两个基本断裂特征。介绍了利用缺口梁三点弯曲试验确定混凝土拉伸软化本构方程的方法。基于Hillerborg模型,提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拉伸软化模型,根据三点弯曲断裂试验结果,确定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双线性拉伸软化曲线中的具体参数。据该软化曲线公式,计算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断裂能同试验得出的值相比,误差仅为0.9%。笔者得出的双线性软化曲线能较精确地反映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的断裂特性,可为今后进行RPC裂缝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定量计算的依据,对于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断裂能、尺寸效应等问题也很具意义。 余自若 阎贵平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三点弯曲试验 干旱大风环境下不同养护措施对桥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干旱风环境作用加速桥梁结构混凝土内部水分传输与相对湿度的降低,使得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易产生性能的劣化。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模拟干旱多风环境下C50塔柱混凝土内养护及内外协同养护方式对结构混凝土内部湿度、强度与抗裂性的影响,并提出干旱大风环境下养护建议。①掺入15%的不同粒径沸石粉混凝土,5 d保湿养护后在20℃、相对湿度30%环境下继续放置至28 d,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的内部相对湿度均呈现下降趋势,0~28 d龄期范围的掺入沸石粉内部湿度明显高于高比未掺入沸石粉混凝土,5 m/s风速下混凝土内部湿度进一步降低,而保湿养护5 d后表面喷涂养护剂协同养护可有效提高内部湿度;②掺入沸石粉对抗压强度有一定的降低,且随沸石粉平均粒径的减小,28 d强度呈降低趋势,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抗压强度相同;掺入沸石粉可以降低5 m/s的风作用混凝土的28 d强度的损失,表面喷涂养护剂协同养护可有效提高28 d混凝土的抗压与抗拉强度;③圆环抗裂性能试验表明,干燥环境与风作用下未掺沸石粉混凝土收缩应力大,在11 d时产生裂缝释放应力,而掺入沸石粉、采取内掺沸石粉和表面涂刷养护剂协同养护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收缩应力,未发生开裂现象,且采取内掺外涂刷协同养护的混凝土收缩应力更小。干旱多风环境下采取沸石粉内养护与外涂养护剂协同养护措施,可以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的基础上,抑制结构混凝土的早期开裂。 安明喆 安明喆 王月 张瑜 王月关键词:沸石粉 养护剂 内部相对湿度 活性粉末混凝土冻融循环前后NaCl溶液的吸入特性 被引量:1 2015年 为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盐冻破坏机理,研究了NaCl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溶液吸入量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试件表面及芯部吸入面溶液吸入特性的差异;分析了冻融循环1 000次对溶液吸入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吸入面的毛细吸液系数.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毛细吸液量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15~180 min和180~540 min两阶段溶液吸入量均与t1/2呈线性关系;试件表面毛细吸液系数远小于芯部;冻融循环1 000次后溶液吸入量显著降低,仅为冻融循环前的0.33倍;冻融循环1 000次后距离试件表面越远的吸入面毛细吸液系数越大. 王月 安明喆 余自若 韩松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冻融循环 水化 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后剩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为研究经受疲劳荷载作用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剩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对3组共24个RPC圆柱体试件,进行疲劳试验研究。通过静载试验建立RPC抗压强度和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各疲劳试件的初始抗压强度;在此基础上,对RPC试件进行轴压单级和两级疲劳加载试验,并实测试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一定次数后的剩余抗压强度。实测结果表明:RPC在单级疲劳后剩余抗压强度的衰减率随循环寿命比的增大而减小,而衰减速率则随着循环寿命比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测值得到RPC单级和两级疲劳加载后剩余抗压强度衰减率与循环寿命比之间关系的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余自若 安明喆 郑帅泉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剩余抗压强度 超低水胶比复合胶凝材料孔结构随养护制度和龄期的变化机理 被引量:16 2017年 基于超低水胶比复合胶凝材料早期收缩发展的特殊规律,通过化学结合水和内部湿度测量,初步判断硬化浆体孔结构的特殊变化;通过压汞法(MIP)和氮吸附法(BET)测量特征龄期硬化浆体的孔结构,揭示了养护条件和水化龄期对超低水胶比复合胶凝材料早期孔结构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深入研究了孔结构变化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超低水胶比复合胶凝材料密封养护的早期收缩值大于干燥条件,随着龄期的增加,硬化浆体内部20~30 nm的凝胶单元间孔逐渐增大并增多,而早期生成3~12 nm的凝胶粒子间孔逐渐减少,部分小于3 nm的凝胶微晶间孔也受到了压缩。这一作用的驱动力是水化中后期的自干燥作用,水化硅酸钙凝胶在二次水化和后期水化作用下,形成了球状的压缩凝胶单元,尺寸由50 nm缩至20~40 nm,引起凝胶粒子间孔的压缩和凝胶单元间孔的增加。孔结构的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但改变了硬化浆体的早期收缩发展规律。 韩松 刘丹 张戈 安明喆 余自若关键词:孔结构 养护制度 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性能研究 被引量:68 2010年 通过不同钢纤维含量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拉伸性能试验,测定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及轴心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钢纤维体积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呈线性增大规律;给出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关系;提出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心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可为活性粉末混凝土在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安明喆 杨志慧 余自若 翟延峰 高康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轴心抗拉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应力-应变全曲线 三轴压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是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作为新材料在铁路工程中应用的基础,对其多轴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在6种不同的应力比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三轴定侧压加载试验,分析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三轴压下的强度特征、变形性能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应力比范围内,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斜剪破坏;三轴抗压强度约为单轴抗压强度的3~4倍,抗压强度最大值出现在第二主应力与第三主应力比值为0.25时;三轴主压向峰值应变为单轴压峰值应变的5~10倍,随着第二主应力的增大,主压向峰值应变逐渐增大;主压向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峰值后没有下降段,而是出现了明显的"应力平台";根据实测的三轴抗压强度,建议了适用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八面体空间破坏准则的相关参数。 余自若 赵海增 安明喆 刘永前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