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郁菲

作品数:25 被引量:132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绿茶
  • 5篇茶叶
  • 3篇生化成分
  • 3篇香气
  • 3篇花香绿茶
  • 2篇新梢
  • 2篇叶色
  • 2篇杀青
  • 2篇水浴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砖茶
  • 2篇茯砖茶
  • 2篇外固定
  • 2篇微生物
  • 2篇鲜叶
  • 2篇香气成分
  • 2篇香型
  • 2篇聚类分析
  • 2篇红茶

机构

  • 1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0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湖南省茶叶研...
  • 1篇邵阳市农业科...
  • 1篇岳阳市农业科...

作者

  • 25篇何郁菲
  • 10篇刘淑娟
  • 8篇傅冬和
  • 6篇曾斌
  • 4篇向阳
  • 4篇赵熙
  • 4篇梁敏敏
  • 4篇黄浩
  • 3篇郑红发
  • 3篇钟妮
  • 2篇刘仲华
  • 2篇蔡翔
  • 2篇刘文武
  • 2篇宁静
  • 2篇李恒彪
  • 2篇余鹏辉
  • 1篇曾婷玉
  • 1篇罗意
  • 1篇谭正初
  • 1篇李赛君

传媒

  • 7篇茶叶通讯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湖南省茶叶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茶叶品形分拣检查装置
一种茶叶品形分拣检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传输带、收集盘、第二传输带和匀布辊轮;所述机架包支撑柱、第一机架层和第二机架层,所述支撑柱上部固定有第一机架层,所述第一机架层端部放置有收集盘,所述第一机架层上通过轴...
刘淑娟何郁菲
对常宁市塔山红茶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介绍了塔山红茶基本情况,从市场与品质角度分析了塔山红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向阳蔡翔梁敏敏何郁菲曾斌傅冬和
关键词:红茶
茯砖茶对肠道4种常住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用致泻剂番泻叶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研究茯砖茶水提物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10、105、52.5 mg/mL对肠道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肠道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中剂量茯砖茶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对抗番泻叶所致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其中对乳杆菌增殖的影响最为显著,预防组高、中、低剂量可促进乳杆菌繁殖,试验第7天比试验开始前的数量对数值分别增加3.309 0、3.237 3、2.690 5,且呈剂量依懒关系;治疗组高剂量可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试验第11天的数量对数值比试验第7天的增加3.541 9,比阳性药小檗碱促进乳杆菌增殖的效果(对数值增加1.466 9)更好;中、低剂量可减少肠球菌数量,试验第11天的数量对数值比第7天的分别减少0.423 6、0.231 5,而阳性药小檗碱反而使肠球菌数量增加,高、中、低剂量组试验第11天的大肠杆菌数量的对数值与试验第7天的相比分别增加0.471 0、0.335 3、0.510 9,与阳性药组(0.556 2)差异较小;灌服茶汤的小鼠的肠腔状况与正常空白对照小鼠的无异样。
曾婷玉李恒彪曾斌何郁菲傅冬和
关键词:茯砖茶番泻叶动物模型肠道微生物
花香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技术对花香绿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茶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0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其它含氮和含氧杂环化合物等多种组分。茶鲜叶通过加工,其香气种类与相对含量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低沸点的香气物质逐渐挥发而减少,高沸点香气组分相对含量增加。通过摇青工艺的加入,花香显露,此特点与乌龙茶相似,这可为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何郁菲曹冰冰梁敏敏傅冬和
关键词:花香绿茶香气成分
一种茶汤微量成分检测装置
一种茶汤微量成分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茶汤制备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外固定有水浴保温装置,所述装置主体上部固定有循环加热水箱,所述装置主体两侧固定有冲刷泵送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装置主体下...
刘淑娟何郁菲
文献传递
二次渥堆对安化黑毛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设置茶胚的含水量、渥堆时间和空气湿度这三个渥堆工艺条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二次渥堆正交实验,探讨二次渥堆对黑毛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和机理,确定二次渥堆的最佳工艺条件。理化分析表明在二次渥堆中,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呈减少趋势,黄酮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合感官审评结果确定在茶胚含水量10%的基础上,含水量应为35%,渥堆时间30 h,空气湿度85%的二次渥堆工艺条件最好。
曾斌向阳梁敏敏何郁菲傅冬和
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分析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特征,试验选用5个栗香型毛尖绿茶为实验材料,对供试茶样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含量丰富,酚氨比适度(4.87~6.79);检出的香气物质以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28.81%~39.20%)、其次是碳氢类(16.38%~21.75%)和酯类(17.66%~29.56%),通过对供试茶样8大类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栗香型绿茶的香气预测模型,为栗香型毛尖绿茶的香气评价提供参考。
刘淑娟何郁菲何郁菲周琳黄怀生
关键词:香气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邵阳绿茶质量研究
2025年
为了科学评价邵阳绿茶的品质特性,研究收集了20份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等级邵阳绿茶样品。对水提取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生物成分及儿茶素成分的含量进行化学计量学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份邵阳绿茶品质成分的平均含量为水浸出物41.48%,茶多酚27.58%,游离氨基酸4.27%,酚氨比6.68,可溶性糖5.02%,咖啡碱4.23%,体现邵阳绿茶“嫩、鲜、浓、醇”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初步构建邵阳绿茶的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绿茶的生化成分来评价邵阳绿茶的质量是可行的。
李瑾何郁菲罗亦凡唐瀚陈潇田容积唐静怡曾志龙陈颖罗华
关键词:生化成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湖南不同产地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为发掘湖南地区工夫红茶的品质特点,共收集湖南有代表性的工夫红茶样品23个,分别进行感官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生化成分检测结果显示,23个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28.60%~42.78%,茶多酚总量10.62%~23.80%,儿茶素总量0.35%~3.14%,游离氨基酸总量2.82%~4.25%,咖啡碱含量3.53%~5.42%,没食子酸含量0.43%~1.71%,茶黄素含量0.21%~0.45%,可溶性糖总量2.12%~3.69%,可溶性蛋白含量1.36%~1.58%。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综合得分较高的湖南工夫红茶的特点基本可总结为滋味甜醇带鲜、香气甜香浓郁、汤色红亮、叶底红亮。
黄浩余鹏辉赵熙赵熙钟妮郑红发
关键词:工夫红茶生化成分
黑毛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以一芽四、五叶机采鲜叶为原料,研究黑毛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毛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游离氨基酸减少30.52%,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分别减少23.70%和21.46%,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降幅分别为16.15%和14.12%;咖啡碱含量减少11.42%;儿茶素单体和儿茶素总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GC 61.06%、EGC 56.45%、EC 44.90%、C 45.45%、EGCG 45.17%、GCG59.30%、ECG 39.53%、儿茶素总量51.44%。利用SPSS软件对主要成分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除可溶性糖和ECG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EGC、EC、GCG、儿茶素总量分别与其他生化成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GCG对水浸出物偏回归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它们之间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686X1+14.241X2-9.765X12-8.732。
赵熙黄浩钟妮何郁菲黄静郑红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