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科室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对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评估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6大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6大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诊断不明确是否具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一步做出相关检查进行明确的诊断,提示患者疾病的进展以及预后。
- 罗惠张冬霞于红李影
-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 抗-Ce合并抗-e混合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2013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卵巢癌术后化疗后(Ⅳ期)。患者曾于3年9个月余前在某医院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并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两次分别输注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悬液2U,自述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入本院后给予输血、升血对症治疗。患者血型鉴定为B型,RhD阳性。应用卡式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为阳性,
- 张冬霞史立英李影于红黄士敏李凌波
- 关键词:交叉配血不合混合抗体抗-CE抗-E双侧附件切除术抗人球蛋白试验
- 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输血的整体水平,对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为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查组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抽取病例、实地考察等方法,将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进行详细的检查。结果通过对医院的基本情况、用血方式、血库人员情况和用血管理等进行检测,发现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血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结论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改变输血科设置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可以使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值得推广应用。
- 李影于红史立英
- 关键词:临床用血管理现状
- 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重要性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集的输血前标本524例,对其进行抗体筛查、RH血型鉴定以及ABO血型鉴定。统计并分析筛查结果。结果 524例标本均成功进行了抗体筛查、RH血型鉴定以及ABO血型鉴定。其中453例标本属于外科,占86.5%,有271例进行了输血前检查,但没有进行输血,占59.8%。其中121例是A型,占23.1%、150例是B型,占28.6%、192例是O型,占36.6%、61例是AB型,占11.6%。一共检出3例是RhD阴性,占0.57%,2例患者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占0.38%。结论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血型鉴定,可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
- 李影张冬霞于红罗惠
- 关键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输血安全
- 抗体筛查检出抗-JK^b1例
- 2011年
-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4岁,患者因双侧髋关节及其转子间骨质异常改变来我院就诊,以"双侧髋关节异位骨化"收住院,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均良好,体重正常。预择期手术,术前备血常规检测,该患者为B型Rh阳性,卡式抗体筛查阳性,
- 李影张冬霞于红刘冰
- 关键词:抗体筛查双侧髋关节RH阳性病例简介骨质异常
- A_3B亚型检测与血清学分析
- 2015年
- 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53岁,左乳腺癌术后9年,2014年11月因颈椎转移入院治疗。患者血型鉴定为AB型,RhD、RhE阳性。卡式法检测发现其红细胞与抗-A出现"混合视野"凝集,需进一步结合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等进行鉴定。ABODE血型检测卡(微柱凝胶),ABO血型反定型试剂盒(人血红细胞),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A2B型红细胞,
- 李影张冬霞于红史立英黄士敏关铁军李凌波
- 关键词:血型定型试剂吸收放散试验反定型左乳腺癌
- 浅谈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两年来,我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0年11月的0.75%降至2012年9月的0.42%;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积极推广成分用血,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于红李影史立英
- 关键词:临床用血管理输血科
- PCR-SSP法检测吉林省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1~6系统研究
- 2013年
- 目的:应用PCR-SSP法对吉林省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1~6进行基因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用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检测200名HPA1~6抗原系统共12个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200名无偿献血并无血缘关系的吉林省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1a0.9900、1b0.0100;2a0.9300、2b0.0700;3a0.5575、3b0.4425;4a1.0000、4b0.0000;5a0.9900、5b0.0100;6a0.9875、6b0.0125。结论:吉林地区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1~6抗原系统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资料相比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由此建立起了吉林地区已知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
- 张冬霞黄氏敏于红李颖史立英刘冰
- 关键词:PCR-SSP法基因频率
- 凝血4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检验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原发性肝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特别是肝炎病毒感染,是诱发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目前阶段,国内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在单染病毒感染后,会严重损伤肝脏,导致干细胞半持续性增殖[1]。一旦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就会增加干细胞增殖周期当做调控基因的改变几率[2]。
- 史立英于红黄士敏张晓伟张冬霞
- 关键词:细胞增殖周期乙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感染凝血4项
- 血清脂类测定在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嘱受检者禁食肉类3d,空腹12h以上,清晨采静脉血液2ml左右置于试管内,待血液凝固后,经离心沉淀分离血清,用日立牌7600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在性别上,血清脂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组的HDL-C及ApoA1/ApoB的比值显著低于老年健康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TC的比值明显低于老年健康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组的LDL-C、ApoB的测得值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a)的测得值却非常明显地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组的ApoA1的测定值也普遍低于老年健康对照组,TC、TG的测得值普遍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但是,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L-C、LDL-C、ApoB、Lp(a)、及HDL-C/TC、ApoA1/ApoB的异常统称为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临床对老年人的血清脂类的检测,尤其是对HDL-C、LDL-C、ApoB、Lp(a)、及HDL-C/TC、ApoA1/ApoB的检测结果异常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于红张冬霞徐传和李琳刘明辉
- 关键词: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老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