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琴
-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溶液浸管预防早产儿PICC所致静脉炎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预防早产儿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并研究其合理剂量。方法将180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均依据标准操作规范置入PICC,置管前分别采用0.08mg/mL(观察1组)、0.04mg/mL(观察2组)地塞米松稀释液30mL及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浸泡PICC,浸泡时间均为5min。比较三组患儿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等。结果三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程度及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观察1组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显著低于和迟于对照组(P<0.0125,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相比,虽静脉炎发生时间推迟(P<0.05),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后患儿静脉炎严重程度显著降低(P<0.01)。三组患儿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使用0.08mg/mL地塞米松溶液浸泡预处理导管,能减轻PICC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且能延缓静脉炎的发生。
- 罗春绸谢丽琴郑素珠林玮玮林秀梅余小琴陈少环陈素贞许丽琴
- 关键词: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地塞米松生理盐水静脉炎
- 新生儿采用足背动脉定位采血法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定位采血法的可行性,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提供更多方法及部位选择。方法将120例需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采用摸球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足背动脉定位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定位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针充盈时长、采血后按压时间、标本溶血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标本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针充盈时长、采血后加压止血时间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足背动脉定位法。
- 郭舒文余惠芬李艺珍戴冬凰张秀虹张淑芸林娟斌余小琴
-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采血足背动脉
- 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早产儿静脉炎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在预防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静脉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86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标准操作规范置入PICC,地塞米松组92例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0.08 mg·mL-1稀释液50 mL浸泡PICC导管,生理盐水组94例使用生理盐水50 mL浸泡PICC导管,浸泡时间均为5 min。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静脉炎发生率14.1%(13/92),平均出现时间为(4.4±1.0)d,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3.0%(31/94)和(2.8±0.8)d,地塞米松组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能降低PICC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且能延缓静脉炎出现时间,未增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
- 罗春绸陈开珠杨李娜张淑芸陈少环余小琴林娟斌朱凌燕
- 关键词:地塞米松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静脉炎早产儿随机双盲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