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滨
- 作品数:57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介入治疗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
-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目前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但就左髂静脉病变是否需要处理、介入治疗后的远期通畅率尚存在一些争议。本文统计了作者自1997年元月至2007年6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316例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就介入治...
- 李晓强桑宏飞戎建杰钱爱民段鹏飞朱礼伟孟庆友于小滨
- 关键词: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介入治疗病例分析
- 文献传递
-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分析
- 目的:分析介人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疗效。
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45例RAS患者,53条肾动脉中,单纯行PTA治疗者11例,行PTA/Stent治疗者42例,随访血压与血肌酐水平、肾...
- 于小滨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段鹏飞孟庆友戎建杰朱礼炜
-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彩超检查
- 文献传递
-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ils,EPCs)移植对慢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Fieoll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BMMNCs),采用内皮祖细胞培养基(EGM-2MV)诱导分化为骨髓源性EPCs÷建立大鼠慢性深静脉血栓模型,饲养至10d,并分三组:A组(25只):单纯EPCs组,移植1 ml含有10。个EPCs细胞悬液;B组(25只):EGM-2MV培养基对照组,移植1ml EGM-2MV培养基;C组(25只):空白对照组。移植后第14天取出血栓段下腔静脉及血栓,应用HE染色及vW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栓机化再通情况,高倍镜下计数血栓内毛细血管数目;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蛋白表达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了骨髓源性EPCs和构建了大鼠慢性深静脉血栓模型,EPCs移植后A组VEGF、bFGF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A组血栓再通毛细血管数目明显高于B、C组。免疫组化染色vWF确定再通管道为新生血管,管道为内皮细胞组成。结论EPCs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移植到深静脉血栓中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加快血栓的机化和再通。
- 姜坤李传勇孟庆友杨吉成于小滨雷锋锐李晓强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静脉血栓形成内皮祖细胞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 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
-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3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各型血管损伤15例。损伤部位包括颈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动静脉和股动脉,...
- 段鹏飞李晓强桑宏飞钱爱民朱礼炜戎建杰孟庆友于小滨富锋瑞
- 关键词:血管损伤支架置入介入治疗手术适应证
- 文献传递
-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126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药物、手术、介入方法治疗ALT 126例,其中动脉栓塞84例,血栓形成42例。按Rutherford分期,Ⅰ期13例,Ⅱ期107例,Ⅲ期6例。Ⅰ期采用药物抗凝溶栓,Ⅱ期采用手术取栓联合术中造影及介入治疗,Ⅲ期截肢。结果:Ⅰ期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无病死及截肢。Ⅱ、Ⅲ期术后30天病死6例,术后肢体存活109例,截肢(趾)11例。120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72个月,11例截肢(趾)肢体残体血供良好;存活109例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和术后对再灌注损伤并发症的纠正,是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桑宏飞李晓强段鹏飞于小滨姜坤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动脉血栓形成急性肢体缺血取栓术介入
-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45例RAS患者,53支肾动脉中单纯行腔内球囊扩张术(PTA)治疗11支,行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PTA/Stent)治疗者42支,随访9~48个月,检测患者的血压与血肌酐水平,并作肾动脉彩超。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后高血压治愈者9例,改善28例,肾功能改善1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血压改善有效率均为100%,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率65.1%(P<0.05)。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动脉18支,发现再狭窄者7支。结论PTA和PTA/Stent治疗肾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 于小滨李晓强桑宏飞钱爱民孟庆友朱礼炜戎建杰
-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疗效
-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受压严重程度影像学评估及临床意义
- 桑宏飞李晓强钱爱民戎建杰李承龙朱礼炜张晔青于小滨雷锋锐姜坤
-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25例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0岁发病率2~3[%],≥75岁发病率约为20[%],其已成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本院自2003年6月-2008年3月采用介入(或联合手术)治...
- 桑宏飞李晓强段鹏飞于小滨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入路选择围手术期
- 文献传递
- Angiojet辅助导管接触性溶栓与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期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辅助导管接触性溶栓(ART+CDT)与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ART+CDT组30例、CDT组61例,比较两组尿激酶总剂量、手术总费用、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术后2年下肢静脉累积通畅率及2年和5年Villalta评分、血栓复发率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评估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病例。两组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手术总费用、住院天数、消肿率、静脉通畅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及5年的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血栓复发率、慢性静脉功能评分表及2年累积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T+CDT较单纯CDT早期疗效具有明显优势,ART+CDT及CDT中、长期随访均表现较低的PTS发生率、血栓复发率及较高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两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的中期疗效没有显著差异。
- 李新庆钱爱民李承龙于小滨张晔青雷锋锐朱礼炜蔡志新桑宏飞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后综合征置管溶栓术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治疗体会。方法 8例患者均经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SISMAD。根据Sakamoto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3例。结果 4例保守治疗;4例行血管腔内治疗: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1例行腔内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术,2例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术。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增强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瘤样扩张。结论 SISMAD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尽早CT检查不仅有助诊断及了解病情,而且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支持;血管腔内治疗SISMA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 蔡志新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孟庆友戎建杰段鹏飞于小滨张晔青朱礼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