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胜奇

作品数:75 被引量:338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梗死
  • 18篇血管
  • 18篇脑梗
  • 18篇脑梗死
  • 13篇动脉
  • 12篇缺血
  • 11篇急性
  • 9篇综合征
  • 9篇脑梗死患者
  • 8篇蛋白
  • 8篇血清
  • 8篇卒中
  • 7篇预后
  • 7篇细胞
  • 7篇脑缺血
  • 7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6篇文献复习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机构

  • 62篇郑州人民医院
  • 8篇郑州大学
  • 6篇新乡医学院第...
  • 5篇新乡医学院
  • 4篇郑州市第五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图们市人民医...

作者

  • 72篇付胜奇
  • 58篇张淑玲
  • 46篇张洪涛
  • 36篇张道培
  • 24篇嵇朋
  • 19篇任雅芳
  • 15篇禹萌
  • 8篇张斌
  • 5篇毛兴爱
  • 4篇冯来会
  • 4篇孙世龙
  • 2篇刘勇
  • 2篇杜家琇
  • 2篇史莉瑾
  • 2篇张淑玲
  • 2篇邢红霞
  • 2篇王丽
  • 2篇张道培
  • 2篇张洪涛
  • 1篇孙云闯

传媒

  • 13篇中风与神经疾...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5篇中国卒中杂志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苯酞联用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SOD酶的影响
2020年
本文主要分析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丁苯酞联合应用在大面积CI(脑梗死)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对联合用药对疗效及其他等进行研究。方法:大面积CI(脑梗死)2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2017.01-2020.01时间段内,根据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状况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仅接受丁苯酞治疗100例为对照组,其余10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入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为联合组,对对照组、联合组患者SOD酶、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Bathel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结果:联合组在应用联合治疗后NIHS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治疗有效率、SOD酶、Bathel指数评分比对照组更优,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比对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在应用联合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单一的丁苯酞治疗无明显差异,组间结果对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CI患者接受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丁苯酞联合治疗,可保障NIHSS评分的减低,进而保障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范文斐冯子攀张淑玲付胜奇任雅芳
关键词:CINIHSS评分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D-Dimer)和hs-CRP的检测和意义。方法测定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1.32±0.89)μg/L、(2.96±1.02)mg/L、(10.48±2.11)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值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cTnT检测水平与D-二聚体、hs-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付胜奇张淑玲史莉瑾嵇朋张洪涛张道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肌钙蛋白T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
脑白质病变的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84名参与调查的老年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MRI及经颅动脉超声检查。根据MRI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严重WML组及非严重WML组。结果严重WML组36例,非严重WML组148例。与非严重WML组比较,严重MWL组年龄及平均搏动指数(PI)显著升高,双侧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均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显示,年龄和PI是严重WML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1,95%CI:1.10∽1.36,P〈0.01;OR=1.13,95%CI:1.06∽1.80,P〈0.05)。结论年龄和PI是严重WML的独立相关因素。
付胜奇杨蕾张淑玲张洪涛张道培王丽南宫晓霞嵇朋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和缺血局部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局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体质量在250~300 g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15)和对照组(n=15),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将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置于冰毯机和常温操作台上,使其肛温保持在(33±1)℃和(37±0.5)℃。12 h后,自左心室取血,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数目和应用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检测血清IL-6含量。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示缺血局部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IRMA检测的血清IL-6含量亚低温组较对照组降低。结论亚低温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IL-6含量和减少缺血局部ICAM-1的表达,推测亚低温降低IL-6和ICAM-1的表达为亚低温减轻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之一。
付胜奇邢红霞毛兴爱
关键词:亚低温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脑缺血
正常人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脑激活区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的改变。方法对40例正常人进行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汉字工作记忆任务下,编码、保持及提取期均有额叶、楔前叶、楔叶、边缘叶及扣带回的正向激活,且有侧脑室及脑脊液在编码及保持期的正向激活和在提取期的负向激活。除共同激活脑区外,编码期所有激活脑区均为正向激活,保持期正向激活脑区有中央前回、杏仁核、上后扣带皮层(BA 31),负向激活脑区有颞中回、顶叶、角回,提取期正向激活脑区有尾状核。结论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的改变除皮层及皮层下结构,还有侧脑室及脑脊液的激活。
张斌张杰文张淑玲张道培付胜奇张红菊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脑激活区
基底动脉发育不全患者脑干血流动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全(basilar artery hypoplasia,BAH)对脑干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2011-01-2014-12对952例头晕或眩晕患者进行头颅CT、MRI和MRA检查筛查出符合研究条件BAH患者67例,符合标准的非BAH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记录血管危险因素,完成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PWI)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BAH组TCD基底动脉异常42例(62.7%),非BAH组异常14例(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为低血流速度和低搏动指数。BAH组脑桥出现低灌注26例(38.8%),非BAH组脑桥出现低灌注10例(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最多见。BAH组合并后循环梗死19例(28.4%),非BAH组后循环梗死6例(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BAH组BAEP异常48例(71.6%),非BAH组BAEP异常15例(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Ⅲ~Ⅴ/Ⅰ~Ⅲ>1最常见。BAH组BR异常51例(76.1%);非BAH组BR异常19例(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R2波异常率最高(69.5%)。结论 BAH患者易出现脑桥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局部低灌注可能是BAH促发缺血性眩晕的原因之一。
尹所张道培禹萌任雅芳张淑玲张洪涛付胜奇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灌注成像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1例经磁共振确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按基底动脉水平移位评分来确诊;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按基底动脉或椎动脉长度及偏离情况来确诊]的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特点为以后循环缺血(17例,81%)为主,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头晕(16例,76%)最常见,余可见肢体麻木(2例,10%),面部麻木(1例,5%),眼球活动障碍伴复视(1例,5%),三叉神经痛(1例,5%)。头颅MRI及MRA诊断率100%。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及基底动脉侧向偏移均以2级(Smoker分级法)最多。结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后循环缺血最为多见,磁共振对明确诊断及评价预后意义重大。
嵇朋付胜奇张道培张洪涛张淑玲
关键词:基底动脉磁共振成像
短暂性症状伴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进展为缺血脑卒中的风险。方法1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病24 h内行头颅磁共振及DWI检查,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和TS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情况。发病7 d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脑梗死复发的发生率。结果与TIA组相比,TSI组C反应蛋白、有TIA和卒中史、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比值(NLR)、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LDL-C)、ABCD2评分、运动障碍、发作次数>3次的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TIA和卒中史(OR=2.485,95%CI 1.433~4.30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803,95%CI 1.171~2.775)、NLR升高(OR=3.134,95%CI 1.734~5.654)、症状发作次数>3次(OR=2.669,95%CI 1.287~5.606)及运动障碍(OR=2.055,95%CI 1.204~3.493)均与TSI患者的发生呈正相关。TSI组患者7 d后随访再发TIA及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TIA组。结论既往有TIA和卒中史、NLR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作次数>3次及运动障碍是TS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TSI的发病率及卒中复发的风险。
宋良付胜奇杜家琇张洪涛范文斐张淑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付胜奇张淑玲冯来会孙世龙南宫晓霞王丽
关键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急慢性炎症预后心肾功能不全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l)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予美多巴、拜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次、2次/d治疗,试验组在依达拉奉的基础上加用GMl 80mg/次,1次/d静脉滴注,3周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并发症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GM1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嵇朋付胜奇张道培张洪涛张淑玲
关键词:依达拉奉GML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