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锋
- 作品数:70 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极地海底观测系统的发展与展望被引量:5
- 2013年
- 极地海洋特殊环境对观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海底观测技术的日趋成熟,极地海底观测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后勤保障的高要求制约了系统的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仍是潜标系统。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等支持,我国发展了极地在线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极地潜标和极地大型海—气耦合浮标等海床基观测系统,对我国的极地海洋学观测与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极地海底观测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体系。未来有望在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南大洋普里兹湾率先建立海床基观测体系,系统观测并揭示该海域的环境变化特性。
- 何剑锋张芳林凌
- 南大洋和南极考察航线海表超微型浮游生物分布及影响因子
- 2023年
- 南极考察航线跨越全球多个大洋,对认识超微型浮游生物在全球尺度分布及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航线海表水样中的超微型浮游生物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在热带与温带海域,超微型浮游生物量可占总叶绿素a浓度的60%以上,在南大洋则集中在15%~40%;原绿球藻主要分布在40°S以北海域,聚球藻主要分布在50°S以北海域,而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则在沿线各海域均有明显分布。在纬向上,原绿球藻、聚球藻、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50±9.09)×10^(3) cells/mL、(13.56±20.33)×10^(3) cells/mL、(3.87±3.08)×10^(3) cells/mL和(6.39±4.78)×10^(5) cells/mL;南大洋海域,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1±1.46)×10^(3) cells/mL和(4.68±4.39)×10^(5) cells/mL,在少数站位检测到较低丰度的聚球藻,平均值为(0.38±0.39)×10^(3) cells/mL。纬向上,超微型真核藻类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原绿球藻与温度呈正相关,盐度与营养盐对其影响较弱;南大洋海域,超微型浮游生物与营养盐显著相关,在南极半岛海域大量消耗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而在罗斯海则主要利用硝酸盐与磷酸盐。
- 罗光富何剑锋邵和宾曹叔楠蓝木盛张迪
- 关键词:原绿球藻聚球藻南大洋
- 南极海冰区冰藻类群及兴衰过程被引量:14
- 2003年
- 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对南极冰藻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多年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科学家在南极长城站以及在戴维斯和中山站的越冬研究 ,阐述了南极海冰区的冰藻类群及其形成机理 ,对冰藻的形成、存活、旺发和消亡过程进行讨论 ,并对大洋浮冰区和近岸固定冰区冰藻类群的生态特性进行对比 。
- 何剑锋王桂忠李少菁蔡明红
- 关键词:冰藻
- 一种多层采水方法和采水装置
- 本发明属于深层采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层采水方法和采水装置,该多层采水方法首先将多个采水瓶的顶盖和底盖分别连接于多个释放模块并处于敞开状态,多个释放模块与多个声学接收端电连接;然后绞车缆绳连接多个采水瓶并向深水投放;通...
- 陈清满赵炎平何剑锋袁东方廖周鑫沈悦
- 文献传递
- 北冰洋海冰和海水变异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被引量:12
- 2005年
- 最近30年来,北冰洋海冰和海水发生了急剧变化:海冰覆盖面积减少、冰层变薄、水温升高、淡水输入增加、污染加剧,正威胁着现有与海冰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预期随着变化的持续,与海冰相关的食物链将在部分海域消失并被较低纬度的海洋物种所取代、总初级生产力有望增加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渔获量、而北极熊和海象等以海冰作为栖息和捕食场所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前景堪忧。今后人类将更为重视对北冰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并加以运用、关注北冰洋特有物种的命运并加以力所能及的保护、评估北冰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数据积累是目前制约北极研究的最大障碍,但随着 SEARCH 等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实施,对北冰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将更为系统和全面。
- 王桂忠何剑锋蔡明红李少菁戴聪杰
- 关键词:海冰生态系统
- 2012年夏季北极浮冰生物群落结构及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海冰生物群落是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冰洋初级生产和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对2012年度夏季采集于北冰洋中心区的浮冰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柱总生物量平均为(105.85±53.41)mg C·m^(-2),其中细菌占生物量的47.2%,而后依次是硅藻(26.7%)、鞭毛虫(18.2%)、鞭毛藻(6.9%)和纤毛虫(1.0%)。最高纬站位(123°43.454'E,87°39.598'N)出现冰底鞭毛藻藻华现象,生物量可达329.6μg C·L^(-1),该站位生物群落处于硅藻藻华后期,海冰上层存在较大程度的融冰作用,底部冰芯营养盐N/P比较高,可能形成有利于鞭毛藻生长的小生境。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近年来夏季北极海冰的快速融化对浮冰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异养类群生物量升高,细菌取代硅藻成为优势类群。
- 贾书磊张芳林凌贾睿何培民何剑锋
- 关键词:浮冰
- 2007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西宁召开
- 2007年
- 何剑锋曾红辉
- 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淡水藻类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1982~2008年对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地区主要湖泊、溪流、雪地等淡水藻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淡水藻类优势种类为:双尖菱板藻(Hantzschiaa mphioxys),端泥生藻(Luticola mutica),拟钝泥生藻(Lutiola muticopsis),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极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imus),寒冷席藻(Phormidium frigidum),赖氏鞘氏藻(Lyngbya lagerheimii),拉氏黏球藻(Gloecapsa ralfsiana),易脆席藻(Phormidium fragile),雪衣藻(Chlamydomo nasnivalis),南极侧果藻(Pleurococcus antarcticus),南极螺翼藻(Scotiella antarctica)和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es).回归分析显示了微、小型藻类细胞丰度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磷酸盐和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南极气候尤其是水温的变化,引起湖泊藻类丰度与种群结构发生改变.
- 朱根海大谷修司扈传昱何剑锋金矛于培松潘建明
- 关键词:拉斯曼丘陵全球气候变化淡水藻类
- 夏季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周边海域微型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初探被引量:4
- 2013年
- 文章通过荧光显微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斯瓦尔巴群岛周边海域微型浮游生物群落中的浮游细菌丰度、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及优势种进行了重点调查,分析了微型浮游生物群落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浮游细菌的丰度为4.2×105~1.2×106cells/ml,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为2.7×103~4.1×104cells/ml;微型浮游植物优势种包括微胞藻、微型海链藻和微型角毛藻。冰川融水会给附近海域带来陆源微生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微型浮游植物的生长,而海冰的存在和低温则是导致微型浮游生物丰度较低的主因。北冰洋升温和海冰(冰川)消融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的微型化,这种趋势会明显影响大型海洋生物对它们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整个北冰洋海洋生态系统。
- 石涵琨罗玮高颖何剑锋
-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微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环境变化
- 南极长城湾南极帽贝的营养组成及评价被引量:9
- 2005年
- 采用常规的生化分析方法对南极帽贝软体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极帽贝软体部分(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58.39%,粗脂肪含量为11.54%,灰分含量为9.97%;氨基酸总量为27.51%,必需氨基酸含量11.25%,占氨基酸总量的40.89%,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5.79;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1.20%;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综合分析认为南极帽贝能为其捕食者如黑背鸥和企鹅提供优质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 戴聪杰何剑锋王桂忠郑淑娴李少菁
- 关键词:营养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