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映雪
- 作品数:26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Direct fermentation of amorphous cellulose to ethanol by engineer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oexpressing Trichoderma viride EG3 and BGL1
- The direct ethanol fermentation from amorphous cellulose was achieved using an engineered industrial Saccharom...
- 龚映雪李晶博肖文娟林蒋海刘泽寰
- 文献传递
- 酵母多基因表达载体在纤维素生物转化中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构建含酿酒酵母组成型强启动子PGK、G418抗性基因及rDNA片段的整合型载体pScIKP,利用rDNA多个同源重组位点,将外源基因以多拷贝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无需诱导即可持续表达;利用载体位于表达盒两端同尾酶,可插入多个基因表达盒,实现多基因稳定共表达.为检验共表达情况,反转录从绿色木霉中获得纤维素酶基因eg3和cbh2,克隆并转化获得重组酵母菌株S.cerevisiae-ec.该重组酵母能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形成水解圈;用羧甲基纤维素还原糖法和滤纸酶活力法测定酶活力,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与所表达单酶相似,表明共表达未影响两种酶的生物学特性;且双酶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有效降解非结晶纤维素.pScIKP载体能成功用于多个外源基因共表达和产物协同作用的研究,为构建能直接降解纤维素的酿酒酵母菌株,实现纤维素可再生能源的生物利用奠定了基础.
- 龚映雪台艳肖文娟王峻梅唐根云全艳彩刘泽寰
- 关键词:纤维素生物转化绿色木霉内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
- 外伶仃海域龙须菜栽培对水质及浮游细菌数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龙须菜栽培对水质及浮游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3-4月对珠海外伶仃岛龙须菜栽培区及邻近海域(对照区)进行了6次周际调查.结果:龙须菜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平均值为(1.49±0.08)×10^(-6)ind./m L,对照区为(2.19±0.15)×10^6ind./m L,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同时,龙须菜栽培区表层水体TN、DTN和DT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细菌数量与TN、DTN、DTP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和龙须菜栽培生物量显著负相关,与温度、盐度、TP浓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龙须菜栽培降低了表层水体氮、磷浓度,并使得栽培区浮游细菌数量低于对照区.
- 解欣斐龚映雪胡晓娟杨宇峰
- 关键词:龙须菜水质环境因子
- 中肋骨条藻与锥状斯氏藻藻际细菌溶藻效应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通过向对数生长期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和10%的2216E培养基,以未加入培养基的对照组和10%无菌组作为对照,研究藻际细菌的溶藻效应.结果表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未受抑制,而10%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则受到显著的抑制(p<0.001),在第96h时,藻细胞几乎都被裂解,藻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效率(Fv/Fm)显著低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p<0.001),表明藻际细菌具有抑制微藻生长的作用.在整个溶藻过程中,中肋骨条藻10%组细菌丰度增加了约250倍,锥状斯氏藻10%组藻际细菌丰度增加了约300倍,藻际细菌丰度的剧增可能是溶藻的主要原因.作为溶藻效果的评价指标,叶绿素荧光效率要优于细胞形态的改变、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叶绿素a含量,是较理想的溶藻检验指标.
- 张俊杨宇峰龚映雪张俊逸蒋江峦
- 关键词:细菌中肋骨条藻锥状斯氏藻溶藻效应
- 一种能降解无定形纤维素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
- 本发明涉及遗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能降解无定形纤维素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该基因重组酿酒酵母是将内切β-1,4-葡聚糖酶(EG)基因和β-葡萄糖苷酶(BGL)基因通过酿酒酵母表达载体同时转入酿酒酵母并获得正确的分...
- 刘泽寰龚映雪唐根云黎惠忠肖文娟李晶博林蒋海
- 文献传递
- 一种能降解无定形纤维素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
- 本发明涉及遗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能降解无定形纤维素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该基因重组酿酒酵母是将内切β-1,4-葡聚糖酶(EG)基因和β-葡萄糖苷酶(BGL)基因通过酿酒酵母表达载体同时转入酿酒酵母并获得正确的分...
- 刘泽寰龚映雪唐根云黎惠忠肖文娟李晶博林蒋海
- 文献传递
- 植物响应温度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温度胁迫是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地理分布和品质产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温度胁迫下植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系统揭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蛋白质的表达状况,从而深入了解温度胁迫下植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植物响应温度胁迫机理。综述了植物响应高温和低温胁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 龚映雪
- 关键词:植物温度胁迫蛋白质组学
- 绿色木霉BGL Ⅰ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克隆表达及其纤维素乙醇发酵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绿色木霉AS3.3711的总mRNA中获得了编码β-葡萄糖苷酶Ⅰ(BGLⅠ)的基因bgl1。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片段长2 235 bp,编码744个氨基酸残基,与里氏木霉的bgl1序列完全相同。将其插入高拷贝数整合型表达载体PScIKP,构建了重组质粒PScIKP-bgl1。线性化后转化工业酿酒酵母AS2.489菌株,利用高浓度G418筛选高抗转化子,经SDS-PAGE蛋白电泳证明获得了能高效稳定分泌表达重组BGLⅠ的转化子。重组BGLⅠ酶能直接水解培养液中的纤维二糖,在84 h测得酶活最大值为0.978 u/mL。重组BGLⅠ酶最佳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4.0~5.0,并且能以纤维二糖为惟一碳源发酵乙醇,发酵90 h能够用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检测到乙醇的体积分数为0.51%。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并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了一种高活性的β-葡萄糖苷酶,对于工业上直接利用纤维素为惟一碳源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刘泽寰唐根云全艳彩龚映雪肖文娟王峻梅
- 关键词:绿色木霉酿酒酵母乙醇
- 不同金属醇盐预处理对甘蔗渣成分和酶解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中,碱处理是常用方法之一,其中无机碱较常见,而有机碱的应用较少。本研究选用3种金属醇盐乙醇钾、叔丁醇钠和叔丁醇钾,分别在不同浓度和中温60℃、高温121℃下预处理甘蔗渣,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进行酶解,比较预处理前后甘蔗渣成分、酶解产糖量、酶解效率和抑制物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金属醇盐浓度的升高,预处理后甘蔗渣的纤维素含量上升,而木聚糖含量先升后降。高温121℃预处理的甘蔗渣的纤维素酶解效率、木聚糖酶解效率和总酶解效率均高于中温60℃组,但中温比高温的预处理液中抑制物浓度更低。在121℃下经5%乙醇钾预处理的甘蔗渣,其纤维素酶解效率、木聚糖酶解效率和总酶解效率均为所有预处理组最高。本研究旨在探索三种有机碱在纤维素物质预处理上的应用,为甘蔗渣的有效降解和利用打下基础。
- 龚映雪王苏环张泽政刘泽寰
- 关键词:抑制物
- 氨基磺酸应用于甘蔗渣预处理的研究
- 2019年
- 本研究尝试将氨基磺酸应用于甘蔗渣预处理,探究其作为酸预处理试剂对甘蔗渣成分和酶解的影响。氨基磺酸预处理最优条件为浓度3%,温度121℃,预处理1 h。在该条件下,甘蔗渣的固体回收率为64.45%,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70.81%和25.10%,纤维素损失率仅7.56%。与硫酸、盐酸预处理相比,氨基磺酸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去除率不如硫酸、盐酸预处理,但固体回收率更高,纤维素损失率低,能保留更多纤维素有效成分。进一步酶解显示,氨基磺酸预处理的纤维素转化率高于硫酸、盐酸预处理。氨基磺酸作为一种新的酸预处理试剂,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上有良好应用前景。
- 龚映雪唐平安张窦刘泽寰
- 关键词:甘蔗渣氨基磺酸半纤维素木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