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洋

作品数:18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骨折
  • 3篇引流
  • 3篇引流术
  • 3篇疗效
  • 3篇脑出血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
  • 3篇出血
  • 2篇血肿
  • 2篇入路
  • 2篇切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颅骨
  • 2篇颅骨修补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近端

机构

  • 17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7篇于洋
  • 6篇孙学东
  • 5篇罗光东
  • 5篇曹宴宾
  • 4篇李建涛
  • 3篇李进京
  • 3篇于龙
  • 3篇倪博文
  • 3篇郭文斌
  • 3篇于泓
  • 2篇李建涛
  • 2篇姚树生
  • 2篇杨兆平
  • 1篇孙振青
  • 1篇黄建波
  • 1篇于洋

传媒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财会学习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医师在线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化三醇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骨化三醇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行走活动能力及髋部骨密度。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d、2 d、3 d的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行走活动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的髋部骨密度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应用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行走活动能力,促进骨折愈合。
倪博文于洋刘希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化三醇老年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出血量为30~80mL时,小骨窗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大骨瓣开颅手术(P〈0.05);当出血量〉80mL时,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血量较少的高血压脑出缸患者(30.80mL),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
于洋
关键词: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手术
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28例临床体会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2010年28例去骨瓣减压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去骨瓣减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颅骨修补使患者的意识及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原有硬膜下积液减少或消失,患者术后无一例感染。结论只要患者颅骨修补时机及修补材料选择适当,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改善将是有帮助的。早期颅骨修补可尽早恢复患者颅腔生理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李进京于龙刘书深黄建波曹宴宾孙学东于洋李建涛
关键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颅骨修补神经功能恢复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2.2 cm×1.9 cm^6.6 cm×5.3 cm,均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骨窗大小约4 cm×3 cm^5 cm×4 cm。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近全切除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2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6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14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能够较好的保护面神经。
孙学东李建涛于洋罗光东刘书深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中重度颅脑损伤后CT影像特点、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研究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CT影像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颅内压监测和头部CT扫描,记录颅内压值和CT影像特点(基底池受压、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情况),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各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水平存在相关性,Rotterdam CT评分与颅内压水平的相关性最强。伤后24 h颅内压水平与病人预后相关性最强,而中线移位和脑室受压情况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评估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预后方面,Rotterdam CT评分优于单个CT影像特征;颅内压与病人预后存在负相关,对中重、度颅脑损伤行颅内压监测,并进行相关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李进京罗光东曹宴宾于龙李建涛于洋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预后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方式将患者分为院前急救组与急诊科急救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比较院前急救组及急诊科急救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组与急诊科急救组的炎性反应因子IL-6、TNF-α和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院前急救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急诊科急救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院前急救组的IL-6、PCT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急诊科急救组。院前急救组的急救效率及预后效果均优于急诊科急救组(P <0. 05)。结论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及预后过程中,院前急救救治效果优于急诊科急救模式。
于泓姚树生杨兆平于洋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严重多发伤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并提高患者的肩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倪博文于洋刘希伟
关键词:内固定
颅骨缺损早期行颅骨修补术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对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去骨瓣减压术后6~8周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术后2个月采用GCS和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一例死亡,患者意识障碍及"环锯症状"减轻、生存质量提高,均无颅内感染及排斥反应。结论根据适应证对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孙学东李进京李建涛于洋刘书深
关键词:颅骨缺损
3D打印辅助双侧钢板内固定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分析3D打印辅助双侧钢板内固定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辅助组(5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辅助组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前给予3D打印。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2~4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Rasmussen骨折复位满意度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辅助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辅助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Rasmussen评分均升高(P<0.05),且辅助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关节活动度均升高(P<0.05),且辅助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3D打印辅助治疗,有助于骨折术后膝关节恢复,获得较高的骨折复位满意度,可作为目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理想方式。
倪博文于泓于洋曲鹏玮许嵩
关键词:3D打印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
脑瘤术中急性脑膨出26例原因分析及防治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究脑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制订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03年6月到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患者16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外科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52例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脑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脑膨胀26例(1.57%),脑动力学平衡改变、肿瘤切除术中患者颅内改变、灌注压突破、脑积水逐渐加重等因素导致急性脑膨胀,经过及时有效地急救和预防处理,效果显著。结论脑肿瘤患者术前正确评估并积极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在手术过程中轻柔操作、积极明确查找出脑膨出的原因并及时妥善处理,在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是避免术中急性脑膨出以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于洋
关键词:脑肿瘤急性脑膨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