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军
- 作品数:47 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视神经部分损伤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SD大鼠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方法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SCs移植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大鼠,两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大鼠右眼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左眼为正常对照。从胚胎SD大鼠海马分离NSCs,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将培养后的NSCs注入视神经损伤后N组大鼠玻璃体内,C组大鼠视神经损伤眼玻璃体内注入同等体积的PBS。以上两组分6个时间段,即损伤前、损伤时、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分别检测损伤视神经眼的F-VEP,记录P1波幅及峰潜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组及C组P1波幅随时间延长均不同程度降低,但前者趋势较后者缓和。自第2周开始N组波幅均高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N组及C组P1峰潜时均随时间变化,在第3周时达到最长,第4周时P1峰潜时有缩短;自第1周开始N组峰潜时均较C组缩短,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大鼠可部分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 柳浩然杨长虹薄巍巍黄勤高俊玮罗湘颖陈枫华伍军方加胜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视神经损伤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 PPARγ在神经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先用免疫荧光法查看PPARγ在NSCs中的定位,然后分别取未分化的及诱导分化后d1、d5、d9的NS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相应时间点NSCs内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PPARγ蛋白存在于NSCs细胞核内,并在NSCs未分化阶段高水平表达,NSCs诱导分化后则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在NSCs的增殖阶段,PPARγ的表达较高,而在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减少,提示PPARγ可能对NSCs的增殖和分化起重要作用。
- 宋涛戴志洁伍军霍雷陈风华姚袁辉吴雷柴志勇杨靓方加胜
- 关键词:干细胞
- 恶性人脑胶质瘤的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 2007年
- 目的构建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899的单纯疱疹病毒的胸腺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体系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RT-PCR、融合PCR、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由自杀基因pcDNA3.1(-)CMVTK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MVTK质粒转染进入TJ899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并用M IT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对(GCV)的敏感性。结果pCMVTK质粒经测序证实含有TK目的基因;脂质体介导Pcmvtk质粒成功转染了TJ899细胞,并在体外实验研究中显示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建立了作用于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899的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为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
- 范芳荣伍军田松
- 关键词:基因基因疗法单纯疱疹病毒属胸苷激酶逆转录病毒科
- 经侧裂入路切除颞叶内侧病变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治疗颞叶内侧病变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经侧裂入路治疗的26例颞叶内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手术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6例,胶质瘤7例,胶质增生1例,海马硬化12例.海马硬化患者切除全部杏仁核及2.5~3.0 cm的海马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癫痫者除切除病灶及附近的含铁血黄带和胶质瘢痕外,还切除周围部分正常海马组织.胶质瘤全切5例,2例次全切.脉络膜前动脉损伤致偏瘫1例,术区血肿1例,动眼神经损伤1例,视野缺损11例.结论 经侧裂入路切除颞叶内侧病变临床疗效满意,严重并发症少.
- 杨治权袁贤瑞刘宏伟奚健袁盾伍军李学军
- 关键词:外科手术经侧裂入路颞叶内侧癫痫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视神经受损SD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组(NSCs移植组)和C组(对照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右眼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左眼作为正常对照。从胚胎SD大鼠海马分离NSCs,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将培养后的NSCs注入N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C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入同等体积的PBS,处死前3d在双上丘注射3%快蓝逆行标记双眼RGCs。将大鼠分别于注射NSCs或PBS后7d、14d、21d、28d处死,各分为4组,每组6只,分离视网膜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摄影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数RGC,计算RGC标识率。另取6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作NSCs移植,分别于移植后7d、28d处死,每时间段3只,通过视网膜免疫荧光切片观察NSCs在视网膜的存活、整合情况。结果N组大鼠各时间段RGCs标识率与C组同时间段比较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N组与C组RGCs标识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前后段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N组降低速度明显慢于C组。NSCs移植7d后部分移植细胞迁移进入视网膜的内网层和节细胞层,28d后可见移植细胞广泛整合至宿主视网膜内。结论NSCs移植入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后可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对受损的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柳浩然杨长虹高俊玮刘劲芳罗湘颖卢明伍军陈风华方加胜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儿童症状性癫癎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儿童症状性癫癎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从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儿童症状性癫癎48例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儿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1个月,平均27.3月。患儿术后癫癎结果评价采用Engel标准,其中I级32例(74%),II级4例(9%),III级4例(9%),IV级3例(7%)。术前癫癎发作频率是癫癎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儿童症状性癫癎手术疗效良好,术前癫癎发作频次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
- 杨治权袁贤瑞周艳红李学军伍军刘宏伟奚健刘庆侯永宏
- 关键词:手术治疗影响因素儿童
- 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22
- 2005年
- 目的在胶质瘤中分离,培养及鉴定脑肿瘤干细胞,观察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建立脑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为脑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术中取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并进行有限稀释实验确定肿瘤比例及增值能力;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或组织切片中CD133和Nestin的表达。结果在胶质瘤中,只有大约1%的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并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传代后脑肿瘤干细胞仍保持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体外培养中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Nestin和CD133,在肿瘤组织切片中表达CD133阳性细胞。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存在极少数的脑肿瘤干细胞(大约为1%),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可能是脑肿瘤干细胞的起源细胞。
- 邓永文方加胜李茗初陈风华刘劲芳伍军周向阳方芳卢明陈成周仁辉曾飞跃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CD133NESTIN胶质瘤
-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超微结构特征。方法从胚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室管膜下区等神经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和传代。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细胞,同时进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从胚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室管膜下区等组织获得了大量神经干细胞,可自我增殖并多向分化。神经球表面呈微绒毛结构,内层细胞结合较为松散,可见凋亡小体。部分细胞分化为具有突起和轴突样结构的细胞。结论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并具有与功能相对应的超微形态结构。
- 向佳新伍军方方陈风华高俊伟刘劲芳王延金邓永文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培养免疫荧光超微结构
-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内表达BDNF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入视神经损伤(ONI)的SD大鼠玻璃体下腔后在视网膜内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索NSC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NSC,其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分析BDNF含量。取34只SD大鼠,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另外30只制作成右眼ONI模型并随机等分为N组和P组。ONI术后随即向N组大鼠右眼玻璃体下腔注入定量NSC,P组注入等量PBS,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视网膜及N组、P组大鼠术后第3天、1周、2周、3周、4周时视网膜BDNFmRNA的表达水平,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视网膜内可见BDNF表达;N组与P组大鼠视网膜内表达BDNF的量除第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时间段N组均高于P组。结论NSC能促使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高表达BDNF,NSC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柳浩然杨长虹高俊玮薄巍巍吴海权伍军陈风华方加胜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视神经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神经上皮来源脑肿瘤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建立人神经上皮来源脑肿瘤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观察其分化现象,鉴定其特异性标志物,为脑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将26例脑肿瘤手术中取出的脑肿瘤细胞,以2×10^5/ml的密度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并进行单克隆形成实验及溴脱氧尿苷掺入实验;然后将增殖形成的脑肿瘤干细胞球接种于无生长因子的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分化;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和组织切片中CD133和巢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类肿瘤标本中仅有少数肿瘤细胞能够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并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传代后脑肿瘤干细胞保持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脑肿瘤干细胞贴壁分化;体外培养中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133和巢蛋白,在肿瘤组织切片中存在CD133阳性细胞,其阳性表达率为(21.0±6.2)%~(38.0±7.0)%。结论人神经上皮来源脑肿瘤组织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表达CD133和巢蛋白的脑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脑肿瘤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脑肿瘤基础研究的新平台和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细胞。
- 方加胜邓永文李茗初陈风华王延金卢明方芳伍军杨转移周向阳王飞陈诚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