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东
-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光敏剂HMME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光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光敏剂(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杀伤效应及机制研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20、30、40μg.ml-1)的光敏剂,采用不同光照能量(0、3、6、9 J.cm-2)照射人骨肉瘤细胞,与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无光照但加光敏剂)和光照对照组(不加光敏剂但加光照)进行比较,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选择半数有效量药物浓度和光照能量,作为实验组。以空白对照组为对照,采用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7、caspase-9和PARP-1。结果:MT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光照对照组对细胞存活率在96.7%和100%之间,药物的半数有效量为40.1μg.ml-(16 J.cm-2)和25.0μg.ml-(19 J.cm-2)。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到实验组细胞明显凋亡。westen blotting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7、caspase-9和PARP-1表达明显增高。结论:HMME-PDT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有显著的杀伤效应,且呈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强度依赖性,其杀伤效应与caspase途径相关。
- 王卓莹曾辉孙梦熊蔡郑东廖宇昕左冬青付东华莹奇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骨肉瘤
- 骨盆环肿瘤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 蔡郑东胡永成华莹奇李国东李书林周智超孙伟郑龙坡汝明付东孙梦熊单连成胡硕马小军张帆
- 该项目属骨外科范畴.骨盆环由骶骨、髂骨及耻坐骨构成,为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且多为恶性肿瘤 (80%以上).外科手术是骨盆环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制约其疗效提高的突出难题是: 1.骨盆环解剖复杂,肿瘤切除常致大出血、神经...
- 关键词:
- 关键词:外科治疗肿瘤治疗
- 骨肉瘤凋亡与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5年
- 骨肉瘤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常伴随截肢、肺转移、死亡等后果,其单纯手术治愈率仅15%~20%[1]。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发展,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70%左右[2]。凋亡异常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导致肿瘤迅速进展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3-4]。调控细胞凋亡异常,降低骨肉瘤的耐药性,从而提高骨肉瘤治疗效果,是降低骨肉瘤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途径。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骨肉瘤凋亡以及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试图为探索骨肉瘤凋亡、耐药的发生机理提供新思路。
- 陈楷吕书军付东李国东蔡郑东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凋亡
- 骨肉瘤外科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基础研究
- 蔡郑东牛晓辉李国东丁易华莹奇张清李书林周智超孙伟郑龙坡胡硕孙梦熊张帆马小军付东
-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占青少年原发恶性骨肿瘤的60%。中国骨肉瘤临床治疗始终存在缺乏大规模询证指导、各单位治疗极不规范、保肢术缺乏统一的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估、保肤方法缺乏大样本长期随访等难题。患者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肉瘤外科治疗
- 48例骶骨巨大脊索瘤手术疗效回顾性分析
-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分级系统指导骶骨脊索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分析48例接受骶骨脊索瘤切除患者,肿瘤直径均>10厘米.其中,A组18例患者(1994-1999)采用早期手术方案.B组30例患者(2000-200...
- 付东华莹奇蔡郑东
- 关键词:手术分级切缘神经功能预后
- 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 目的:基于骶骨骨巨细胞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外科切除边界与局部复发率以及骶神经保留节段数量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8月至2008年8月间进行外科治疗的48例(男20例,女28例)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
- 李国东蔡郑东付东陈楷李健胡硕孙伟孙梦熊
- 关键词:骶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临床疗效
- 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骨肉瘤LM-8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被引量:1
- 2012年
- 光动力疗法(PDT)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并已在大量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实验旨在通过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PDT对骨肉瘤LM-8细胞作用验证其体外杀伤效应。
- 曾辉王卓莹孙梦熊廖宇昕吴非付东邓必勇傅泽泽蔡郑东
- 关键词:体外杀伤效应光动力疗法骨肉瘤HMME介导血卟啉单甲醚
- 一种股骨远端开口定位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骨远端开口定位器,包括:长条形的定位杆;气囊,轴向固定在定位杆的远端位置;圆形浮标,可拆卸地套装在定位杆的近端位置;以及充气管,由所述气囊的内部向所述定位杆的近端延伸而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橄...
- 付东孙伟马小军华莹奇梅妮蔡郑东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囊内刮除术后植骨与骨水泥填充的疗效比较-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 目的:骨巨细胞瘤囊内刮除术后常采用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者植骨来填补骨缺损,但对于这二者对于原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的影响却并无一致的定论。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已发表...
- 左冬青华莹奇付东蔡郑东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植骨骨水泥复发
- 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LQ-BM22简体中文版的评估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旨在将英文版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EORTC QLQ-BM22)翻译为简体中文版,并评估其效用.方法 将英文版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翻译成简体中文版,通过2位英语母语译者独立回译合并进行文化调试,发送至EORTC总部对回译版及原版进行比较.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7~78岁,平均59.4岁.填写调查问卷并记录患者对问卷中内容理解存在的疑惑,评估患者对本问卷的理解程度,通过患者的反馈信息重新修改简体中文版问卷.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6~84岁,平均57.2岁.于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3和6个月随访时分别填写调查问卷;通过EORTC QLQ-BM22评分情况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EORTC通过比较回译版及原版,认为翻译准确表达了原版的内容,可作为简体中文版正式发布.患者对中文版问卷的理解无困难,均能切题地完成问卷的填写.临床随访病例除社会心理评分于各随访阶段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外,术后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功能以及总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EORTC QLQ-BM22可作为评估中国群体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份有效量表,亦可用于评估治疗对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
- 陈正启曾辉付东孙伟沈嘉康傅泽泽邓必勇蔡郑东华莹奇
- 关键词:骨骼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