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作品数:13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独活寄生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手段相对比,找出两种方案之间治疗肩周炎的差异,并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优秀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于2023.1-2023.12就诊于本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的... 何川关键词:肩周炎 独活寄生汤 中药药理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2 2025年 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肠道菌群对骨骼组织具有调节作用,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着重要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R9中分别获得了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GWAS数据集,以肠道菌群作为暴露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结局变量,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以及加权模型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评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并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进一步验证正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确定的因果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此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放线菌目(OR=1.562,95%CI:1.027-2.375,P=0.037)、放线菌科(OR=1.561,95%CI:1.027-2.374,P=0.037)、放线菌属(OR=1.544,95%CI:1.130-2.110,P=0.006)、丁酸球菌属(OR=1.781,95%CI:1.194-2.657,P=0.005)、粪球菌属-2(OR=1.550,95%CI:1.068-2.251,P=0.021)、Family ⅩⅢ UCG-001属(OR=1.473,95%CI:1.001-2.168,P=0.049)、产甲烷短杆菌属(OR=1.274,95%CI:1.001-1.621,P=0.049)、罗氏菌属(OR=1.429,95%CI:1.015-2.013,P=0.041)的丰度升高,会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②拟杆菌纲(OR=0.660,95%CI:0.455-0.959,P=0.029)、拟杆菌目(OR=0.660,95%CI:0.455-0.959,P=0.029)、克里斯滕森氏菌科(OR=0.725,95%CI:0.529-0.995,P=0.047)、瘤胃球菌科(OR=0.643,95%CI:0.443-0.933,P=0.020)、肠杆菌属(OR=0.558,95%CI:0.395-0.788,P=0.001)、直肠真杆菌属(OR=0.631,95%CI:0.435-0.916,P=0.016)、毛螺菌科-UCG008(OR=0.738,95%CI:0.546-0.998,P=0.048)、瘤胃梭菌属-9(OR=0.492,95%CI:0.324-0.746,P=0.001)的丰度升高,会降低患者骨质疏松性� 赵文生 李孝林 彭昌华 邓佳 盛浩 陈洪卫 张朝驹 何川关键词:肠道菌群 骨质疏松性骨折 因果关系 遗传学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 “标本配穴”预针刺调控肠道菌群-LPS-神经炎性反应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目的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脑轴影响认知功能。在衰老的过程中,肠道菌群失调会产生大量具有促炎性的神经毒性物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肠道中的LPS会透过生理屏障进入大脑,诱发神经炎症反应,... 何川关键词:肠道菌群 LPS 神经炎症 文献传递 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阻络证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颈性眩晕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2 w,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眩晕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进而改善眩晕、上肢麻木、颈项僵硬疼痛等症状。 刘岳 张朝驹 何川 李孝林 刘道东 陈洪卫 彭昌华 王华东关键词:颈源性眩晕 盐酸氟桂利嗪 一种新型隔盐锥形艾柱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艾灸领域,提供一种新型隔盐锥形艾柱,包括锥形艾柱本体,所述锥形艾柱本体底部设有一层盐巴层。在优选结构中,锥形艾柱本体和盐巴层外围整体包裹一层艾草纸,且艾草纸正对盐巴层位置设有撕开线。本隔盐锥形艾柱外观稳定... 祁羚 马骏 何川文献传递 后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后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2025年 后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TLIF)是治疗腰椎滑脱、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侧凸、腰椎肿瘤等腰椎疾病的经典术式[1]。相较于自体骨植入,融合器的使用不仅可以恢复椎间隙高度,还可提高椎间融合率[2]。随着融合器的普遍使用,有关融合器并发症的报道也日益增多。 赵文生 何川 何川 彭昌华 彭昌华 陈洪卫 刘岳 张朝驹关键词: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针灸通过调控微生物-肠-脑轴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疗效,临床研究众多,但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微生物-肠-脑轴被证明与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微生物-肠-脑轴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阐述了针灸通过调控微生物-肠-脑轴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以期为研究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黄重生 孔立红 余超超 王雪松 何川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微生物 针灸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徐昌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探讨徐昌伟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搜集徐昌伟教授2010-2018年于荆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获得核心处方,并对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运用TCMSP数据库获取核心组方中药活性成分,利用Gene Cards、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并生成韦恩图,使用Cytoscape3.9.2软件构建核心网络。运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获得的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程序进行对接,通过PyMOL实现结果的可视化。结果共录入200个病例,处方涉及179味中药,高频药物10味,温、平性药物运用最多,多归肝、脾、肾三经,性味以辛、苦、甘多见;关联规则得到60条数据,聚类分析得到3组核心组合。4种核心药物(川芎、当归、杜仲、牛膝)中核心活性成分共59个,靶点基因144个,疾病靶点61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共40个。GO功能富集条目3346条,其中生物过程(BP)2929条,细胞组成(CC)158条,分子功能(MF)259条;KEGG富集通路共198条。核心组方中的β-谷甾醇、6′-甲氧基-(9R)-9-醛金鸡聚糖-9-醛、黄芩苷、汉黄芩素、肉豆蔻酮等主要活性成分通过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作用于TNF、IL6、AKT1等靶点蛋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着强烈结合活性。结论徐昌伟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兼顾护脾胃,用药以温平为主,通过多个通路作用于TNF、IL6、AKT1等靶点蛋白,并通过其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免疫调节等多种机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邓佳 赵文生 李孝林 陈洪卫 彭昌华 王华东 王华东 何川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药人工周期序贯法联合西药治疗4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人工周期序贯法联合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人工周期序贯法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人工周期序贯法联合西药治疗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何川 梅彬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之系统评价方法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时间范围设定为自建库至2023年7月1日,收集数据库中关于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对选取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Man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9篇文献,共计7 487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 6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93,95%CI(2.45,3.51),P<0.000 01]、年龄[MD=5.82,95%CI(3.91,7.73),P<0.000 01]、吸烟[OR=2.48,95%CI(1.89,3.27),P<0.000 01]、糖尿病[OR=2.41,95%CI(1.41,4.12),P=0.001]、手术节段≥2 level[OR=2.10,95%CI(1.73,2.56),P<0.000 01]、手术节段位置[OR=2.21,95%CI(1.64,2.98),P<0.000 01]、手术时间[MD=24.73,95%CI(14.66,34.79),P<0.000 01]、使用钛板[OR=5.93,95%CI(3.62,9.71),P<0.000 01]、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MD=1.77,95%CI(0.04,3.50),P=0.04]、dC2-7Cobb角[MD=2.36,95%CI(1.34,3.37),P<0.000 01]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术前气管推移训练[OR=0.26,95%CI(0.17,0.41),P<0.000 01]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保护因素;术后0-C2角[MD=-1.65,95%CI(-5.05,1.76),P=0.34]、术后C2-7Cobb角[MD=3.45,95%CI(-0.07,6.98),P=0.05]与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年龄、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节段≥2 level、手术节段位置、使用钛板、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dC2-7Cobb角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术前气管推移训练是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可根据这些因素提前与患者沟通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可能性,做好术后吞咽困难的预防工作,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 赵文生 李孝林 彭昌华 陈洪卫 邓佳 张朝驹 何川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