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鲁楠

作品数:43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9篇细胞
  • 23篇肝细胞
  • 22篇细胞癌
  • 20篇肝细胞癌
  • 15篇肝癌
  • 11篇乙肝
  • 11篇黄曲霉
  • 11篇病毒
  • 10篇蛋白
  • 10篇切除
  • 10篇肿瘤
  • 10篇基因
  • 9篇乙肝病毒
  • 9篇肝病
  • 8篇毒素
  • 8篇切除术
  • 8篇曲霉毒素
  • 8篇黄曲霉毒素
  • 6篇曲霉
  • 6篇黄曲霉毒素B...

机构

  • 37篇广西医科大学...
  • 18篇广西医科大学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3篇齐鲁楠
  • 27篇黎乐群
  • 17篇向邦德
  • 13篇马良
  • 12篇彭涛
  • 11篇钟鉴宏
  • 10篇白涛
  • 8篇陈祖舜
  • 8篇吴飞翔
  • 6篇游雪梅
  • 5篇叶甲舟
  • 5篇朱海
  • 4篇龚文锋
  • 4篇苗志国
  • 4篇陈洁
  • 3篇张志明
  • 3篇肖开银
  • 3篇林有智
  • 3篇陈洁
  • 2篇陈钊宏

传媒

  • 18篇中国癌症防治...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广西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45-5p靶向调控LOX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miR-145-5p靶向调控LOX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73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SK-Hep1,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5-5p和LOX的表达。分别将miR-145-5p慢病毒载体、LOX过表达质粒及LOX慢病毒沉默载体转染至肝癌细胞SMMC-7721或SK-Hep1,同时用LOX过表达质粒和过表达miR-145-5p慢病毒载体共转染SMMC-7721细胞,各转染组均设置相应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然后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LOX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45-5p的靶点,并利用Cluster 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45-5p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肝癌组织(4.196±2.288 vs 2.835±1.817,P<0.0001);LOX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2.17±1.369 vs 11.26±1.556,P<0.001)。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LOX能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敲低LOX则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均P<0.05);过表达miR-145-5p能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LOX过表达能逆转miR-145-5p对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能力。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显示,LOX是miR-145-5p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45-5p能抑制LOX蛋白表达水平(P<0.001)。结论miR-145-5p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LOX则高表达,miR-145-5p可能通过负向调控LOX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邢婉婷徐静轩齐鲁楠
关键词:肝癌LOX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齐鲁楠黎乐群彭涛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肿瘤
二氧化碳注入在结肠镜检查中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应用二氧化碳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1-06,没有语言限制.所有关于结肠镜检查中应用二氧化碳注入对比空气注入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被纳入,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并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RevMan5.10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出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065个参与者.Meta分析结果示:(1)检查1h后无疼痛人数:共3个试验被纳入,显示二氧化碳组优于空气组,相对危险度RR=1.57;95%CI:1.35-1.82(P<0.05);(2)检查6h后无疼痛人数:共4个试验被纳入,显示二氧化碳组优于空气组,相对危险度RR=1.30,95%CI:1.17-1.45(P<0.05);(3)插管至回盲部时间:共5个试验纳入,显示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数差MD为-0.73,95%CI:-1.73-0.27(P=0.15);(4)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仅一个试验被纳入,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镜检查中二氧化碳注入对比空气注入能减轻检查后疼痛,检查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现二氧化碳注入增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需要被开展.
苗志国齐鲁楠黎乐群
关键词:结肠镜二氧化碳META分析
一种治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睡眠障碍的中药膏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睡眠障碍的中药膏药贴及其制备方法,其含有一个中药膏药贴,膏药贴中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钩藤根40份、海金子40份、牛耳风30份、瓜子金30份、木通25份、六方藤15份、过岗龙15...
龚文锋向邦德马良钟鉴宏齐鲁楠张杰刘旭
文献传递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蛋白质表达谱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特点,初步探讨两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方法32例HCC患者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情况分为四个亚组:组A:HBV(+)/AFB1(+)10例;组B:HBV(+)/AFB1(-)10例;组C:HBV(~)/AFB1(+)6例;组D:HBV(-)/AFB1(-)6例。收集10例来自肝血管瘤、肝外伤、肝移植供者等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应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蛋白质表达谱在4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1)共鉴定出117种差异蛋白,包括53种上调蛋白和64种下调蛋白。四个亚组中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蛋白分别为组A106种,组B97种,组C104种,组D74种。(2)117种差异蛋白中,有9种为热休克家族蛋白(HSPs),它们上调表达在组A、组B与组C中。有15种蛋白为毒物代谢解毒相关酶蛋白,其中的12种下调表达在组A中,且半数以上也下调表达在组B与组C中。(3)对差异蛋白AKRIB10的验证结果显示:AKRIB10基因mRNA在组A中的表达分别与组B、组c以及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组C与组D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AKR1B10蛋白在组A中的表达与组B、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SPs的上调表达及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的下调表达为乙肝病毒和黄曲霉素B1暴露相关的肝细胞癌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研究提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双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可能与两者导致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失调有关。AKRlBl0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FB1的致肝癌过程。
齐鲁楠白涛朱海陈祖舜彭涛游雪梅黎乐群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B1肝细胞癌蛋白质组学
大功率高频电刀(120W)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在肝细胞癌除术中的应用.方法:3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高频电刀切肝组(n=199)和普通手术切肝组(n=187).高频电刀切肝组采用120W电凝输出功率电刀进行肝切除术,普通手术组采用钳夹法加超声刀肝切...
白涛李志慧叶甲舟陈洁邹岭朱少亮吴宗权杨天波齐鲁楠黎乐群吴飞翔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止血效果
大功率高频电刀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86例HCC患者分为观察组(n=199)和对照组(n=187),观察组采用120 W电凝输出功率电刀进行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钳夹法加超声刀肝切除。比较两组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红细胞情况及术后引流、肝功能改变、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未出现因大功率高频电流引起的灼伤、心电异常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192.79 min vs.212.10 min)、肝门阻断时间(5.17 min vs.14.65 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1%vs.34.2%)、术后红细胞输注率(25.7%vs.36.7%)、术后住院时间(8.87 d vs.12.15 d)均明显减少(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378.56 mL vs.412.75 mL)、术中红细胞输注率(7.5%vs.7.5%)、术后拔管时间(5.83 d vs.6.29 d)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 d部分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功率高频电刀用于HCC肝切除术切肝速度快、止血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
白涛李自慧叶甲舟陈洁邹岭朱少亮吴宗权杨天波齐鲁楠黎乐群吴飞翔
关键词:电凝术
门静脉高压并非肝细胞癌肝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被引量:18
2014年
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各种临床分期系统中,Bruix J团队领衔的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标准(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最受推崇,美国和欧洲肝病协会指南的制定亦基于该分期系统。BCLC认为门静脉高压显著增加HCC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
Zhong JHLi HXiao NYe XPKe YWang YYMa LChen JYou XMZhang ZYLu SDLi LQ钟鉴宏齐鲁楠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BARCELONA年复发率
肝细胞癌半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肝再生和肝衰竭的影响。方法以2016—2020年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125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测算所有患者术前的残余肝脏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脾脏体积(spleen volume,SV)及术后1周、5周、9周和13周增生后的RLV、SV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1周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增高的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后1周HVPG增高值(ΔHVPG)与肝再生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ΔHVPG诊断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结果125例HCC患者中PHLF 13例,死亡1例。术后1周、5周、9周、13周,HVPG较术前分别增加4.86 mmHg、2.30 mmHg、2.37 mmHg、2.35 mmHg(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的肝脏体积>820 cm^(3)(OR=4.424,95%CI:1.106-17.692,P=0.035),肝硬化(OR=84.843,95%CI:20.175-356.788,P<0.001)以及RLV<601 cm^(3)(OR=3.415,95%CI:1.183-14.271,P=0.029)是术后1周HVPG增高的危险因素。术后1周,ΔHVPG>4.86 mmHg组患者的肝再生率高于ΔHVPG≤4.86 mmHg组患者[(31.48±22.09)%vs(21.25±19.51)%,P=0.007],且肝再生率与ΔHVPG呈正相关(r=0.283,P=0.002)。术后1周,PHLF组的肝再生率高于无PHLF组[(42.6±21.1)%vs(22.3±18.5)%,P<0.001],ΔHVPG也高于无PHLF组[(7.02±1.44)mmHg vs(4.44±2.43)mmHg,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术后ΔHVPG截断值为5.83 mmHg时,其诊断PHLF的AUC为0.813(95%CI:0.729-0.892),敏感度为0.923,特异度为0.723。结论HC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后1周HVPG增高明显,之后逐渐下降,其中切除的肝脏体积>820 cm^(3)、RLV<601 cm^(3)及肝硬化是术后1周HVPG增高的危险因素,且术后1周HVPG增高与肝再生和PHLF相关。
龚文锋陆战张杰张杰陈祖舜齐鲁楠李川陈祖舜向邦德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高压肝静脉压力梯度肝再生肝功能衰竭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_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的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为HBV(+)/AFB,(+)10例;B组为HBV(+)/AFB1(-)10例;C组为HBV(-)/AFB1(+)6例;D组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组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
齐鲁楠陈圆圆陈祖舜白涛朱海彭涛黎乐群
关键词: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CGH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