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齐林

作品数:187 被引量:1,550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9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9篇同化
  • 35篇热带
  • 30篇气旋
  • 30篇热带气旋
  • 24篇台风
  • 24篇雷达
  • 21篇值模拟
  • 20篇数值模拟
  • 18篇资料同化
  • 15篇降水
  • 15篇暴雨
  • 14篇变分同化
  • 11篇气象
  • 10篇三维变分
  • 9篇中尺度
  • 9篇水汽
  • 9篇气候
  • 8篇三维变分同化
  • 7篇灾害
  • 7篇城市

机构

  • 175篇中国气象局广...
  • 21篇南京信息工程...
  • 2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3篇中国气象局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6篇中山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上海市气象局
  • 3篇广州市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西气象减灾...
  • 3篇广东省气象局
  • 3篇广东省气象台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海南省气象台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87篇万齐林
  • 48篇丁伟钰
  • 38篇黄燕燕
  • 38篇陈子通
  • 19篇张诚忠
  • 15篇刘显通
  • 15篇林爱兰
  • 15篇郑腾飞
  • 14篇杨兆礼
  • 13篇梁建茵
  • 13篇薛纪善
  • 12篇蒙伟光
  • 11篇闫敬华
  • 10篇袁金南
  • 10篇肖辉
  • 9篇毛伟康
  • 9篇冯璐
  • 8篇张韧
  • 8篇李昊睿
  • 8篇高郁东

传媒

  • 63篇热带气象学报
  • 17篇气象学报
  • 6篇大气科学
  • 6篇广东气象
  • 5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3篇第33届中国...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海洋气象学报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全国数值天气...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0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23篇2006
  • 9篇2005
  • 15篇2004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流天气系统自动站雨量资料同化对降雨预报的影响
利用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针对对流天气系统特点,用改进的郭晓岚对流参数化方案作为观测算子,同化广东省自动站记录的对流天气系统的雨量资料,并且与同化探空资料进行了比较。在雨带有明显改进的区域,分别同化这两种资料都可...
丁伟钰万齐林闫敬华蒙伟光陈子通
文献传递
华南暖区强对流降水系统的结构和闪电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加密地面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广东省地闪资料,研究了24h内影响华南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闪特征。结果表明:(1)第一次对流系统以后建型方式(back-building)组建,垂直结构类似海上对流,水平结构类似平行层状的对流系统。第二次对流系统垂直结构倾向于陆地的对流,水平结构类似于拖曳层状的对流系统。(2)地闪分布特征:两个系统在其生命史中负地闪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次对流系统在发展期正地闪逐渐增大,从成熟到衰减期正地闪逐渐减弱,第二次对流系统从发展到消亡期正地闪逐渐增大。第一次对流系统成熟期:在低层强回波移动方向右侧为正地闪,左侧为负地闪。对流系统地闪主要集中在对流区(92.8%的地闪),部分在对流区下风方(7.2%的地闪)。第二次对流系统特征:正、负地闪大部分重叠出现在对流区(78%的地闪),部分在尾随的层状降水区(22%的地闪)。正、负地闪在非对流区发生的概率比第一次系统的大。两个系统中88%以上的地闪集中在6km高度、回波>25dBZ以上的范围。
张诚忠万齐林杨兆礼丁伟钰陈子通黄燕燕
关键词:地闪特征
珠三角城市环境对对流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具有2km分辨率的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及其耦合的单层城市冠层模式,以及Thompson云微物理方案,针对广州市附近发生的一次对流风暴过程,模拟研究了城市环境包括城市地表性质变化、城市空气污染可能引起的云粒子浓度增大现象对对流降水发展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引起的热岛和干岛效应,可造成城市边界层高度升高,有利于城区附近辐合流场形成和不稳定能量增大。模拟结果显示,城市地表作用可在广州市南北各形成一个对流有效位能CAPE增大的辐合区,模拟对流降水回波起始发展于这些具有高不稳定能量的辐合区,并与观测雷达回波特征相一致,反映出城市地表对对流的起始发展及其发生位置有更直接作用。对流发展起来后,敏感试验反映出高云粒子浓度(污染)情形中有更多降水形成,降水增多可达20%以上。诊断分析发现降水增多与对流云中有更多雨水及过冷却云水形成有关系。增多的云水雨水通过相应的由于潜热释放增加引起的强上升运动被传送到较高层次,引起云中冻结过程及液态水和冰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更多冰相物质形成、降落地面降水增多。
蒙伟光李昊睿张艳霞戴光丰万齐林
关键词:对流降水城市地表数值模拟
南岭大瑶山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
本项目研究了南岭山地浓雾的气候规律,开展了两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内容包括目测能见度、器测能见度、雾滴谱、雾含水量、系留探空、双参数低空探空、雾层湍流扩散、气溶胶谱、雾水样品成分、雨水样品成分。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吴兑邓雪娇毛伟康叶燕翔唐浩华樊琦万齐林谢兴生吕伟涛张文煜白延林王美华黄浩辉李福娇毛节泰陶善昌范绍佳王安宇
关键词:浓雾能见度微物理特征气溶胶分布
文献传递
局地自适应多级模式降水预报被引量:1
2001年
介绍了一个局地自适应多级模式降水预报系统,以及各级模式对1998年6月9日降水的预报结果,并相互比较。预报结果是:广州区域中心业务模式(75 km水平格距)较好地反映了这次降水过程,依托其上的局地各级模式(分别为25 km、5 km水平格距)能够逐级进一步细致地描述降水过程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这表明自适应多级模式是局地降水预报客观、定量化的有效方法。结果也有利于实际预报人员进一步了解各级模式性能,以便更合理有效地应用数值模式所提供的信息。
万齐林
冬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与热带东风扰动的关系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合成技术对1995—2006年冬季(11月—次年2月)生成在西北太平洋上的34个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TC)个例进行分析,研究冬季西北太平洋TC生成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冬季TC生成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型为东风波西传型;北半球冬季对流层低层出现的跨赤道气旋对是冬季北半球TC形成的重要特征;太平洋中部赤道混合Rossby重力波西北传,与强对流中心重合,性质转为"热带低压型扰动",为冬季热带气旋生成提供扰动源。对合成TC初始场的涡动扰动动能的收支分析表明,涡动有效位能和正压不稳定转换为TC形成提供了能量,这两种能量分别与积云对流加热和水平不均匀气流有关。正压不稳定能量转换为动能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下层,而扰动有效位能的转换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上层。低层热带东风波动从平均气流中获得正压不稳定能量,并与强积云对流耦合,热力和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TC。
何洁琳管兆勇万齐林王黎娟
关键词:热带气旋大尺度环流
初冬登陆台湾的0428号台风的数值模拟试验
0428台风是1949年以来最晚登陆我国的台风,于12月4日登陆了我国台湾,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冬季登陆台风的特点值得研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出海的冷高与台风相向而行,台风外...
何洁琳管兆勇万齐林王黎娟陈子通丁伟钰
关键词:登陆台风数值模拟水汽输送带
文献传递
城市气候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1年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气候效应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等造成影响。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城市气候效应,包括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混浊岛效应、干岛效应和雷暴岛效应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其与城市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史军梁萍万齐林何金海周伟东崔林丽
关键词:城市气候热岛效应
多光谱卫星云图的SOFM-PNN网络耦合的云分类模型被引量:7
2008年
针对单一类型的神经网络分类器难以正确区分和有效识别复杂云类特征的缺陷,本文基于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多光谱云类样本,通过计算、分析云图灰度、梯度与纹理特征,提取了云分类最佳判别因子,建立了自组织网络(SOFM)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综合云分类器优化模型.该分类器首先利用自组织网络对云类样本进行无监督初始分类,确定出相似样本子集;随后用概率神经网络对初始分类误差进行有监督修正和分类结果的二次优化判别.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类器可有效提高云类判别效果,分类结果的总正确率达到92.4%,Kappa系数为90.82,明显优于单一的统计分类器判别效果.
黄兵王彦磊张韧刘科峰洪梅万齐林
关键词:卫星云图云分类自组织神经网络概率神经网络
时间依赖的多尺度背景误差协方差研究I——构造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在资料同化中更好地应用多尺度同化技术,针对当前GRAPES多尺度3D-Var同化系统中背景误差协方差设置的缺陷,探讨如何引入随时间演变的多尺度信息的方法。首先,基于GRAPES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利用集合预报结果构造了新型的背景误差协方差,该新型协方差的标准差与相关关系能随着时间演变而发生变化,即具有时间依赖特征。然后,为了考虑背景误差协方差的多尺度特征,针对不同尺度背景场将该新型协方差进行不同程度的缩放,即假设不同尺度的背景误差单变量标准差与相关尺度以及多变量相关系数与原估计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选择不同的缩放系数,其对应的分析增量将产生不同量值与尺度的变化,即可对相应的分析场进行多尺度调整。
张旭斌薛纪善万齐林丁伟钰李昊睿
关键词:三维变分背景误差协方差多尺度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