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卫萍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营养
  • 3篇豆制品
  • 3篇大豆制品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食品
  • 2篇营养因素
  • 2篇人体生理
  • 2篇食品
  • 2篇天然营养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测定
  • 1篇蛋白质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测定
  • 1篇血红素铁
  • 1篇血症
  • 1篇营养效应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蛋白

机构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7篇于卫萍
  • 5篇杨富清
  • 5篇于守洋
  • 3篇秦慧生
  • 3篇王朝旭
  • 2篇刘志诚

传媒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全国少数民族...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强化奶粉的营养效应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报告对强化奶粉的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对大鼠体重的增重效应(饲料利用率)和对诱导高血脂症的阻抑效应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强化奶粉的PER(2.41±0.441)略高于酪蛋白参考标准PER(2.39±0.311);每100g饲料使大鼠增重克数(饲料利用率)为24.1±4.11g,明显高于普通奶粉的13.6±2.16g(P<0.01);对猪油、外源性胆固醇等诱导大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形成,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杨富清于卫萍于守洋
关键词:营养奶粉
大豆影响膳食中非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的综合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报告了大豆影响膳食中非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的一系列研究结果。确认大豆及其某些制品有降低动物饲料与人体膳食中非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的作用;阐明其主要原因是大豆中铁吸收利用的抑制因素未得控制、促进因素未得充分利用所致;证明大豆经发芽、发酵、制做豆腐等特定加工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不利影响,显著提高非血红素铁的生物利用率。从而为充分利用大豆蛋白有效防治缺铁性贫血,提出一个理论指导和应用途径。
于守洋杨富清于卫萍杨吉林韩晓杰秦慧生王朝旭
关键词:大豆生物利用率
消除抗营养因素的大豆制品的制备方法
一种消除抗营养因素的大豆制品的制备方法,合理搭配小麦面粉或大米粉、大豆粉及水的比例在30~35℃温度下全部原料流体发酵之后再加辅料,加热成型而成,该食品使人体能充分地吸收利用其中的天然营养因素而满足人体生理需要,并且预防...
秦慧生于卫萍刘志诚艾长余王朝旭
文献传递
老年奶粉的营养效应评价
1989年
黑龙江省某乳品厂在我们的指导下,开发出一种“老年奶粉”,行营养效应评价。该产品是以牛奶为基础,强化几种植物蛋白质和植物油,并添加多种微量营养物质。
杨富清于卫萍于守洋
关键词:营养效应微量营养植物蛋白质乳品厂试验期高胆固醇血症
用体外消化法测定不同豆制品中的可利用铁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模仿人体胃肠道环境,采用体外消化法。以可透析铁作为可利用铁,对几种大豆制品铁的利用率进行了测定和探讨。结果发芽大豆可透析铁为1.25±0.308%,比其他任何豆制品的可透析铁含量都高。其次分离大豆蛋白为0.962±0.311%,大豆粉为0.785±0.52%。市售豆腐粉的可透析铁最低,为0.432±0.179%。在分离大豆蛋白中添加蛋氨酸和在大豆腐中加维生素C,均可显著提高其可利用铁的含量。发芽大豆加外源性植酸后,未见有降低发芽大豆中可透析铁含量的作用。作者认为透析铁可作为食物中可利用铁的测定指标。
杨富清于卫萍于守洋
关键词:大豆制品体外消化
消除抗营养因素的籽实食品的制备方法
一种消除抗营养因素的籽实食品的制备方法,特别是婴幼儿食品的制备方法,合理搭配谷类面粉、大豆粉及水的比例在30~35℃温度下全部原料流体发酵之后再加辅料,加热成型而成。该食品使人体能充分地吸收利用其中的天然营养因素而满足人...
秦慧生于卫萍刘志诚艾长余王朝旭
文献传递
几种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对缺铁性贫血儿童铁生物利用率的影响
于守洋杨富清于卫萍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鼠科儿童血红蛋白测定吸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